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源氏物語》是11世紀初問世的日本最著名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第一部長篇小說。作者紫式部以平安朝為時代背景,以貴族源氏為主人公,圍繞著源氏描寫了源氏和其后人的生活和愛情經(jīng)歷,并塑造了一批不同個性、不同境遇、不同結(jié)局的女性人物形象。作者筆觸柔美,描寫生動,并通過復雜細膩微妙的心理勾畫出了一幅平安朝的貴族生活畫卷。在作者塑造的所有女性形象中,對紫姬和藤壺的著墨最多,最細膩,兩人有很多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她們同樣具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具有不錯的才華,出身高貴舉止優(yōu)雅,可以說是平安時代完美女性的代表。然而在當時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制度下,女性是沒有權(quán)利和地位注定了她們的悲慘結(jié)局。最終紫姬想出家而受到源氏的阻撓患病而死,藤壺在盛華之年出家修行,戰(zhàn)戰(zhàn)兢兢和壓抑苦悶中死去的悲劇性結(jié)局。
關(guān)鍵詞:源氏物語;紫姬;藤壺 ;源氏;日本女性
一、概述
《源氏物語》是日本最著名的古典文學作品之一,它于11世紀初問世,是世界第一部長篇小說。作者紫式部以平安朝為時代背景,以貴族源氏為主人公,圍繞著源氏描寫了源氏和其后人的生活和愛情經(jīng)歷,并塑造了一批不同個性、不同境遇、不同結(jié)局的女性人物形象。作者筆觸柔美,描寫生動,并通過復雜細膩微妙的心理勾畫出了一幅平安朝的貴族生活畫卷。紫式部被稱為“大和民族之魂”,是一位安平時代的中等貴族女性,有著非??部赖幕橐錾?,對貴族生活十分了解,內(nèi)心細膩感情豐富,因此作品描繪尤為生動真實。
主人公源氏可以說是一位天之驕子,出生于天皇之家,極受天皇的寵愛,位極人臣,并且品貌雙全,萬才皆備。作者在《帚木卷》中寫道:“為這樣一個美貌公子擇配,即使選的上品中之上品的女子,似乎還夠不上呢”,可見源氏在作者眼中是一位完美的貴族,也可以說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男性形象。作者通過源氏描繪了一批具有鮮明性格特點的女性形象,她們或高貴或美麗,或優(yōu)雅或順從,或天真或理智。然而最終他們還是不約而同的走向了悲劇的結(jié)局。該小說并不是簡簡單單的描寫浪漫唯美或者卿卿我我的愛情,而是更深層次的揭露當時日本社會環(huán)境下要求女性絕對順從,沒有地位的現(xiàn)實,也批判了貴族玩弄女性,風流成性的丑惡罪行,揭示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悲慘命運。
二、源氏物語中紫姬形象分析
(一) 紫姬的性格形象分析
光源氏的一生可以說是不斷追求女性的一生,然而在眾多女性中呆在他身邊時間最長,感情最深的莫過于紫姬了。紫姬一直伴隨著源氏從青年到晚年,后來紫姬患病去世之后,源氏日日苦悶思念,不久也跟隨離世足見紫姬在其心中有無法取代的特殊地位。在作者塑造的所有女性形象中,對紫姬的著墨最多,最細膩,也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或者說是平安時代理想女性形象。在文中紫姬是一位才貌兼?zhèn)?、品性高雅,性情溫婉順從的女性?/p>
