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討動脈采血失敗原因及如何提高采集動脈血氣分析標本的成功率。 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6月280例行動脈采血成敗經(jīng)驗,加以分析,找出相應對策。結果 探經(jīng)分析標本采集到測定結果的整個過程中,護理人員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專業(yè)認真處理,采集動脈血氣分析標本的成功率明顯提高。結論 護士的心理素質、技術水平、合理使用采血工具及嚴格把握采血程序是提高動脈血氣分析標本成功率的關鍵。
關鍵詞:動脈血氣分析;失敗影響因素;對策
血氣分析是用于檢測呼吸功能及酸堿平衡的一項重要指標,主要用于診斷呼吸衰竭,指導呼吸衰竭的臨床治療,判斷患者疾病的治療結果,也用于判斷患者術前肺部氣體交換能力,評估手術耐受性。血氣分析檢測在我科已作為手術前的常規(guī)檢測項目。因此,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如何正確做好血氣分析標本的采集和保存,是保證動脈血氣分析結果準確性的重要保證。
1臨床資料
我科280例行動脈血氣分析患者均為胸外腫瘤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24例,女性56例,年齡33~82歲,平均年齡67.2歲。采集血標本成功252例,失敗28例,成功率90%.14例因患者脈搏細速,穿刺難度大;4例為肥胖患者,很難定位;2例誤采集為靜脈血;2例患者因情緒緊張、躁動使針管固定不當;2例血標本凝集;4例由于護士穿刺技術欠缺導致進針太深或太淺造成穿刺失敗。
2動脈血采集失敗常見因素
2.1 護士自身因素 由于護士技術操作不熟悉,臨床經(jīng)驗不足、對血管解剖部位不熟悉、穿刺時沒有把握好體位、進針的角度和走向,或由于護士情緒不穩(wěn)定、急躁,也會造成穿刺的失敗。
2.2 患者的因素 由于護士評估解釋工作不到位,患者處于緊張、恐懼的心理狀態(tài),躁動明顯,導致穿刺失敗,或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動脈搏動微弱,四肢有水腫,難確定采血位置,導致穿刺失敗。
2.3 采血的部位 護士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合適的部位穿刺,多選擇橈動脈和肱動脈。因為采血的動脈有輸液,就可能發(fā)生溶血及稀釋,如誤入靜脈則會影響檢測值,因靜脈與動脈血檢測值相差較大,特別是在患者出現(xiàn)呼吸循環(huán)衰竭時,此時的動脈血與靜脈血PH值存在明顯的差異。
2.4 標本與氣體接觸 空氣進入血樣造成誤差:若患者有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則更為明顯。因為空氣中PO2高于血液,PCO2低于血液,一旦血標本與空氣或混在血中氣泡接觸,就會改變標本中原來PH、PO2、PCO2的檢測結果。采血時的負壓抽吸會混入氣泡,大于標本l0%的空氣氣泡會明顯影響PaO2值。
2.5 抗凝劑及混勻程度 在血氣分析中常使用肝素作抗凝劑,抗凝劑的濃度需要嚴格把握。肝素液濃度高會稀釋血液,從而導致PH、PaCO2值明顯下降,影響結果的準確性,肝素液濃度低容易引起標本凝固,采血后不充分時間的混勻會增加標本凝血的機會,影響血氣分析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2.6 標本的存放時間 隨著測定時間的延長,PH值逐漸下降, PaCO2逐漸上升,PaO2逐漸下降,且測定的時間越長影響越大。
3 護理對策
3.1 護士在操作時要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在采血前指導患者取舒適且易于操作的體位,采血時要繃緊皮膚和固定好血管。只有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學習和積累經(jīng)驗,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技能水平,熟練掌握動脈穿刺技能,逐步提高采血成功率。
3.2 研究認為在采集血氣分析過程中,運用好護理評估,可保證穿刺成功率,減少患者痛苦及糾紛發(fā)生[1]。采血前評估患者的身心狀況,告訴患者動脈血標本采集較靜脈穿刺有疼痛感覺,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屬做好必要的解釋工作,以取得患者的理解與配合,消除恐懼緊張情緒。采血前不做劇烈運動,保證血氣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3.3 采集標本前讓患者靜臥10~20min,選擇沒有輸液的動脈。認真對患者的年齡、神志、病情、動脈波動情況進行評估,選擇合適的動脈穿刺。本組患者多選擇的采血部位是撓動脈,因為此處的動脈血管表淺,皮下脂肪少,利于壓迫和觀察,不易出現(xiàn)血腫[2],且易操作,好暴露,不受體位和操作地點的限制,其次選擇股動脈和肱動脈。如患者正在吸氧,應記錄吸氧流量,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讓患者停氧30min再采血,。機械通氣患者采血前30min呼吸機設置應保持不變,以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3.4 采血及肝素濃度 肝素濃度是準確檢測血氣分析結果的核心保證,肝素用量過多可造成稀釋性誤差,出現(xiàn)假性碳酸血癥,肝素過少便起不到抗凝的作用。國際生化聯(lián)合會(IFCC)推薦血氣標本中肝素的濃度為50U/ml。采血時用1~5ml注射器抽取1~2ml肝素稀釋液,然后來回抽動針管,使注射器內(nèi)壁全部浸潤,將多余的肝素液丟棄,預留在針管和針頭的肝素液就可以起到抗凝效果。.采血前仔細檢查注射器有無漏氣,針頭與針栓必須連接緊密不得脫落,活塞推至針筒前端不會抽。采血后如發(fā)現(xiàn)有氣泡混入注射器,應立即排除多余氣體,再插上橡皮塞封閉針頭,嚴格隔離空氣。
3.5 混勻程度 采血成功后立即將標本試管反復在手掌中轉動15s,使肝素液與血液充分混勻,防止凝血發(fā)生。護理人員應在15min內(nèi)送檢,如不能及時檢測,應將標本置于4 ℃冰水中保存,最多不超過2h。運送途中避免震蕩。
3.6 采血工具的選擇: 動脈血氣標本一般采血量為1ml,臨床使用的1ml注射器好于5ml注射器,1ml注射器比5ml注射器孔腔量小,1ml注射器針頭較5ml注射器針頭短,當針刺入動脈之后,血液進入針管更快,這時無須加壓抽拉注射器的針芯,因此氣泡不易混入。我科現(xiàn)在在用的BD公司生產(chǎn)的一次性3ml預設型的動脈穿刺針,并配套安全針座帽和針塞在隔絕空氣方面優(yōu)于一次性普通針管。預設型的動脈穿刺針具有密閉性好,能有效隔絕空氣,采血過程中無須拉動針栓,穿刺成功率提高,而且針筒內(nèi)預設適量肝素,抗凝效果快速安全,確保了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動脈血氣針通過工業(yè)化生產(chǎn),對注射器的肝素化處理標準更統(tǒng)一,避免了因肝素化不足或過量導致的凝血或溶血[3]。
4 結論
血氣分析從標本采集到測定結果的整個過程,需要患者、護理、檢驗等多方面的配合,針對采血失敗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討論和質量控制,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專業(yè)的認真處理,這就要求護理人員采集血標本規(guī)范合理,提高血液標本的合格率,保證血液樣本的準確性,為臨床醫(yī)生診斷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參考文獻:
[1]史密,王曉丹,薛瑤 . 動脈血采集的護理評估 [J].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2,10(23):132-133.
[2]宋小寧,邵俊慧,王秀香.不同部位動脈采血穿刺方法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3):116-117.
[3]王愛麗.介紹一種預設型動脈采血器[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3):42.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