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作曲家葉小綱的大量影視配樂中旋律、調式、和聲及調性銜接、調性設計方面的研究,歸納總結了葉小綱在其影視配樂作品中,注重、強調運用的一些作曲技法,并探索其影視配樂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以啟迪當代層出不窮的影視配樂作曲家們進行一些新的思考,從而推動我國影視配樂的發(fā)展。
關鍵詞:民族調式和聲語言 現(xiàn)代調性意識 葉小綱 影視音樂
葉小綱是享譽國際樂壇的嚴肅音樂作曲家,從1981年首次舉行個人作品音樂會以來,他孜孜不倦地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交響樂、室內樂、舞劇、影視配樂等各類音樂作品,且其作品頻頻獲得國際、國內大獎。大多數(shù)人眼里,葉小綱是一位偉大的,具有開拓精神的、不折不扣的探索新音樂創(chuàng)作道路的作曲家。然而,三十余年來,葉小綱在影視音樂領域內也成績斐然。從1985年為電影《湘女瀟瀟》配樂以來,到后來獲獎的《人約黃昏》、《刮痧》、《半生緣》等,尤其是直到為電視劇《玉觀音》的大量配樂,他辛勤耕耘,勇于探索,終于形成了其獨具一格的配樂風格。在其影視配樂中:一方面注重了旋律調式、和聲運用的民族化,另一方面在和聲序進、調性轉換銜接上又獨辟蹊徑,注入很多現(xiàn)代意識,開拓了國內影視音樂新的創(chuàng)作手法,正是因為這兩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使他的影視音樂在得到廣大群眾喜愛的同時,又不失專業(yè)水準。下面,筆者將就兩個方面對其影視音樂進行粗淺的分析:
一、民族調式和聲語言
葉小綱在其多數(shù)影視配樂作品中都特別地注重了旋律調式的民族化、和聲語言的民族化,同時,又在音調旋法、節(jié)奏等方面注入了時代氣息。
(一)主題旋律采用民族調式
如電視劇《玉觀音》主題音樂《玉觀音》是C徵五聲調式,《母愛》是F徵五聲調式,《初到云南》是C羽調式,《云南的早晨》是A商調式,《坦誠的鐵軍》是G宮調式等。采用大量而豐富的民族調式(甚至是淳樸的五聲調式)譜寫主題旋律,一方面符合了影視劇情節(jié)所要表達的內容要求,另一方面也最能滿足中國大眾的“口味”,不僅如此,作曲家在其旋律的節(jié)奏方面也融入了很多時代氣息,如大量的切分音、對稱樂句的非對稱節(jié)奏、樂段結構的非方整及樂句落音節(jié)奏的巧妙安排等,從而使這些旋律在不失民族韻味的同時,又生機勃發(fā)。
(二)五聲縱合化和弦或附加音和弦的運用
如:《玉觀音》之《母愛》、《驚世商情》的和弦配置全部不是單純的三和弦,都可以理解為是在三和弦的基礎上附加二度音、六度音、也可理解為五聲縱合化結構的和弦。
(三)旋律的民族調式旋法與大小調旋法的完美融合
如《云南的早晨》中,旋律的骨干呈現(xiàn)出典型的五聲調式旋法(以民族調式三音列進行為主),但局部卻通過大小調音階式旋律填補、銜接,使旋律在純樸的民族風格基礎上又同時洋溢著時代氣息。尤其請注意該段音樂中當主旋律為長音時為其襯托的副旋律顯現(xiàn)得更加音階化。
(四)變格進行主導的和聲進行
變格功能關系既是浪漫主義風格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是自然調式所固有的產(chǎn)物,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俄羅斯作曲家就在其民間音樂、民間舞曲的基礎上大量運用變格進行手法將音樂效果提升至極致??梢姡兏襁M行能更為有利地與各種民族調式旋律高度融合。作曲家葉小綱的很多音樂主題開始于I級-IV級、I級-II56、I-II2這樣的進行,體現(xiàn)了其和聲運用方面變格的意識,音樂風格清新亮麗。如《玉觀音》、《驚世商情》、《邂逅毛杰》中開始的和聲進行。另外一些作品中常出現(xiàn)以大調調式屬音為根音的小屬和弦,或小屬七和弦,它們都含有bVII級這個使音樂發(fā)展至下屬方向的音級,那么無論是I--Vm,I-Vm7,還是VIm7-Vm7(平行和弦),或者終止處用bVII-I,都體現(xiàn)了作曲家強調運用變格進行的一種意識,同時也使音樂獨特的風格凸顯出來。如:譜例1《郎朗的星空門》開始兩小節(jié),《驚世商情》的第二小節(jié)。
二、現(xiàn)代調性意識