紫姬盡管出身高貴,但卻在民間成長。紫姬的父親是兵部卿親王,也就是藤壺妃子的兄長,然母親出身低微。母親由于受到父親正妻的嫉妒和百般恐嚇,心理壓力過大,不幸早逝。于是年幼的紫姬一直被在北山修行的外祖母收養(yǎng),其外祖母出身高貴、氣質(zhì)高雅,紫姬深受其影響。后來在十多歲的時候在當時因患病來此求符的源氏邂逅,源氏一見鐘情。當時紫姬“相貌非??蓯?,眉梢流露清秀志氣,額如敷粉,披在腦后的短發(fā)俊美動人”,源氏發(fā)現(xiàn)她相貌酷似自己一直暗戀的藤壺,并且在得知是藤壺的侄女之后打算撫養(yǎng)她長大,借此慰藉對藤壺的暗戀之情。源氏希望將其教養(yǎng)成一位像藤壺那樣“沒有一點不足之處,沒有一點越分之處,十全十美”、”毫無瑕疵”的女性。紫姬也沒有辜負光源氏的期望,她多才多藝,在音樂、書法和詩歌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并且善于管理。在性情上溫婉大方,善解人意,在府中受到眾人的尊敬。事實上源氏對自己的教養(yǎng)成果十分滿意,非常喜歡紫姬的溫婉性情,可以說紫姬具備了源氏心中對伴侶的所有要求,也體現(xiàn)了平安時代日本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在紫姬死后,源氏非常懷念并這樣評價紫姬:“從幼年起,無論何事,凡我心中不喜愛的,她從來不做”。其實紫姬也僅僅表面上順從源氏,屈服于環(huán)境,內(nèi)心是極其苦悶的。文中說:“誰知我心中一向懷著難于堪忍的痛苦呢?”由此可見其悲劇的根源。
(二)紫姬悲劇性結(jié)局的分析
紫姬在文章中可以說是幸運的,但其實也是最不幸的。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描寫紫姬的才華出眾,性情溫婉,善解人意,相貌優(yōu)美,可以說“毫無瑕疵”,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完美”的女人卻最終以悲劇結(jié)局。紫姬開始就是作為銅壺和藤壺的替身存在的,一直被源氏以最其理想的女性形象撫養(yǎng)長大,在她身上可以看到日本傳統(tǒng)女性的地位和形象要求。后來紫姬盡管得到了源氏的寵愛,擁有了源氏真正的愛情,并且在蔡姬死后成為源氏的正妻。表面上可以說受到世人羨慕,然其一直在深深著心中的痛苦、無奈、掙扎、心酸。紫姬對源氏的感情專一純粹,依賴性很強,可源氏處處風流,處處留情,這種不平等的感情關(guān)系是造成紫姬一生痛苦的根源。紫姬一方面要和其他女人分享源氏,壓抑感情和苦悶情緒,苦苦維持自己溫婉大方、善解人意的形象,一方面還要撫養(yǎng)明石姬的女兒,后來竟然還被三公主剝奪了正妻之名,此等矛盾糾葛的情感日復一日的折磨著她。從最初的僅僅是作為藤壺的替身,到一步步和源氏相戀,成為他的正妻,并維持了長久以來源氏的寵愛,在看似風光的背后也充滿著不為人知的壓抑的痛苦。她的痛苦來源于源氏的背叛,來源于日本社會女性的地位低下,來源于無法解脫的苦悶,在這種日益月累的心理壓力下,她漸漸喪失了對源氏的信任,喪失了對自己的信心,開始對自己的存在價值和愛情產(chǎn)生了懷疑。最后她終于在無處發(fā)泄和排解的情況下,終于看開一切紅塵,準備出家修行,了此殘生。這卻遭到了源氏的反對,最終患病離世。紫姬的患病與其說身體上的疾病倒不如說是心理上的疾病,是多年來心理苦悶壓抑,逼迫自己屈服于環(huán)境所致,在彌留之際發(fā)出“女人持身之難,苦患之多,事件無出其右”的感嘆。她的一生基本都是圍繞著源氏,在源氏的庇佑下生存,然最終卻以悲劇結(jié)束。
