摘要:目的 分析微創(chuàng)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方法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股骨轉子間骨折老年患者共120例(治療組),予以PFNA微創(chuàng)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閉合治療,另選先前予以DHS動力髖螺釘治療的120例患者(對照組),對比兩組療效。結果 治療組平均手術時間(77.5±12.1)min、手術切口(7.4±0.8)cm、術后HGB(81.1±15.2)g/L、術中失血(88.5±24.4)ml,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后HGB、失血量均小于對照組(P<0.05);術后HGB<80g/L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1w Harris評分(86.3±7.4)分,內固定失效率、并發(fā)癥率及再次手術率、Harri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微創(chuàng)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創(chuàng)傷更小、固定可靠,疼痛輕,能滿足早起康復訓練而促進功能恢復。
關鍵詞:微創(chuàng)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
耐受力良好的股骨轉子間骨折老年患者首選手術療法,動力髖螺釘為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金標準\",而近年來發(fā)展迅速的微創(chuàng)新療法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也得到臨床廣泛認可[1]。本研究對比了DHS療法與PFNA內固定法用于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方法與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股骨轉子間骨折老年患者共120例,男80例,女40例;年齡60~83歲,平均年齡(68.5±2.7)歲;骨折原因:摔傷33例、交通意外7例;國際內固定研究學會骨折分型:A1型42例、A2型78例;singh骨質疏松分級:1級27例、2級36例、3級18例、4級30例、5級9例、6級0例。另選先前予以DHS動力髖螺釘治療的120例患者(對照組),男78例,女42例;年齡60~86歲,平均年齡(69.2±2.4)歲;骨折原因:摔傷30例、交通意外10例;國際內固定研究學會骨折分型:A1型39例、A2型81例;singh骨質疏松分級:1級18例、2級33例、3級24例、4級36例、5級9例、6級0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及體質、病情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術前準備:兩組均踝套牽引制動以穩(wěn)定骨折部分、消除肌肉痙攣,進行髖部及骨盆X線片檢查、功能評估、血壓及呼吸功能測定,穩(wěn)定血壓水平,引導患者正確呼吸防控感染;霧化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對抗阻塞性肺病,訓練股四頭肌收縮,阻塞性肺病者術前予以抗凝藥口服防控深靜脈血栓;特殊患者予以CT髖關節(jié)掃描檢查分型;測量髓腔直徑,以便選取合適的PFNA釘從而避免擴髓,入院后予以血常規(guī)檢測分析,發(fā)現HGB低于7g,立即輸血,術前備血[2]。
手術治療:治療組麻醉生效后調整為仰臥位,對前傾角、頸干角內旋糾正,牽引患肢,C臂機輔助進行并查看效果,如果復位困難可在消毒鋪巾后克氏針撬撥復位;復位操作后清潔和碘伏消毒術處,鋪巾;股骨大粗隆處向上縱行取切口,切口大小3~5cm,將皮下組織小心切開,找準臀中肌并鈍性分離處理,C臂機輔助下從股骨大轉子尖部偏向外側部位進針,鉆入定位導針、不必常規(guī)擴髓處理,將合適的防旋髓內釘主釘插入股骨近端部分,C臂機輔助查看主釘插入情況并及時調整,將導針通過套筒向股骨頭軟骨下骨處鉆入,深度為5mm左右,擴孔,解鎖狀態(tài)下將規(guī)格合適的螺旋刀片打入其中,位置在股骨頭頸部中央處,將螺旋刀片鎖定;遠端一枚鎖定螺釘在套筒保護下置入其中并將瞄準器、手柄取出,之后將主釘尾帽擰入,查看主釘、螺釘位置、深入,逐層閉合切口,加壓包扎[3],無需安置引流。
對照組予以DHS治療,麻醉生效后調整為仰臥位開始手術,使用C臂機輔助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處理,復位完畢后對術處清潔、消毒、鋪巾,取12cm的切口于股骨大粗隆外側部位,電刀輔助將皮下組織、淺筋膜、闊筋膜依次切開,找準股外側肌并鈍性分離處理,將股骨近端外側皮質充分顯露,置入135°角度定位器于大粗隆部位之下2~3cm處,借助C臂機設備向股骨頭頸中下部分置入導向器。
1.3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記錄對比兩組手術時間、切口大小、術后HGB水平、失血量、術前術后HGB<80g/L發(fā)生率,Harris評分,以及內固定失效率、并發(fā)癥率、再次手術率[4]。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做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指標數據組間對比采取χ2檢驗,P<0.05,即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情況 對照組平均手術時間(103.2±12.5)min、手術切口(12.9±1.1)cm、術后HGB(88.3±2.2)g/L、術中失血(511.2±26.5)ml,術后6個月Harris評分(99.6±18.4)分;治療組平均手術時間(77.5±12.1)min、手術切口(7.4±0.8)cm、術后HGB(81.1±15.2)g/L、術中失血(88.5±24.4)ml,術后6個月Harris評分(86.3±7.4)分,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后HGB、失血量、Harris評分均小于對照組(P<0.05)。
2.2圍術期HGB<80g/L 對照組術前HGB<80g/L共15例、術后39例;治療組術前HGB<80g/L共18例、術后HGB<80g/L共21例,兩組術前HGB<80g/L發(fā)生率無差異(P>0.05),治療組術后HGB<80g/L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2.3內固定失效、并發(fā)癥 對照組內固定失效3例、并發(fā)癥12例(肺炎6例、呼吸衰竭3例、深靜脈血栓形成3例),再次手術2例;治療組內固定失效1例、無并發(fā)癥,均1次手術成功,治療組內固定失效率、并發(fā)癥率及再次手術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本研究為尋求理想、安全、有效的內固定手術方案,本研究對比了DHS療法與PFNA內固定法用于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方法與療效,發(fā)現PFNA內固定療法相比DHS創(chuàng)傷小,術后HGB水平穩(wěn)定,手術中具有良好的螺旋刀片置入位置,發(fā)揮了較好的穩(wěn)定性,本組無1例輸血,也無深靜脈血栓形成,切口小、術后痛苦小、無需安置引流,不易感染、恢復快。
本次研究手術操作上進行了改良,主釘近端的直徑減小,不必擴髓,減輕了創(chuàng)傷從而減少了失血;外翻角為6°符合股骨解剖形態(tài),插入過程中較順利。本次研究所用術式整體效果滿意,骨折端以一枚螺旋刀片固定,使手術操作簡便,使出血量進一步減少,避免了潛在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林楊景,李杰,林炎水,等.InterTA N、PF NA和DHS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2014(3):294-298.
[2]邱志杰,楊惠林,魏立,等.PFNA治療老齡不穩(wěn)定股骨轉子間骨折76例的臨床療效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0,39(17):2270-2272.
[3]祝曉忠,張世民,王欣,等.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PFNA內固定的隱性失血[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18(17):1423-1426.
[4]楊國躍,江漢,韓立強,等.PFNA治療老年外側壁不完整型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分析[J].天津醫(yī)藥,2014(7):713-715.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