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代詩人楊萬里以詩見長,獨成一家,被世人稱為誠齋體。楊萬里的詩中有相當數(shù)量是描寫自然景物、社會場景的。詩中所描寫的景致別具一格,與眾不同,特點鮮明。取景自然,各具風貌;小景和諧,大景恢宏;手法高明,重視寫生;童心未泯,用心截取。楊萬里用他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創(chuàng)作了大量取景格調(diào)活潑、清新宜人的詩歌,不但為前人所推崇,也為我們后人留下了寶貴財富,值得我們深度研究借鑒。
關(guān)鍵詞:楊萬里 詩歌 取景藝術(shù)
一、前言
楊萬里詩歌始學江西詩派,后學陳師道五言律詩,又學王安石,晚乃學唐人絕句,最后盡去諸家之體,別出機杼,講求“活法”。詩風明麗灑脫,構(gòu)思新巧,筆墨酣恣,性靈微至,時稱“誠齋體”。
楊萬里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fā)愛國感情;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
二、楊萬里詩歌取景藝術(shù)
(一)取景自然,各具風貌
“老夫不是尋詩句,詩句自來尋老夫。”(《晚寒題水仙花并湖山三首》)“誠齋以為古人之詩得之于天,亦即出于自然”“然妙詞絕唱,往往不自意而出,原非雕琢而來,抑且非雕琢可得。”“其文成于自然。”他的大量優(yōu)秀的詩作抓住自然之景特征,因而各具風貌。
抓住季節(jié)特征取景。如“清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保ā渡2杩拥乐小罚┙厝〉氖浅醮壕跋螅宏囉瓿跬#蘸惋L,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綠花紅,柳蔭濃密。渲染出了明媚,和暖的季節(jié)氛圍和生機無限的意境.而由雨而晴,由濕而干,溪水由淺而滿,花草于風中搖曳,又讓人感受到大自然充滿了春的律“動”之美?!翱こ亓滤缴阌行潞少N水輕。雨蒔獨來無個事,閑聽啼鳥語升平?!薄队曜銜粤⒖て院蓸蚧谩穼懹旰鬂q水時的新荷,點染了夏景?!案魳渎┨烨嗥扑?,驚風度竹碧匆忙”,《城頭秋望》給人留下很深的秋的印象。
抓住不同地域的典型景物、古道、物產(chǎn)等取景。如《秋日晚望》是有代表性的鄉(xiāng)村生活美景:“村落豐登黽,人家笑語聲?!薄爸幻辞锸鉁\,如何氣許清?”作者心懷愉悅,聚焦于一幅色彩絢爛的豐收圖;晚霞映在溪中,夕陽猶在松梢,從清朗的空氣中傳來農(nóng)家笑語聲,這鄉(xiāng)居生活是如此可愛。再如“許市人家遠樹前,虎丘山色夕陽邊。石橋分水入別港,茅屋垂楊仍釣船?!保ā秾⒔跏型娀⑶稹罚┦翘K州近郊的景色,詩人首先點出許市,著名的虎丘山,接著描繪了縱橫的河道、石橋、垂楊和漁船。這樣就準確寫出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特色。
(二)小景和諧,大景恢宏
楊萬里的詩相當一部分取景具體而微,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如“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边@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gòu)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xiàn)自己的綽約風姿。三、四兩句,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后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表現(xiàn)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guān)系。
而有些詩取景又給人感覺大氣恢宏。如“銀山一朵三千丈,隔海飛來對面銷?!泵鑼懩虾2龎褌厝说穆晞荨T凇秿{中得風掛帆》中“樓船上水不寸步,兩山慘慘愁將暮。一聲霹靂天欲雨,隔江草樹忽起舞,風從海南天外來,怒吹峽山山倒開。百夫絕叫椎大鼓,一夫飛上千尺桅。布帆掛了卻袖手,坐看水上鵝毛走?!背錾貙懗龃箫L來時峽谷中那種驚心動魄的場景以及船夫的豪邁氣概和矯健身手,讀來使人振奮。
(三)手法高明,重視寫生
楊萬里的《曉出凈慈送林子方》是吟詠西湖美景的千古名篇,詩中的反襯技法高明,“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這句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造句大氣,讀者能從詩中的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六月西湖的美景是與其他時節(jié)的美麗風光。這句看似脫口而出的大驚大喜的直觀感受,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的色差,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美感。無邊無際的蓮葉仿佛與天連成一體,有“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感;而“映日”與又“荷花”相襯,一天一地,“映日”借“荷花”之色,“荷花”借“映日”之輝,更使整幅畫面生動絢爛,多彩宜人。楊萬里筆下的西湖風光,在朝陽映照下,滿湖蓮葉襯托著鮮艷的荷花,顯得艷麗明媚。也以景致的艷麗反襯作者的離情別緒,這種取景藝術(shù)真是獨具匠心,令人望塵莫及。
(四)童心未泯,用心截取
宋代詩人楊萬里也是寫兒童天真可愛的高手,用心截取很多童戲的場景。
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這樣的描繪:“籬落疏疏一徑深,枝頭花落末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痹娙讼认蛭覀冋故玖艘环耗┫某醯漠嬅妗=又鴱漠嬅胬镘S出一個“急走追黃蝶”的兒童。那黃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隱沒在菜花里。詩到這里就完了,但我們可以想見,那飛奔的兒童怎樣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東張西望的神態(tài)。這首田園詩,非常善于利用兒童稚態(tài),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
在《舟過安仁》則全視角地觀察兒童,表現(xiàn)其稚氣行為,選取了這樣的景象:“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眱蓚€兒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令人奇怪的是他們在船上卻不用篙和棹。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淺白話的話語,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他童心未泯,他站在兒童的立場上,用童心去感悟生活,也成就了他兒童場景詩的純真、童趣之美。
三、特點分析,有利教學
楊萬里選入中小學課本的《稚子弄冰》《舟過安仁》《宿新市徐公店》《小池》《曉出凈慈送林子方》這幾首詩,各自具有其獨特的取景特點。
根據(jù)學生特點,我們可以從取景特點入手,分析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詩情畫意,引人入勝,使學生更容易理解。
還可以推薦入選的楊萬里的獨具特點的幾首詩《桑茶坑道中》《早坎童家店》《過揚子江二首》。
四、結(jié)語
總之,楊萬里的詩主要取景于尋常的自然景物與日常生活,以表現(xiàn)其中的勃勃生機和自己內(nèi)心中的人生體驗,努力追求語言形式外的某種意味,楊萬里用他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創(chuàng)作了大量取景格調(diào)活潑、清新宜人的詩歌,不但為前人所推崇,也為我們后人留下了寶貴財富,值得我們深度研究借鑒。
參考文獻:
[1]歐陽炯.楊萬里及其詩學.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