三、源氏物語中藤壺的性格和形象分析
在作者筆下藤壺具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就連最受源氏寵愛的紫姬也是開始因其容貌酷似藤壺而被源氏收養(yǎng)。在身份地位上藤壺看似一帆風順,風光無限,其內(nèi)心痛苦只有自己知道。藤壺已經(jīng)將女人的所有優(yōu)點發(fā)揮到極致,不管是在相貌、出身、才華、地位上都可謂是極品,如此光耀盛世、絕代雙華的女子,心中是極其痛苦矛盾的。她實際上深愛著比自己小四歲的源氏,然而身份上又是他的繼母,這種根本上的身份差異就注定了藤壺的悲劇性結(jié)局。她深受桐壺的喜歡和寵愛,然而卻和繼子發(fā)生性關(guān)系并且生下孩子。一方面背叛了桐壺帝的感情,每天生活在掙扎痛苦中,并且極力隱瞞這個事實,唯恐在后宮中被其他權(quán)勢貴族除去,一方面作為兒子的冷泉帝終其一生也只能將源氏當作自己的異母哥哥。
從某方面來說藤壺的悲哀是自己造就的,作為桐壺寵妃的自己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不應該放任感情,縱容愛情,最終導致自己痛苦的一生。從和源氏發(fā)生關(guān)系之后就整日生活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誠惶誠恐中,開始感覺自己懷孕之后,意識到孩子是源氏的,整日悶悶不樂,痛苦憂慮。尤其是桐壺帝知道她懷孕后對他關(guān)懷備至,更加寵愛,加重了她的思想負擔。孩子誕下后,桐壺帝看孩子長得很像源氏,并沒有引起懷疑,還對源氏說:“我有很多兒子,只有你從小與我朝夕相處,跟這孩子一樣。每次看到這孩子,我便想到你幼時的情景,這孩子實在很像你,難道孩子在嬰兒時期都是同一模樣?”源氏聽后冒出一身冷汗,心里五味陳雜,而藤壺在垂簾后聽到此話更是嚇得面無血色,悔不當初。
隨后桐壺帝為了給小皇子當太子鋪路,將藤壺從藤壺女御冊封為皇后,足見桐壺帝對藤壺的喜愛。桐壺帝后來似乎已經(jīng)知道這個真相,不管是出于對源氏生母桐壺更衣的歉疚,還是出于對桐壺和源氏的愛,桐壺帝還是將這個秘密帶到墳墓里。甚至桐壺帝在臨死時還叮囑朱雀帝要照顧源氏和小太子。然而桐壺帝的叮囑并沒有起到作用,源氏還是被流放,而藤壺和小太子也失去了庇護。藤壺隱居于三條私邸,受到朱雀帝母親的嫉妒和排擠,生活在矛盾掙扎中。藤壺為了小太子的地位,很想拉攏源氏后援,另一方面又擔心對源氏釋出太多善意,源氏會在不理智的情況下做出沖動的事情,導致事跡敗露,三個人都出現(xiàn)性命的危險。作為身份高貴的皇后,藤壺在各方面承受巨大的壓力的情況下,出于對冷泉帝和源氏的保護,毅然決然出家修行,截斷造成禍事的根源。藤壺只能將對源氏的愛壓在心底,常伴青燈古佛,在平靜的外表是濃濃的悲哀和深深的懊悔。
藤壺于正值光輝的三十七歲逝去,在春天櫻花綻放的時候結(jié)束了繁華悲傷的一生。在病重臨死之前,藤壺和源氏隔著垂簾商議冷泉帝和國家政事,回憶起當年的是百感交集。其實在藤壺心里,面對自己心愛的男人又何嘗不想面對面談話,甚至在他的懷抱中死去呢?然而現(xiàn)實不允許,藤壺只能孤獨的走完一生。她何嘗不是一位悲劇的犧牲者呢?她在生命的最后維護了作為皇后和母后的禮儀和尊嚴,卻湮沒了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愛情。藤壺就像一朵開在宮廷的高貴神圣的藤壺,無比優(yōu)雅,享受著萬物的敬仰,孕育著圣潔的光輝,在浸浴在痛苦掙扎的深淵中。正如大和和紀所說:“藤壺,是作為圣母形象出現(xiàn)的”,可見藤壺的高貴形象!
