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脂異常是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zhuǎn)異常使血漿中一種或幾種脂質(zhì)高于正常的內(nèi)分泌代謝病,其發(fā)病與遺傳及營養(yǎng)密切相關,尤其是營養(yǎng)不平衡導致其發(fā)病率明顯上升,而飲食治療是首要的基本治療措施,本文就血脂異常在飲食上的預防及飲食治療原則進行概述,目的是教育廣大居民如何通過正確的平衡營養(yǎng)來預防和治療血脂異常。
關鍵詞:血脂異常;營養(yǎng)飲食;預防;飲食治療
1 血脂異常的流行情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人群平均的血清總膽固醇水平正逐步升高。據(jù)調(diào)查,我國血脂異?;颊咭淹黄?億,人群血脂平均水平低于發(fā)達國家,但其升高幅度卻很驚人[1]。大量研究表明,血脂代謝異常是心血管疾病獨立而重要的危險因素[2],特別是冠心病和其他動脈粥樣硬化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關。
2 血脂異常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與分型
2.1血脂異常的病因
2.1.1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fā)展,發(fā)現(xiàn)一部分高脂血癥患者存在單一或多個遺傳基因的缺陷,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顯的遺傳傾向。
2.1.2大多數(shù)與后天的環(huán)境因素有關,主要由4方面因素造成。
2.1.2.1生活方式,包括膳食營養(yǎng)、體力活動、精神壓力、情緒變化、煙酒嗜好等。
2.1.2.2藥物作用:諸如噻嗪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口服避孕藥等。
2.1.2.3內(nèi)分泌代謝障礙:主要有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肥胖、高尿酸血癥等。
2.1.2.4某些疾?。喝缒I病綜合紅斑狼瘡、骨髓病等。
肥胖的關系肥胖人的脂肪代謝特點是:血漿游離脂肪酸升高,膽固醇、甘油三酯、總脂等血脂成分普遍增高。說明脂肪代謝紊亂
2.2血脂異常臨床表現(xiàn)及分型
2.2.1臨床表現(xiàn) 血脂異??稍谙喈旈L時間內(nèi)無癥狀,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兩方面,即脂質(zhì)在真皮內(nèi)沉積引起黃色瘤以及脂質(zhì)在血管內(nèi)皮沉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病和周圍血管病。
2.2.2血脂異常的分型 血脂異常原發(fā)性的高脂蛋白血癥可分為5型(連亞型在內(nèi),可分6型)。
Ⅰ型高脂蛋白血癥血脂測定結果主要是甘油三酯升高,而總膽固醇可正?;蜉p度增加;Ⅱa型高脂蛋白血癥血脂測定結果總膽固醇升高,甘油三酯正常;Ⅱb型高脂蛋白血癥血脂測定結果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Ⅲ型高脂蛋白血癥血脂測定結果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明顯升高;Ⅳ型高脂蛋白血癥血脂測定結果甘油三酯明顯升高,總膽固醇正?;蚱?;Ⅴ型高脂蛋白血癥血脂測定結果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以甘油三醇升高為主。繼發(fā)性的高脂血癥有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高異常脂蛋白血癥。
3 血脂異常的營養(yǎng)防治
3.1血脂異常防療目標 1996年全國血脂異常防治對策研究組制訂了血脂異常防治建議,提出如下防治目標。
3.1.1無動脈粥樣硬化,也無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危險因子血清總膽固醇<5.72mmol/L,血清甘油三酯<1.70mmol/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C<3.64mmol/L。
3.1.2無動脈粥樣硬化,但有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危險因子血清總膽固醇<5.20mmol/L,血清甘油三酯<1.70mmol/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C<3.12mmol/L。
3.1.3有動脈粥樣硬化,血清總膽固醇<4.68mmol/L,血清甘油三酯<1.70mmol/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C<2.60mmol/L。
3.2飲食治療 飲食治療是首要的基本治療措施,近年的臨床干預試驗表明,恰當?shù)纳罘绞礁淖儗Χ鄶?shù)血脂異常者能起到與降脂藥相近似的治療效果,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堅持飲食療法可使升高的血脂下降10%甚至20%。對于輕度血脂異常者,只要堅持控制飲食,不服藥也可能使血脂調(diào)至正常水平;對于血脂升高明顯者,在服用調(diào)整血脂藥物的同時,也應以飲食治療為基礎,否則藥物的療效也將因不合理的飲食而降低。
3.2.1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飲食中,飽和脂肪酸含量增多可明顯升高血總膽固醇水平。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肉、蛋、乳脂等食品中。血脂異?;颊呙咳諗z入的膽固醇不應超過300mg(相當于1個雞蛋黃的膽固醇含量),如已患冠心病或其他動脈粥樣硬化癥,每日攝取的膽固醇應減少至200mg。對超重患者,應減除過多的總熱量,脂肪入量<30%總熱量,飽和脂肪酸占8%~10%,每日膽固醇入量<300mg。通常人們對動物油避而遠之,而忽略其它一些油脂的過量攝入,如西餐或西點中的奶油、炒菜過量用油等。
3.2.2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的體重。保持正常的體重是一個人健康的前提,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xiàn)。然后根據(jù)自己的身高、體重、活動量等,確定每日應攝入多少能量,這些能量由每天攝入的蛋白質(zhì)、脂肪和糖類提供,具體比例是蛋白質(zhì)占15%~20%,脂肪占25%~30%,糖類占50%~60%。要避免毫無節(jié)制的飲食。血脂異常者要控制體重。
3.2.3加強體育活動和鍛煉 運動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可以改善脂代謝,對血脂的改善要長期堅持,運動可以降低壞膽固醇,升高好膽固醇[3]。對超重的患者,積極的體育活動非常重要,體重減輕后可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運動和降低體重除了有利于降低膽固醇外,還可使甘油三酯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3.2.4戒煙、限酒。
4 血脂異常的預防
4.1合理膳食
4.1.1主食適量、限制甜食、零食,每天飲水要充足,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主食很重要,食物多樣,谷類為主,要粗細搭配,干稀搭配,經(jīng)常用吃些粗糧、雜糧等。合理分配三餐食量,一般早、晚餐各占30%,中餐占40%為宜[4]。早餐要吃好,保證攝入足夠的能量及營養(yǎng),午餐要營養(yǎng)均衡,晚餐要吃少。
4.1.2每天保證適量的肉、蛋、奶,肉宜選擇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多,脂肪含量少的,如魚、蝦、去皮雞肉、兔肉或瘦肉、羊、豬肉等,大豆含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不飽和脂肪酸可代替部分肉類,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建議吃大豆及堅果30~50g/d。每天保證1個蛋,1袋奶。
4.1.3多果蔬豆類 新鮮蔬菜、水果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zhì),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及生物活性物質(zhì),且水分多、能量低、體積大,可增加飽腹感。
4.2適量運動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進行累計相當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體活動,進行適宜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4.3經(jīng)常吃適量的魚、禽、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魚類特別是海產(chǎn)魚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4.4吃清淡少鹽的膳食 吃清淡少鹽的膳食有利于健康,不要吃過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食物。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每人食鹽用量以不超過6g/d為宜。
4.5心理平衡 健康生活方式12字訣:不吸煙,管好嘴,邁開腿,好心情。
參考文獻:
[1]葉任高,陸再英.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821.
[2]胡大一,丁榮晶.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8(9):723-724.
[3]王正珍.運動是最好的良醫(yī)[J].健康指南,2012(208):4-5.
[4]葛可佑.中國營養(yǎng)師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330.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