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聲樂合唱的曲目在范圍上相當廣泛,在內容上也十分豐富,因此與獨唱相比,合唱的結構比較宏大,曲式也比獨唱要復雜得多,風格也更加鮮明這些要求決定了合唱成員僅僅擁有歌唱的天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演唱技巧。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合唱中如何運用相關的演唱技巧來提高合唱效果。
關鍵詞:旋律;藝術美感;音質;演唱技巧
歌聲和旋律是人類靈魂深處的思想表達。合唱,作為音樂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同種感情不同種音質的統(tǒng)一表達。是一篇歌唱者感情交匯,用旋律撞擊出來的華麗樂章。要完成一次完美的合唱,不僅僅要求合唱者與合唱者之間配合默契,彼此信任。還要求合唱者之間對音律有養(yǎng)共同的把握和感悟。沒有高超的演技,不能夠深入藝術情境,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需要對合唱者的聲樂演技進行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和布局。動聽的的音樂需要驚人的演技來匹配。只有有效的把握演技,運用演技,才能夠體現歌唱者對音樂內涵的止確理解,才能體現合唱者對音樂理想的共同追求。通過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讓聽眾產生共鳴,打動觀眾的內心,達到合唱的效果和目的。
一、演唱技巧的實際意義
合唱者情感的表達,需要通過演唱技巧來實現。一首完美的合唱歌曲,是以合唱者對歌曲內涵有了深刻了解為前提的。而這種感觸需要通過音樂的旋律來表達。旋律是情感的外化,是表達情感的工具。因此旋律的表達便是合唱者共同情感的表達。合唱者的情感能否止確完美的表達,就要看合唱者是否擁有高超的演技。合唱者通過內心對音樂的感悟,通過旋律將情感外化,帶領聽眾走進一種情景,觸摸在該種情景下的感覺。領悟具有深層含義的作品,感受音樂的靈動和美好。例如在《啊,我的太陽》的合唱中,第一部分需要表達的是戀人之間的彼此的期盼和甜甜的想念,需要用強弱交替的的演唱技巧來表達這種輕柔、細膩的感覺。但在第_部分需要用激情來表現對戀人間的真誠的贊美和對美好愛情的贊美。這就需要聲樂演唱技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二、聲樂合唱時氣息和行腔技巧的運用
在聲樂合唱中,正確的呼吸是合唱的基礎。假如沒有正確的呼吸,其他的一切都將無從談起。歌唱時的氣息小僅對音準和音色及樂句的處理有著自接的關系,而且還對合唱中吐字的清晰、準確與否,以及語氣是否具有較強的表現力等有著很大的影響。歌唱中的氣息小能僅僅使用胸、肩、背或者日腔來進行發(fā)力,還需要正確運用腰部的肌肉和小腹等。無論歌唱中聲音是高是低,要想得到比較自山的伸展都要依靠氣息的支撐。我們在合唱中指導者會經常提到“氣息要深”這句話,這實際上就是要求歌唱者把氣息控制在自己的腰腹部。
三、聲樂合唱時聲音的位置和共鳴行腔技巧的運用
聲樂合唱會有高音的合唱,這與平常說話的音高相比,其發(fā)聲是超越其音高范圍之上的,必須要具有很強的氣息供應才能實現。與此同時,人在歌唱時的音色會比平常說話快一些,而且還會緊張一些。人在聲樂合唱隊伍中,山于個體本身的差異,每個成員的學習程度都是各小相同的。合唱成員們在接受聲音進行初始階段的訓練時,一般小要求音量和音色過強或者過于飽滿,只需要采用中等的音量就足夠。當有了一定的氣息運用基礎之后,才可以將聲音的練習從弱轉到強,之后再從強轉到弱,在歌唱時要將歌聲保持在氣息的支持之上。聲音在腔體內的出現應該放在稍微靠后的位置,但并小是說要將聲音刻意地們腔體后而抽,這樣只會造成音色偏暗淡,小夠飽滿和舒服。在歌唱中,小能將聲音放在包括日腔、咽腔及喉腔等在內的一些局部位置,只有將聲音始終放在頭腔而罩部位,才能產生美妙的聲音。其實聲樂合唱中一自所說的聲音高位置,就是指把聲音放在頭腔而罩內的位置時所產生的聲音,放在其他位置的聲音從原則上來說都小能被稱之為高位置。在聲樂合唱中,如果要對高音旋律進行演唱,就應該將聲音放置在頭腔內共鳴,而對中低音進行演唱時則應該將聲音放置在頭腔和胸腔結合的部位,這樣的共鳴才會更具有統(tǒng)一性和協調性。無論男聲還是女聲,都必須隨時能夠將自己的聲樂放置在高位置,這樣在合唱時才能更加自如。
四、聲樂合唱時聲區(qū)的統(tǒng)一和藝術處理技巧的運用
前人曾經通過喉鏡對喉門怎樣發(fā)聲以及發(fā)聲的情形進行觀察,以此獲得對聲區(qū)的判斷。根據聲帶振動的小同,聲區(qū)的劃分也是小同的。聲區(qū)劃分的依據主要是每個人聲帶在發(fā)聲時所產生的小同效果,以及每個人承受能力的小同。通過對聲區(qū)的劃分,演唱者可以對自己的演唱能力及音色或者演唱歌曲的風格進行判斷,所以,聲區(qū)也是聲樂演唱中值得研究的重要部分。但無論將聲區(qū)分成幾個區(qū),對音色進行統(tǒng)一,從下到上地把聲音練成一個區(qū)才是歌唱的最終目的。對聲區(qū)進行訓練的最終目的就是將聲區(qū)的各個分區(qū)連接起來,同時又做到小讓觀眾聽出來。在聲樂合唱中,歌曲的小同在某些聲區(qū)的歌唱中,會讓喉部、舌及日腔形成一種特定的形狀,自到出現該聲區(qū)的最后一個低音或者高音為比。與此同時,在其他的聲區(qū)中,各個部分的發(fā)聲器官又會出現小同的形狀。如果想在歌唱中將這幾個聲區(qū)的聲音連接起來,同時還要達到讓這些問斷處聲音出現良好共鳴的目的,在練習或者歌唱的過程中就要對科學的理論方法加以應用,并在正確的指導下進行實踐。只有保證在每一個適當的位置上發(fā)聲器官都能保持運動的均勻,并將三個聲區(qū)緊密地連接起來以實現其相互之問配合的融洽,才能在歌唱中形成一個連續(xù)一致的整體。其次,對所有的聲樂歌唱者來說,無論是獨唱還是合唱,都應該學會一些能對作品進行藝術處理和理解的技巧。演唱者在演唱之前必須要對歌曲的基本背景,如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情感、時代環(huán)境等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想要使作品的處理聽起更加生動和自如,就要將歌者自己的情緒與創(chuàng)作者本人的本意以及歌曲當時的環(huán)境統(tǒng)一結合到一起,這樣小僅能加深合唱中感情的穿透力,而且還能使聲樂合唱具有更深的感染力。
【參考文獻】
[1]王巖.演唱技巧及情感分析對聲樂演唱的重要性一一淺談美聲唱法[J].大眾文藝,2010(13)
[2]廖鑫林,蔡沁耘,丁常鳳,鐘金原.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達[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52)
[3]邱雅洲.論聲樂演唱中表演的相關訓練方法及其審美作用[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版), 2009(04)
[4]王禹奇.音樂語言在舞蹈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及其意義[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4)
作者簡介:陳春麗,女,出生年月:1968年出生,民族:白族,籍貫:云南省大理市人,學歷:本科學歷,副教授職稱。主要研究方向:聲樂和合唱指揮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