四、紫姬和藤壺的性格差異及結(jié)局
紫姬和藤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首先她們都有著絕世的容貌。紫姬是藤壺的侄女,因此在相貌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正因為這樣源氏才因為紫姬的相貌而收養(yǎng)她。而藤壺也是因為相貌酷似源氏生母桐壺更衣而受到桐壺帝的寵愛。在這一方面她們極為相似,都是因為長相酷似某人而得到丈夫的寵愛。另外她們都不僅僅空有其表,都是具有才華的人,藤壺能在皇宮的爾虞我詐中安身立命并且最后成為女院,沒有一定的聰明才智肯定是辦不到的。而紫姬盡管出身高貴,但由于不是父親的同居妻子所生,沒有辦法得到娘家方面的后援力量,只能靠源氏對自己愛和自己的才華,最終成為源氏的正妻。盡管后來由于三公主的介入導致正妻地位不保,但紫姬在源氏心里仍占據(jù)著不同一般的地位。藤壺和紫姬最后都對塵世失去了信心,想要出家修行,常伴青燈古佛。這是在當時女性地位極其低下的情況下女性不得不選擇的出路。
當然桐壺和紫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桐壺是其父親正妻所生,所以在娘家后援力量可以借力。紫姬盡管出身高貴然并不是父親同居妻子所生,從小也沒有得到父親的佑護。紫姬很難得到父親的后援,而被世人看輕,在這種對她極其不利的情況下能得到源氏的寵愛是極為珍貴的。其次紫姬對丈夫源氏是非常忠貞的,自始至終都只有源氏一個人,紫姬對源氏不僅僅有浪漫的愛情,更有著依賴的親情,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畢竟從紫姬7歲起就一直和源氏在一起。而藤壺盡管深深愛著源氏,但卻是桐壺帝的寵妃,他們的愛情是有罪的,是悖德的,是不倫的。最后藤壺受到各方面的壓力,也為了保護冷泉帝和源氏,毅然決然的選擇出家修行,而紫姬終于厭倦了源氏的甜言蜜語,對源氏徹底失去了信心,絕對出家卻被源氏拒絕,最后患病死去。她的亡故“與其說是由于肉體生理上的發(fā)病,倒不說是源于難以治愈心病。”,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悲劇,是整個時代賦予女性的悲劇。
五、結(jié)語
在《源氏物語·螢》一卷中,源氏說:“原來故事小說,雖然并非如實記載某一個人的事跡,但不論善惡,都是世間真人真事。觀事者多不覺厭,聽事者多不能忘,欲傳告后世。”其實這也是作者借源氏之口表達自己對于該事件的看法和態(tài)度。其實對于小說中的表達思想和人物的看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小說圍繞著源氏周圍的女人描繪了一副恢宏的貴族生活狀態(tài)。最終紫姬想出家而受到源氏的阻撓,藤壺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和壓抑苦悶中死去的悲劇性結(jié)局。縱觀整部小說,我們可以看出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貴族女性看似過著奢華羨慕的上層生活,然而終究逃不出悲劇的宿命,這不是個人能決定的。在當時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制度下,女性沒有權(quán)利和地位,只能作為男性的依附而生存,在當時日本多妻制的環(huán)境下這是每個女性不得不面對,而作為弱勢群體,女性能做到的只能是服從、順從。
【參考文獻】
[1]姚繼忠.于破滅中尋覓自我——《源氏物語》主題思想論[J].外國文學研究,2000
[2]金燕玲.源氏物語中的女性“物哀”美解讀[M].2009,10(10):133—134
[3]錢澄.變異的專偶制與女性悲劇——從源氏物語看日本平安時代的婦女命運[J].蘇州大學學報,2006,17(05):149-151
[4]李瑩.日本女性文學的杰出代表——紫式部及其源氏物語[M].甘肅社會科學,2005,17(02):149-151
[5]吳松梅.理想女性的哀歌——淺析源氏物語中“紫姬”的人物形象[M].東岳論叢,2005,17(02):149-151
[6][日]紫式部.源氏物語[M].豐子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7]于長敏.日本文化史略[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