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琵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練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是個人演奏技能形成的唯一途徑。掌握琵琶演奏技能意味著全面地把握琵琶的各種性能和實現(xiàn)音樂作品中的各種要求,反過來說,能準確有控制地做到音樂作品中的各種要求,就應當掌握多種多樣的演奏技能。要獲得全面的表演技巧,需要一個較長的學習過程,這是學習琵琶演奏所應當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琵琶演奏 琵琶教學 演奏技能 形成過程
學習琵琶技法同我們在生活和勞動過程中所掌握的動作技能一樣,都是后天獲得的,形成琵琶演奏的技能,就是要建立一種帶有連鎖性、復雜性和感受性的運動條件反射。一般這種條件反射是大腦皮質運動中樞受到刺激后,神經元開始支配各部分肌肉的活動并對機能進行重新排列組合,使得大腦的興奮與抑制在運動中樞內依次有規(guī)律地遵照時間間隔交替發(fā)生,最后將這種條件反射常態(tài)化、系統(tǒng)化,這種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動力定型”。運動“動力定型”建立后,能使肌肉的收縮和放松順序地、有規(guī)律地并按照嚴格時間間隔進行,符合動作所要求的規(guī)格。
掌握琵琶演奏技法需要經過四個相互聯(lián)系的不同階段。
一、泛化階段
這是指學習技法的初期階段,只能依靠教師不斷的講解和示范,自己進行相應的模仿和練習。泛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由于人體感受器官受外界刺激后傳到大腦皮層,這時大腦皮質層的細胞會處于強烈的興奮狀態(tài)。但抑制還處于未知狀態(tài),大腦皮質運動中樞不能有順序、有規(guī)律地進行組合,造成這種條件發(fā)射出現(xiàn)不穩(wěn)定的情況,就稱之為泛化現(xiàn)象。任何動作處于這一階段的表現(xiàn)往往是肌肉活動僵硬,無法自由協(xié)調工作,還會出現(xiàn)不由自主的其他動作,這些都是刺激引起的大腦皮質細胞興奮后不斷擴散無法抑制的結果。在這一階段的琵琶訓練,教師要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動作,對學生難以理解或無法掌握的動作一定不能示范給學生,對學生動作存在的問題需要及時說明和指導,不應過多強調動作細節(jié)。
二、分化階段
這一階段是學習和練習的中間階段,學生會在這一階段受過一定訓練和練習后初步掌握某些動作和技巧,會自覺改正一些自己以前出現(xiàn)過的錯誤動作。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都是大腦皮質細胞能進行抑制控制,主要是大大增強了分化抑制的能力,使得人體對這一固定動作的感知由泛化階段進化到了分化級段。這一階段會出現(xiàn)“動力定型”,所謂的“動力定型”是指人體接受演奏動作技術的標準動作由泛化階段過渡到了分化階段后,以前在練習和演奏時的許多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動作得到自我糾正,并且能相當熟練和連貫地做完整套動作,對學習的動作有了機械性的掌握,這就是“動力定型”的成果。但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這種定型也不是永久性的,還會隨著新鮮動作或感覺的改變而發(fā)生變異,導致另外的錯誤動作出現(xiàn)。所以當練習到這一過程時,教師要著重強調學生動作的正確性,單獨學生自行評價與改正自己的動作,并用語言表達出來(想和練結合起來)。這一階段還要特別注意動作的質量,這個階段動作做對了,對以后建立正確的動作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正確的動作的基礎上,就可以加大運動量,加快速度。這一階段往往有正確動作與錯誤動作交替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這說明學生還不能完全掌握正確的動作,這階段還要告訴學生明確正確與錯誤兩種動作的不同以及不自覺地反復重復錯誤動作是極其有害的道理。
三、鞏固階段
顧名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