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學保障條件滯后是制約新裝備形成實際教學能力的瓶頸問題,本文通過分析信息化條件下新裝備教學保障條件的需求,針對當前院校新裝備教學保障條件的現(xiàn)狀,從信息化條件下新裝備教學條件建設的建設原則、內容等方面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 信息化 新裝備 教學條件
中圖分類號:E9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7.006
New Equipment Teaching Conditions Construc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Informationization
FANG Liqing, TAO Fenghe, ZHAO Jinhui
(Department of Artillery Engineering,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3)
Abstract Teaching security conditions lagging behind is bottlenecks to restrict new equipment teaching ability, the demand for paper in conditions of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new security conditions analysis equipment, new equipment for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security conditions, from the inform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ew equipment respect the principles of teaching conditions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tent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informationization; new equipment; teaching conditions
新型武器裝備信息化程度高、系統(tǒng)龐大、結構復雜、功能強大、技術先進,為提升部隊作戰(zhàn)水平和戰(zhàn)斗力創(chuàng)造條件的同時,也對其技術保障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主渠道,院校必須緊密跟蹤部隊信息化建設情況,深入研究信息化條件下部隊聯(lián)合作戰(zhàn)、綜合集成、部隊集成訓練等對指揮人才(合訓學員)和新裝備保障人才(技術學員)的需求,盡快對新裝備形成教學能力,培養(yǎng)出高素質保障人才充實部隊?!肮び破涫拢叵壤淦鳌?,為了使新裝備教學順利開展,使新裝備盡快形成教學能力,信息化條件下新裝備教學條件建設,這一制約新裝備形成教學能力的瓶頸問題,必須認真研究并加以解決。
1開展新裝備教學對教學保障條件的需求分析
新裝備集機械、液壓、光電、控制、識別、導航、姿態(tài)修正、計算機等多種技術于一體,其結構復雜、技術含量高、維修訓練難度大,訓練模式和維修手段完全不同于我軍老式裝備,且教學裝備數(shù)量少、價格昂貴,傳統(tǒng)的實裝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新裝備的維修訓練需求。因此,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加強信息化條件建設,彌補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不足,提高教學效率,滿足新裝備的教學需求。
信息化教學條件是院校教學體系和部隊信息化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為院校教育和部隊訓練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和高效的信息服務,對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和提高教學效率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養(yǎng)信息化條件下高素質新型裝備人才的重要保證。為此,信息化條件下新裝備教學條件建設應緊緊圍繞各類人才培養(yǎng)需求,以“能打仗,打勝仗”的需求為牽引,以培養(yǎng)信息化條件下高質量新型裝備人才為目標,按照“以信息化網絡為平臺,以新裝備信息資源建設為核心,以新裝備信息化教學手段為主體”的建設思路,從人員、技術、裝備、場地、資料、信息化條件、管理等各方面,大力加強信息化條件下新裝備教學條件建設,積極推進院校教育和部隊訓練信息化建設。以校園網和軍網為依托,積極營造數(shù)字化教學環(huán)境,構造一體化的教學、管理和為部隊服務系統(tǒng),為學員獲取新裝備信息、學習新裝備知識、掌握新裝備保障技能提供便利條件。
