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著重探討黃島進口原油減少的新形勢下,魯寧線在冬季運行時生產(chǎn)上可能發(fā)生的一些變化。通過計算滿足下站最低進站油溫時各站所需有效熱負荷,從而確定了不同輸量對應的加熱爐運行方式。建議冬季運行時繼續(xù)輸送勝利油與進口油的混油,避免輸送純勝利油。如必須輸送,應保證一定輸量,必要時各站雙爐運行,來確保輸油生產(chǎn)的安全平穩(wěn)運行。
關鍵詞:冬季輸油;安全運行;熱負荷計算;運行方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2.263
1 魯寧線運行現(xiàn)狀
魯寧線起于山東省臨邑縣,終到江蘇省儀征市,途經(jīng)19個縣市,1978年7月建成投產(chǎn)。管線原設計全長652.58Km,管徑720mm,最高工作壓力3.8MPa,最高出站溫度70℃。
魯寧線全線設臨邑首站1座,齊河、長清、寧陽、鄒城、滕州、賈汪、睢寧、泗縣、泗洪、盱眙、六合等中間站11座,揚子分輸站、儀征末站各1座。其中臨邑、寧陽、滕州、睢寧、泗洪、六合設有加熱爐。各中間泵站設有3000m3拱頂罐1座。
魯寧線現(xiàn)采用旁接油罐工藝流程,根據(jù)輸油量的不同,全線采用十二站三泵、十二站雙泵、六站三泵和六站雙泵等多種運行方式。所輸油種為勝利油和進口油的混油,在臨邑首站外輸時進行配輸。其中勝利油最近由于油品性質(zhì)較好,實測凝點一般為22℃,而進口油凝點一般在零度以下。由于管道所輸原油為高凝原油,而魯寧線沿線冬季地溫低于10℃,為避免凝管、減小摩阻,一般根據(jù)氣溫及地溫情況在11月至次年3月點爐運行,對原油進行加熱輸送,冬季期間輸送油種為9:1~4:1的混油,具體比例根據(jù)輸油計劃確定。加熱輸送運行方式為加熱站單爐運行,十二站三泵時加熱站出站溫度一般可達到33℃,加熱站進站溫度也在27℃以上。
2 相關公式
2.1 管道總傳熱系數(shù)K[1]
2.2 加熱站最低出站溫度TRmin
3 熱力計算及加熱爐運行方式選擇
由以上可知,魯寧線近期產(chǎn)生的新變化均會給其熱力運行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必須對全線熱負荷進行重新校核和評估,以確保2014年冬季魯寧線能夠?qū)崿F(xiàn)安全平穩(wěn)運行。
3.1 基本參數(shù)的選取
為考慮最危險情況下的極端數(shù)據(jù),本文在計算時選取管線沿線地溫最冷月的2月,地溫根據(jù)實際參數(shù)選取最低值T0=7℃。
管線輸油量由低到高分別選取六站雙泵、六站三泵、十二站雙泵這三種運行方式下的輸油量。所輸原油選取純勝利油。根據(jù)勝利原油比熱容曲線,選取比熱容c=2.7kJ/(kg.℃)。
根據(jù)《原油管道工藝安全運行操作規(guī)程》,熱油管道輸送高凝原油時,進站溫度應高于該原油凝點5℃以上,因此在考慮極端情況時選取管輸原油為純勝利油,此種情況下加熱站最低進站溫度TZmin為27℃。其中臨邑輸油站情況較為特殊,因其魯寧線外輸流程為東臨復線來油邊進邊輸流程,因此如輸送純勝利油,此時的魯寧線進站溫度應為東臨復線來油溫度,而東臨復線來油溫度常年在35℃以上,現(xiàn)假設臨邑輸油站最低進站溫度TZmin為35℃。
3.2 加熱輸送運行方式的確定
由魯寧線各站加熱爐基礎資料及各加熱站有效熱負荷數(shù)據(jù)來確定魯寧線全線各站不同輸量下運行的加熱爐臺數(shù)。
其中由于個別加熱站所需有效熱負荷接近臨界值,如六站雙泵時滕州站所需有效熱負荷為13297kw,超過了滕州站的總熱負荷13000kw,而寧陽站的所需有效熱負荷為13647kw,小于本站的總熱負荷16000kw,因此可以采用提高寧陽站出站溫度的方法來補償滕州站的熱負荷缺口。而對于某些站10000kw左右的有效熱負荷情況,可以采用前一加熱站雙爐運行,該站單爐運行的運行方式,從而減少總運行加熱爐臺數(shù),達到控制能耗的目的。
4 結(jié)論
因此,魯寧線在以后的冬季運行中,為保證輸油安全和運行的經(jīng)濟性,應繼續(xù)輸送勝利油與進口油的混油,并在黃島上岸進口原油減少的現(xiàn)狀下,適當減少勝利來油量,盡量避免輸送純勝利原油。如必須輸送純勝利油時,應盡量避免在低輸量下運行(建議不少于3萬噸/天),并在必要時提前點雙爐運行,以確保輸油生產(chǎn)的安全平穩(wěn)運行。
參考文獻:
[1]楊筱蘅,張國忠.輸油管道設計與管理[M].東營:石油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