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磁共振彌散成像在鼻咽癌頸部淋巴結轉移調強放射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0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治療前、治療過程中以及治療后1個月均進行磁共振彌散成像進行檢查,分析淋巴結治療前后在磁共振彌散成像中的情況。結果 在所有患者中,最短徑小于10mm的異常淋巴結為(0.69±0.13)×10-3mm/s,大于10mm的異常淋巴結為(0.71±0.15)×10-3mm/s,兩組患者之間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前后的ADC值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鼻咽癌患者采用磁共振彌散成像進行檢查,能夠提供有效的診斷價值,可以協(xié)助醫(yī)生制定合理的化療方案。
關鍵詞:磁共振彌散成像;鼻咽癌;強調放射治療;頸部淋巴結
鼻咽癌頸部淋巴結轉移是鼻咽癌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大致約為40%的初診患者常見于雙頸部淋巴結發(fā)生轉移[1]。所以,對頸部淋巴結的準確判斷能夠為鼻咽癌患者的治療提供重要依據。然而傳統(tǒng)的影響學方法對其進行診斷是以綜合治療情況為準,但是并沒有較高的準確率。此研究采用磁共振彌散成像對鼻咽癌患者進行相應的監(jiān)測,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0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經診斷后均確診為鼻咽癌,并簽訂同意書。男性患者為68例。女性患者為62例,患者年齡均在35~63歲,平均年齡為(51.3±3.6)歲。患者病理包含75例非角化性分化癌,42例低分化鱗癌,13例高分化鱗癌。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強調放射治療,設備為GE公司1.5T signa HDxt磁共振掃描儀,其同步化療選用奈達鉑或者順鉑進行化療,第1d為80mg/m2,在放療時間為2~3w。放療1月后予以PF計劃進行輔助化療。
患者在進行磁共振彌散成像時,均需要對頸部行MRI以及DWI軸位,從患者顱底開始掃描,直至胸骨角,層厚以及間距分為5.0以及0.5mm。DWI掃描使用敏感性編碼技術以及單次激發(fā)序列,同時采用短T1翻轉將序列進行恢復,從而達到抑制脂肪的目的。
1.3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中所得數據進行分析以及處理,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意義。
2結果
治療前后淋巴結在磁共振彌散成像中的變化狀況則是:共有210枚異常淋巴結,最短徑小于10mm的異常淋巴結為180枚,大于10mm的異常淋巴結為30枚,所有淋巴結的ADC平均值分別為(0.69±0.13)×10-3mm/s以及(0.71±0.15)×10-3mm/s,經對比,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咴谥委熐?,磁共振彌散成像均呈現出較高的信號,對于較大的淋巴結中央壞死而言,可以看出較低的信號;治療后的殘存淋巴結所存在ADC值明顯提高,平均值為(1.25±0.19)×10-3mm/s,和治療前進行對比,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就目前而言,診斷頸部腫瘤淋巴結的標準為淋巴結最短徑小于10mm,或者3個以上最短徑大于8mm的淋巴結[2]。因為中心壞死以及包膜外侵通常出現在較大的淋巴結中,所以,傳統(tǒng)的MRI或者CT均會以淋巴結的大小程度來作為診斷依據。但是多數頭顱部的腫瘤影響則表明,腫大的淋巴結并不全是因為轉移而引起的,其炎性反應以及手術放化療均會誘發(fā)淋巴結反應性加大,如果將正常淋巴結作為診斷標準則極易大數假陽性以及假陰性現象,沒有較高的準確率[3]。
磁共振彌散成像是核磁共振的一種,能夠對提水分子微觀運動進行相應的觀察??梢岳梅肿铀街庇^的反應出人體組織中水分子的功能變化,能夠檢測出患者病理的早期情況[4]。惡性腫瘤組織細胞具有較為活躍的增殖,同時細胞體積較大且排列較為密切,但是細胞外的間隙逐漸變小。與此同時細胞核逐漸變大,細胞內間隙明顯小于正常細胞,因此水分子擴散受到了一定的阻礙。由于細胞生物膜受到一定的阻礙,大分子物質對水分子具有增強的吸附作用等,抑制了惡性腫瘤的發(fā)展,最終實施ADC值逐漸下降,磁共振彌散成像中呈現較高的信號。所以,磁共振彌散成像對良惡性腫瘤進行診斷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ADC值能夠準確的判斷殘留淋巴結是否存在活性。如果以CT以及MRI中呈現的殘存腫瘤為依據,進行相應的補救措施,會致使過度治療。
綜上所述,磁共振彌散成像和ADC值對鼻咽癌頸部淋巴結轉移存在重要的臨床價值意義,可以準確的診斷出腫瘤實際狀況。能夠為醫(yī)生制定后續(xù)化療方案奠定基礎,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嚴森祥,嚴丹方,楊勁松,等.磁共振彌散成像在鼻咽癌頸部淋巴結轉移調強放射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11,31(3):312-316.
[2]李耀志,謝藝才,黃思維,等.磁共振彌散成像在鼻咽癌頸部淋巴結轉移診斷中的研究價值[J].吉林醫(yī)學,2013,34(11):2101-2102.
[3]陽君,蘇丹柯,劉麗東,等.1.5T MRI 擴散加權成像對鼻咽癌頸部小淋巴結轉移瘤的診斷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4(5):736-739.
[4]韓晶,劉念龍,葉峰,等.MRI擴散加權成像在鼻咽癌調強放療療效評價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10):1635-1638.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