2當前院校裝備教學保障條件的現(xiàn)狀
多年來,我院緊緊圍繞培養(yǎng)高素質新型裝備人才,周密籌劃,精心組織,深入挖潛,狠抓落實,在總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加強條件建設與管理,第一期建設了18個新裝備專修室,重點建設文字教材(包括掛圖、圖冊和資料)、多媒體課件、示教器材、教學部組件等“四個一套”;第二期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完善,重點圍繞檢測與維修內容開展建設,新裝備教學條件建設明顯改善,為開展新型武器裝備技術保障重大課題攻關,為部隊新型裝備的技術保障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服務和配套的儀器設備支持,圓滿完成了各項教學和科研保障任務,極大提升了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但隨著新裝備的不斷列裝,部隊實戰(zhàn)化訓練對新裝備保障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的新裝備教學條件已明顯不能滿足需求。一是對新裝備覆蓋面不足。隨著新型武器裝備不斷列裝,原有專修室已不能覆蓋所有新裝備。這些新裝備所采用的新結構、新原理與新技術相互之間差別較大,在原有專修室上修修補補,也無法滿足教學要求。而每列裝一種新裝備,建設一個專修室的模式,無論從資金還是場地上都不現(xiàn)實。二是信息化教學功能日顯不足。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建設經費、建設時間和技術水平等因素限制,前期的新裝備教學條件建設在信息化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如傳統(tǒng)教學資源建設投入較多,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fā)不夠;傳統(tǒng)教學手段使用偏多,信息化教學手段偏弱;實裝、實物訓練應用較多,模擬訓練和虛擬訓練應用不足等。
新型武器裝備具有信息化程度高、系統(tǒng)龐大、結構復雜、成本高的特點,實裝訓練的弊端越來越明顯,無論是訓練裝備數(shù)量,還是訓練成本都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因此,應加強信息化教學條件建設,為新裝備教學提供必要的環(huán)境與手段。
3信息化條件下新裝備教學條件建設的對策
3.1 建設原則
(1)積極跟蹤研究,形成同步機制,提前開展裝備教學條件建設。目前是按照新裝備列裝并配備了院校后,再開展教學條件建設,形成教學能力后再進行新裝備教學的模式進行的,等培訓學員到部隊部隊完成裝備保障任務,形成保障能力,已滯后3至5年,嚴重制約了新裝備保障力和戰(zhàn)斗力的形成,因此,新裝備教學條件建設應與新裝備研制同步開展,從裝備設計、研制開始,即進行跟蹤研究教學條件建設,并形成一定機制,可大大加快部隊新裝備保障力和戰(zhàn)斗力的形成。
(2)科學規(guī)劃設計,注重體系配套,大力改善新裝備的教學條件。應按照“科學設計,功能整合、集約規(guī)劃、資源共享、系統(tǒng)配套”的原則,開展新裝備的教學條件建設。根據(jù)各類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搞好頂層設計,加大投入,避免重復建設和先天不足的問題,實現(xiàn)資源共享功能互補。針對新裝備品種型號多、更新發(fā)展速度快的特點,要集約規(guī)劃,突出重點,避免型號建設,充分考慮通用性和實用性,按通用體系結構的設計思想和方法,不斷完善系統(tǒng)配套、功能完備的新裝備教學基本條件,最大限度發(fā)揮整體功能和綜合效益,使新裝備教學科研條件實現(xiàn)大幅躍升,有效提升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促進部隊新裝備的保障能力和戰(zhàn)斗力的形成。
