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當前的現(xiàn)狀來看,當前小學中高年級合唱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某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影響到了學生整體學習效率,因而在此背景下,當代教師在“零起點”合唱教學過程中應基于完善卡農(nóng)練習等的基礎上來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并促使其在此環(huán)境下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氛圍中,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本文從當前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入手,并詳細闡述了小學中高年級“零起點”合唱教學對策。
【關鍵詞】小學;“零起點”;合唱教學
前言
“零起點”合唱教學是小學中高年級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教師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過程中應提高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并結合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自身教學手段,繼而由此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帶動其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下能提升自身專業(yè)技巧。以下就是對小學中高年級“零起點”合唱教學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為當前小學教育中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參考,并帶動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自身教學理念。
一、當前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就當前的現(xiàn)狀來看,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課堂預設產(chǎn)生過分的依賴心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課堂整體教學效率。例如,某教師在《小鳥小鳥》一課教學過程中以提問的形式預設好了相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意外”的回答而影響到了整個教學預設計劃的實施,同時教師選擇以按部就班的方法來展開相應的教學任務,繼而由此影響到了學生對歌曲情感的理解;第二,經(jīng)過大量的實踐調查研究表明,沒有參加過合唱隊學生人數(shù)遠遠超過了參加過的人數(shù)。即拱北小學逆差值達到了31%,十七小學逆差達到了66%,新世紀小學達到了70%。但在此狀況下部分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未采取相應措施來應對學生專業(yè)基礎較為薄弱的問題,繼而影響到了整體教學成效[1]。
二、小學中高年級“零起點”合唱教學策略
(一)“一分為二”教學法
在小學中高級“零起點”合唱教學過程中強調對“一分為二”教學法的應用是非常必要的,對于此,首先要求音樂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依據(jù)男女生比例差不多的基礎上將男生視為一個聲部、女生視為一個聲部。若男女生比例相差較多,則可通過對學生歌唱能力判斷的形式來展開小組劃分行為,繼而由此為“一分為二”教學法的實施提供有利的基礎條件。此外,在“一分為二”教學法實施的過程中要求教師應基于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聲部進行演唱的基礎上以游戲的形式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十七小學在“零起點”合唱教學過程中則舉辦了相應的“文化風采大賽”,由此引導學生在比賽參與過程中深化自身音階等的練習,達到最佳的合唱表演狀態(tài)。
(二)卡農(nóng)練習
卡農(nóng)練習是“零起點”合唱教學中的關鍵,且由于卡農(nóng)是同一旋律在不同時間、不同聲部的模仿,因而教師在訓練學生卡農(nóng)練習的過程中應注重發(fā)展學生二聲部練習,繼而由此可在同一曲調演唱過程中以聲部結合的形式來體現(xiàn)合唱效果。此外,在卡農(nóng)演唱過程中對聲部的協(xié)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卡農(nóng)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強化學生對聲部協(xié)調性的認知程度,繼而由此達到良好的合唱表演狀態(tài)。例如,在《黃河大合唱》《青春舞曲》《小燕子》中均涉及到了卡農(nóng),因而在此基礎上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即可以卡農(nóng)片段播放的形式來進行二聲部合唱練習。并訓練學生在進入高音演唱的過程中應適宜的調整自身呼吸狀態(tài),同時基于歌詞朗誦的基礎上來提升整體合唱效果[2]。
(三)聲部填充
聲部填充在合唱中起著良好的點綴及裝飾主旋律的效果,因而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注重將聲部填充納入到教學重點,同時以訓練的方式來強化學生對聲部填充的認知程度,且就此實現(xiàn)對其的合理運用。例如,在《靜夜思》教學中即涉及到了聲部填充部分,因而教師在學生演唱過程中即可指揮其采用較主旋律稍弱的音量來達到二聲部演唱效果,且提升整體合唱水平。此外,在“零起點”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亦可通過播放相關歌曲的形式來安排學生進行填充片段設計的訓練,同時堅守歌詞采用擬聲詞的設計方法來深化自身對聲部填充的認知,且將其合理應用于合唱演唱過程中,達到最佳的合唱表演狀態(tài)。
(四)二聲部歌曲簡化
二聲部歌曲簡化合唱技巧的實現(xiàn)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教師在對學生合唱進行指揮的過程中應注重要求學生在合唱歌曲表演過程中應選定一個聲部為主要旋律,繼而由此來滿足合唱表演中二聲部歌曲簡化需求。同時以二聲部采用長音持續(xù)音的形式來達到演唱目的。例如,在人教版第10冊《平安夜》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將第二聲部簡化為第三聲部,即第二聲部以八六拍單位小節(jié)的第一拍為長音的形式達到了二聲部歌曲簡化目的,并就此完成了相應的合唱教學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在合唱表演過程中可達到良好的表演成效;第二,在二聲部簡化教學過程中指揮學生將二聲部設定為固定音型亦可達到“零起點”合唱教學目標,因而當代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強化對其的有效實施[3]。
結論
綜上可知,當前小學中高年級“零起點”合唱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學生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等問題影響到了整體課堂教學效率,因而在此背景下,當代教師在合唱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對此問題展開行之有效的處理,且從二聲部歌曲簡化、聲部填充、卡農(nóng)練習、“一分為二”教學法等途徑入手來應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凸顯出的相應問題,并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最終由此提升其整體合唱技巧,且達到高效率課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殷冬梅.讓天籟之音響徹校園上空——小學中高年級二聲部合唱教學探微[J].華夏教師,2014,11(S1):63-64.
[2]肖眉雅.中小學音樂課堂的多聲合唱實驗與研究[J].音樂時空,2015,15(08):157-158.
[3]楊瑋娜.農(nóng)村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合唱教學[J].藝海,2011,21(11):149-150.
作者簡介:顧彩霞(1989—),女,江蘇昆山,江蘇省昆山市振華實驗小學 研究方向 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