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胸主動脈鈍性傷的CT影像學特點,評價其臨床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進修醫(yī)院2014年1月~10月收治的疑似胸主動脈鈍性傷患者37例,行螺旋CT影像學檢查,并行急診手術治療,分析胸主動脈鈍性傷患者的CT表現(xiàn)特點,評價其在臨床診斷方面的應用價值。結果 手術診斷28例主動脈鈍性傷患者呈陽性,6例呈陰性;CT影像31例主動脈鈍性傷患者呈陽性,6例呈陰性。CT影像診斷方式的準確率為100.0%,特異性為83.8%。結論 多層螺旋CT應用于主動脈鈍性傷檢查中,偽影少,準確率可達100%,特異性約為83.8%。
關鍵詞:胸主動脈鈍性傷;CT檢查;影像學特點;診斷價值
近年來,交通事故中頻發(fā),胸部創(chuàng)傷發(fā)生增加,很多患者伴隨胸主動脈鈍性傷,此種創(chuàng)傷類型病情危急,患者多發(fā)生內出血癥狀或血腫破裂,如不及時止血、清血腫,死亡率極高[1]。一旦發(fā)生胸主動脈鈍性傷,及時診斷至關重要,越早確診,即越早采取干預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臨床死亡率。CT影像學檢查近年來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在診斷胸主動脈鈍性傷方面準確性也較高,已成為臨床醫(yī)生確診判斷的主要依據(jù)。為分析胸主動脈鈍性傷的CT影像學特點,選取進修醫(yī)院收治的部分疑似病例,進行CT分析及手術確診,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進修醫(yī)院2014年1月~10月收治的疑似胸主動脈鈍性傷患者37例,其中男19例,女18例,患者年齡19~62歲,中位年齡38.7歲。致傷原因來看,車禍傷21例,跌落傷5例,摔傷9例,其他2例。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影像學檢查,收集CT影像學資料,之后行急診手術治療,予以確診。結合手術結果及CT確診病例,分析胸主動脈鈍性傷患者的CT表現(xiàn)特點,評價其在臨床診斷方面的應用價值。
1.2方法 CT檢查: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進行影像學檢查,儀器選用蘇州飛利浦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64排螺旋CT。檢查前,由醫(yī)護人員囑患者如何呼吸,學會配合檢查者何時屏氣。檢查時,患者取仰臥位,掃描范圍包括從胸廓入口至心臟膈面的全部胸部區(qū)域?;颊咂翚夂箝_始啟動掃描儀器,呼吸時停止掃描。掃描的參數(shù):掃描速度為每轉0.4s,曝光時間5s,螺距為0.925:1,重建間隔為0.6mm,準直長度為0.6mm,層厚為0.6~0.65mm,電壓值120 kV,電流值達到450mA。增強掃描:高壓注射器肘靜脈注入對比劑(典比樂約20ml),注射速度:3.0 ml/s,注射劑量2.0ml/kg。注射后延時25s開始增強掃描。圖像處理:以雙扇區(qū)重建方式分析,選取清晰度最高的3幅圖像作為研究對象。并由進修醫(yī)院影像科主治及主任醫(yī)師對CT結果進行聯(lián)合分析。所有患者急診手術治療,給予確診。結合手術結果對比CT確診結果,聯(lián)合對比分析。
1.3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數(shù)據(jù)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CT影像對胸主動脈鈍性傷的診斷價值 手術結果與CT診斷對比來看,通過手術診斷可以看出有28例主動脈鈍性傷患者呈陽性,有6例主動脈鈍性傷患者呈陰性。通過CT影像可以看出有31例主動脈鈍性傷患者呈陽性,有6例主動脈鈍性傷患者呈陰性。由此可見,采用CT影像診斷方式的準確率為100.0%,特異性為83.8%(31/37),見表1。
2.2通過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胸主動脈鈍性傷患者的受損位置內膜上呈條狀、點狀鈣化點,部分患者出現(xiàn)內膜瓣鈣化、雙腔征等[2]。CT掃描增強可見主動脈管腔內呈\"Y\"形低密度間隔影。
3討論
胸部包含著心、肺等重要臟器,是維持呼吸、循環(huán)功能正常進行的重要部位,一旦胸部創(chuàng)傷,可導致呼吸、循環(huán)障礙,短時間內即引起患者死亡。車禍、高處跌落等造成的嚴重胸部外傷下,易發(fā)生胸主動脈鈍性傷,很多患者還未得到有效救治即死亡。因胸主動脈鈍性傷血腫不斷增大,可破裂致死;血液進入胸腔,形成內出血也可致死。研究表明,8h內死亡率大于50%[3]。故對于胸主動脈鈍性傷患者,及時確診和早期治療在改善預后方面極為重要。
CT影像學檢查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對于胸主動脈鈍性傷,也有較大優(yōu)勢。多層螺旋CT可以做到無創(chuàng)快速檢查,減少偽影出現(xiàn),診斷率高,可靠性強,為臨床醫(yī)師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本次探究37例患者經(jīng)64排螺旋CT檢查,準確率達100%,特異性為83.8%,與王龍[4]等研究結果相近。我們發(fā)現(xiàn),胸主動脈鈍性傷患者CT的直接征象為雙腔征、內膜瓣鈣化、蛛網(wǎng)征等。這些特征可以作為臨床診斷胸主動脈鈍性傷的典型征象,一旦出現(xiàn),盡快手術治療。增強掃描中,有管腔內\"Y\"形低密度影間隔,也是胸主動脈鈍性傷增強掃描的重要特征之一[5]。
本組有6例患者CT診斷陽性,但手術確診為陰性,故CT臨床診斷特異性為83.8%(31/37)。這說明,CT診斷并不能完全排除胸主動脈鈍性傷,臨床上需引起注意,不能完全依賴CT結果,仍需根據(j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生命體征及其他輔助檢查做出診斷,避免誤診,錯過最佳手術時機[6]。
綜上所述,CT影像學檢查在診斷胸主動脈鈍性傷方面臨床意義重大,可快速獲得準確有效的信息,輔助醫(yī)師盡早確診,敏感性高,特異性也較好,可以作為臨床確診胸主動脈鈍性傷的可靠依據(jù)。為醫(yī)師把握手術時機,提高手術成功率提供了保障。但需注意其特異性并非100%,CT檢查不能完全排除胸主動脈鈍性傷可能,為確保醫(yī)療安全,若患者無胸主動脈鈍性傷CT典型特征,仍需進行其他檢查,必要時手術確診。
參考文獻:
[1]陳紅梅.CT 影像對胸主動脈鈍性傷的診斷價值[J].吉林醫(yī)學2014,35(8):1704-1706.
[2]楊勇.CT影像對胸主動脈鈍性傷的診斷價值評析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4,1(5):769-760.
[3]沈宗林.主動脈外科[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58.
[4]王龍,陳謙學,田道鋒,等.3D-CTA在顱內動脈瘤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0,14(11):449-450.
[5]陳細香,鄭曉華,李茂進,等.64層螺旋CT血管造影在顱內動脈瘤術后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0,5(6):650-651.
[6]卿國忠,肖文蓮,劉衛(wèi)星,等.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與超聲心動圖、MRI在急性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對比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0,17(16):22-23.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