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理念的盡管有先進性的教學目標,但是它遠離現實生活,容易造成與現實脫節(jié),甚至會造成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缺失。而過程哲學透視下的音樂教學理念強調教學要回歸自然生活。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過程哲學視野中研究音樂教學理念。
【關鍵詞】過程哲學;音樂教學理念;生活;科學理性
所謂的音樂教學理念就是人們對在音樂教學中涉及到的一些問題的看法和意見,主要包含了音樂教學的目標以及本質等問題。教學的設計和實施以及教學成果都會受到音樂教學理念的影響,因為音樂教學是一個生成性的過程,而不是靜止的,它是作為一個過程而存在的。因此必須要重視音樂教學基本理念的作用。這與過程哲學中所強調的整體性、生成性等特征相符合,因此過程哲學會對我國的音樂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過程哲學的啟示下探討音樂教學理念對于我國的音樂教學發(fā)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的音樂教學的特點
我國的音樂教學主要是借鑒了西方的音樂教學觀,是以西方的音樂教學為基礎的。在西方音樂教學知識體系的影響下,我國的現代音樂教學觀主要表現為三個特點。
(一)和現實生活脫節(jié)
在西方教學的影響下,我國的音樂家學主要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致使遠離了日常生活并逐漸與現實生活產生脫節(jié)。我國的音樂教學以出現以來就一直是以西方的教學模式為藍本的,在這種以追求西方音樂教學理念為目標的影響下,我國把學習西方音樂知識看作是人類音樂教學的全部。這樣一來西方的音樂理念就成了我們教學的重要標準,只是人們對現實生活的多樣性也不再敏感,自己的生活體驗也被過濾掉了。學生在這種情形下,逐漸遠離了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也忽視了對音樂的體驗和感悟。
(三)人文精神的缺失
人文精神也稱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是指在實踐活動中體現出來的觀念、心理和生活方式,包括人的價值追求、思維方式等等,也包括一些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等。在我國的音樂教學中,受西方音樂教學的影響,這種人文精神也逐漸被取代,因為西方的教育是功利性的。受這種功利性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國的音樂教學主要以學習各種聲樂、器樂等表面的東西的層面上,而不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強調人文精神并不是音樂中對技能的學習,而是要把兩者結合起來。
二、基于過程哲學的音樂教學理念
(一)音樂教學回歸生活
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觀中,我國的音樂教學在西方音樂教學理念的影響下逐漸遠離了現實生活。然而,音樂教學是與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人們也經常從生活中尋找音樂靈感。
在更早的時期,比如遠古社會,音樂教學就完全是以人的生產生活為中心的,音樂教學與生活達到了完全融合。比如《詩經》就是用來演唱的詩歌,在這些作品中絕大部分都是表現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使學生回歸到現實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使學生回歸現實生活的音樂教育理念要求老師在教學時不能忽視家庭、學校甚至社會等外在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如今是信息化的時代,所以學生對音樂的認知途徑也越來越多樣化,因此必須重視學校和家庭對學生的影響。使音樂教學回歸現實生活體現了音樂教學的開放性,音樂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廣泛利用身邊的資源,如家庭、社會、網絡科技等,把學生的學習放在更廣闊的環(huán)境下,豐富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教材不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大自然、人類社會都可以成為我們的音樂教科書。因此,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必須要以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對音樂進行感知和理解。
(二)音樂教學的對話性特征
音樂教學也是一個不斷交流的過程,過程哲學強調的就是事物之間的聯系。在音樂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師生間的對話以及老師與音樂的對話來不斷提高對自我的認識。因為這種對話是開放性的,這種與音樂的對話也體現了音樂教學過程的開放性。這種開放性不僅要求我們學習本民族的音樂,還要不斷借鑒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音樂文化。在這種開放性的音樂學習中,我們通過學習西方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本民族文化,加強對本民族音樂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同時這種音樂教學的對話性特征也體現了音樂的多元化。由于我國的音樂教學主要是借鑒和參考西方的教育模式,因此那種西方音樂中心論在國人的音樂價值觀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影響。但是西方音樂的先進性與本民族音樂的落后性這種思想體現了中西文化的不平等。在這個多元文化時代,人們對平等的音樂文化和開放性的音樂文化已經達成了共識。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要不斷引導學生用平等對話的方式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價值理念。
(三)音樂教學的建構性特征
過程哲學認為,構成宇宙的基本單位是過程所謂過程就是從一種狀態(tài)向另一種狀態(tài)的過渡。每一種新的狀態(tài)都是對前一種狀態(tài)的完成。這種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的過程就是音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建構性特征。
對話性特征是雙方相互理解的特征,師生之間以及老師與音樂之間的這種對話所形成的音樂體驗和音樂意義又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
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所謂的音樂教學就是要求學生把已有的音樂知識作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引導學生從原有的音樂知識理論中學習新的知識和新的經驗。建構性知識的學習就是在整個世界音樂文化的大背景下,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協作對話來實現整個構建過程。
而在過程哲學引導下的音樂教學理念強調了音樂的建構性特征。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由于在認知結構、生活經歷以及對音樂的認識不同,當他們處于特定的教學情境中時,具體的音樂作品的表達方式、表達意義會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發(fā)生對話并相互作用。這時,學生的認知結構也會一定程度地發(fā)生變化并獲得發(fā)展。
結語
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由于受到西方科學理想思想的影響,因此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教學目標的缺失。這要求我們必須在過程哲學的指導下分析和研究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
參考文獻
[1]王積社.論“過程→生成”教學--面向基礎與創(chuàng)新的數學教學模式研究[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3):98-104.
[2]張曉潔.懷特海攝入理論視野下的高校德育教學[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30(10):98-101.
[3]李可興.生成性體育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蕭昱,蘭州城市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從事聲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