(3)堅持信息主導,技術創(chuàng)新推動,不斷提升建設的信息化水平。進一步強化“信息主導、技術推動”的原則,依靠科技進步的強大動力,攻克發(fā)展進程中的瓶頸和難題,以任務為牽引,加大信息化教學科研手段建設內容,特別是在發(fā)展先進教學手段、加強教學資源等方面,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成果,努力提升新裝備教學條件的建設水平和使用效益,走出一條優(yōu)質高效的跨越式發(fā)展道路,實現(xiàn)信息化條件下新裝備教學條件的整體提升。
3.2 建設內容
新裝備教學條件建設注重突出信息化教學和實訓實修新理念,緊貼人才培養(yǎng)特別是崗位合格人才培養(yǎng)需求,以新裝備專修室和實驗室為依托,組織開展信息化教學資源、信息化教學手段、維修訓練模擬器、檢測與維修設備工具和機構模型教具等方面的體系化、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建設。
(1)信息化教學資源。信息化教學資源是信息化教學的基礎,也是信息化教學條件建設的核心。信息化教學資源主要包括電子教材、技術資料、電子教學掛圖、多媒體課件、網絡教程、試題庫等。
(2)數(shù)字化教學模擬訓練系統(tǒng)。數(shù)字化教學模擬訓練系統(tǒng)主要用于解決新裝備系統(tǒng)復雜、科技含量高、價格昂貴所帶來硬件建設費用多、實裝操作風險成本高的問題,通過虛擬化的維修訓練軟件,來提供操作練習和教學輔導的功能,為受訓者提供一個模擬的工作環(huán)境和維修訓練環(huán)境,大大縮短維修訓練的培養(yǎng)周期,減少對實裝火炮的磨損,彌補實裝的不足,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3)數(shù)字式交互自學習平臺。數(shù)字式交互自學習平臺可用于學員自學過程中,根據(jù)需要對學習內容涉及到的裝備結構圖片、原理演示動畫和操作視頻進行隨時截取、放大、縮小和移動操作,以演示部件的內部結構、工作原理以及虛擬拆裝過程,它與多媒體課件、仿真軟件配合,能產生最佳的互動效果,使學員有更加自主、更加直觀地學習,激發(fā)學員的學習熱情,提高學員的學習效果。
(4)智能化視頻演示系統(tǒng)。智能化視頻演示系統(tǒng)是利用攝像系統(tǒng)將新裝備內部的各部件的位置與結構圖像、教員示范操作與學員練習操作過程,通過投影儀實時地顯示在大屏幕上,可以解決受空間、時間限制而影響教學效率的問題,也可用于觀摩另一空間的操作、演示等情況。
(5)新裝備檢測與維修設備。新裝備檢測與維修是新裝備技術保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新裝備檢測與維修設備是實施“實訓、實修”教學的必要條件。主要包括新裝備各分系統(tǒng)的檢測機工具與維修機工具設備,以滿足新裝備教學需求。
(6)新裝備機構模型教具、部組件。實裝教學直觀、易于理解、便于分組練習。教學過程中靈活采用“動靜結合的機構模型、虛實結合的手段”會取得更好教學效果。因此也建設相關裝備的重要機構模型和部組件,包括用于結構原理教學的透明模型教具和用于分解結合、機構操作的部組件。
(7)新裝備武器系統(tǒng)統(tǒng)聯(lián)調聯(lián)試平臺。由于新裝備僅以單炮形式列裝院校,缺乏相應的配套裝備,給我院新裝備武器系統(tǒng)統(tǒng)聯(lián)調聯(lián)試教學帶來很多困難。武器系統(tǒng)聯(lián)調聯(lián)試平臺可采用功能模擬的方式,研制武器系統(tǒng)火力、光電、雷達、火控和綜合管理各分系統(tǒng)半實物仿真模型,以CAN總線網絡為基礎,組成一個完整的新裝備武器系統(tǒng),突出“大系統(tǒng)”的教學理念,突出武器系統(tǒng)的整體功能展示,加深學員整個武器系統(tǒng)工作原理和信息流程的認知程度,提高全系統(tǒng)維修能力的培養(yǎng)。
(8)維修訓練模擬器。采用虛擬與半實物相結合的手段,構建一個與實裝環(huán)境相似的操作平臺,能準確地模擬火炮的正常工作狀態(tài)和故障現(xiàn)象。利用維修訓練系統(tǒng)可以實現(xiàn)火炮的基本操作,火炮構造原理、分解結合、故障設置、診斷與排除的教學和培訓,實現(xiàn)故障現(xiàn)象演示、維護保養(yǎng)的操作訓練,實現(xiàn)全系統(tǒng)的聯(lián)調聯(lián)試,滿足各分系統(tǒng)的技能培訓需要,也可節(jié)約實裝和訓練成本。
隨著部隊新裝備的多樣化和復雜化,以及部隊建設對人才的高素質需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條件已無法滿足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完善信息化條件下的新裝備教學條件建設,是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