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為現(xiàn)代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動力。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高中生物教師只有做到與時俱進,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不斷學習,利用新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手段教學,整合教育資源,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
關鍵詞:高中生物 信息技術 教學效率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高中生物教學而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難以取得突破,新的教學模式,利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教學,能夠有效得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筆者就信息技術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總結分析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
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要求在教學一開始,應該利用動畫或音頻、視頻等方式來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的情境,從而更好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講授植物的根對無機鹽進行吸收的相關知識點時,老師可以利用PPT課件,把植株和欠缺各類無機鹽的植株的照片展示在學生面前。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產生提問意識。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觀察到各植株的差異,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提高。在教師的授課期間,學生能夠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跟隨老師的引導,進行理解式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為課堂營造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二、反映動態(tài)信息變化,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在生物學教學中,存在很多動態(tài)變化的知識點。如果只是一味利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輕松掌握知識要點。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它能夠很好地反映出生物知識中的動態(tài)變化,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舉個例子,還是在教學植物的根對無機鹽進行吸收的教學內容上,在開始授課之后,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的便利,設計課件,模仿植物種植。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鼠標操作來給植物施肥,不同的肥料會給植株帶來不同的反應。想要讓植株開始成長,學生就要進行多種嘗試,才能找到最佳方案,培育出健康的植物。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無機鹽對植物的重要作用。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知識,從而很好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三、優(yōu)化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
信息技術主要指的是在生物實驗的過程中,運用相應的信息技術,把教學內容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模仿進行學習,從而能夠有效地優(yōu)化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生物教學離不開實驗,這就要求教師更應該意識到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授課中發(fā)揮其輔助性作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能夠開動學生大腦,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解能力。而很多時候,由于學生對實驗認識不清,并未真正認識到實驗的重要性,在老師授課時沒有認真聽講,導致出現(xiàn)不會操作的情況。最后,導致實驗效果不佳。而通過信息技術,運用視頻教學,把實驗的整個過程演示給學生看,這樣一來,學生能有效掌握實驗步驟,從而進行有效的實際操作。
四、培養(yǎng)科學思維,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就是為了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主動探究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主動性。學生在鍛煉自身思維能力的時候,能夠有效掌握理論知識,從而進行發(fā)散式思維的鍛煉。在運用視頻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解決了實驗條件和時間等局限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中,從而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五、構建互動平臺,營造和諧師生關系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這就要求老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學習。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促使學生學習,所以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建立多向互動合作機制,解放學生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投身到開放式的課堂中去。良好的師生溝通,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作用。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平臺
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師生互動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由于在傳統(tǒng)的教方法中師生互動不夠,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而通過信息技術這一新型的教學手段,利用視聽相結合的方法,能夠有效地建立起良好師生互動合作的平臺。這樣一來,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同時也能樹立起自主學習的意識。老師在教學期間,通過形象的視頻和圖畫教學,再加上必要的講解,能讓學生有效的理解、消化重點和難點。從而更好的學習相關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為學生間搭建互動平臺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相互間的互動對于學生學習而言尤為重要,學生價的相互合作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水平。同時,還能產生1+1大于2的學習效果。學生間的積極主動合作,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同時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體現(xiàn),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舉個例子,學生在學習植物質壁的分離與復原的知識時,可通過分組進行合作學習,根據(jù)各自分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實際鍛煉,學生在分組合作下完成的速度和正確性較高。因此,學生間的互動合作,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六、總結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使用,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當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以偏概全。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正確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同時,也應該與其他教學方法結合使用,達到優(yōu)勢互補,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海全.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生物課堂教學[J].科技信息,2011,(13).
[2]陳兆前.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課程整合[J].教學研究,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