葉小綱是在上世紀80年代就去美國進一步學習新音樂創(chuàng)作的,之后他的創(chuàng)作在近現(xiàn)代音樂技法方面曾走得很遠,很多作品普通聽眾是無法接受的,但他在影視配樂這個領域的作曲技法運用方面卻非常收斂,他在旋律大眾化、節(jié)奏大眾化、和弦結構不復雜化的基礎上,卻運用了具有近現(xiàn)代作曲技法意識的、頻繁的、華麗的、撲朔迷離的調性銜接、對置、轉換等手法,使很多音樂作品能夠或格調高雅、或跌宕起伏、或思緒萬千等,貼切地表現(xiàn)了影視劇需表達的情緒。以下,筆者大致將作曲家常運用的幾種調性手法歸納總結如下:
(一)完整主題樂思(樂段)連續(xù)多次的較遠關系換調
如:《玉觀音》主題音樂,這段優(yōu)美的核心主題音樂首次呈示由鋼琴在F大調上演奏,然后緊接著由弦樂群直接提升大二度在G大調上演奏,然后還是由弦樂群再一次直接提升大二度在A大調上演奏,作曲家通過這兩次直接的無任何預示的遠關系移調或換調使這個象征著忠貞愛情、頑強意志、歷經(jīng)滄桑的音樂主題一次次得到升華。
又如:《玉觀音》之《永恒的愛》主題首次呈示是在F大調上,但緊接著換到D大調上,(前后調是小三度關系,屬于遠關系調性)然后主題尾部運用交替調式的bVII級,bIII級、bII級等和弦推向bD和弦,意外的是,緊接著主題卻在G大調的VI級和弦(e小三和弦)又一次開始,表面上看從D大調接G大調是近關系,但前后銜接的兩個和弦bD大三和弦和e小三和弦卻是分別隸屬于遠關系調性,作曲家這種調性布局使音樂在有限材料的前提下更加跌宕起伏,使聽眾心潮澎湃,同時也準確表現(xiàn)了角色的內心感受。以上這種同一主題的音樂段落直接換調在作曲家的很多影視配樂中都有運用,如《玉觀音》之《我心漣漪》、《走出凱旋門》后部等。
(二) 樂段內部樂句之間的換調
如:《郎朗的星空門》整曲由兩種音樂材料及變形構成,一種材料發(fā)展成一個段落,分別由上下句,或三句形成,這兩種材料的音樂段落交替出現(xiàn)構成全曲。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在哪個段落里,每一句都在換調,見譜例1首個段落用材料a寫成上句(三小節(jié))在a小調上,再用材料a變形(移位)寫成下句在bE大調上,接著第二個段落用材料b寫成上句(三小節(jié))在C大調上,再用材料b變形(變尾)寫成下句在G大調上,后又用材料b變形在C大調上補充一句,形成三句的樂段。然后第三段落又用材料a變形寫成上句(三小節(jié))在f小調上,再用材料a變形(移位)寫成下句在D大調上,音樂的第四段之后調性變化逐漸趨于平緩,但段落之間仍然換調。在如此短小的音樂段落中,調性置換如此頻繁,可謂極致,但音樂一氣呵成,蕩氣回腸,與作曲家匠心獨具的材料運用、調性設計,和聲序進是緊密相聯(lián)的。
譜例1:
再如:《玉觀音》之《憂郁的楊瑞》中,單簧管演奏的主題由兩句構成,首次呈示在e小調,然后將第二句直接移到bB小調,又移到a小調。從e小調到bB小調再到a小調,前者是增四減五度關系,后者是小二度關系,體現(xiàn)了作曲家在調性銜接方面的近現(xiàn)代意識,同時也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楊瑞在遇到挫折后無限的惆悵和憂傷。這種手法在《安心與小熊》中更是大量運用,這種豐富頻繁的換調給音樂注入了青春的活力,表現(xiàn)了安心與小熊在一起無限的快樂。又如《坦誠的鐵軍》中寫法更為奇特,宮調式的旋律上句(一直不出下句)連續(xù)換調兩次,從G宮到A宮再到bA宮,最后才將段落收束在主音上。
(三)樂句內部樂節(jié)之間的換調
如:《郎朗的星空門》第六小節(jié)處表面上看是配置了bE大調bII級和弦,但若與前樂句相比,理解為在第二句bE大調的尾部突然將調性提升小二度到E大調更為貼切,這種現(xiàn)象在這段音樂的第二十三小節(jié)還出現(xiàn)過一次。再如:《母愛》中第二段音樂材料的尾部也突然采用了突然移宮的手法(民族調式)。
(四)調性模糊的樂段
如:《玉觀音》之《父愛》中間段落(譜例2),旋律的民族韻味很濃,但由于宮音階段性游移,使得整體段落的調性很模糊。僅從旋律角度看,前兩小節(jié)是bB宮系統(tǒng),三四小節(jié)屬G宮系統(tǒng),第五小節(jié)屬E宮系統(tǒng),六七八小節(jié)屬于A宮系統(tǒng),但是配置和聲的方案卻一律運用小三和弦,分別是Gm、Fm、Em、bDm、#Fm、Bm、bDm、bEm,而且并不是按照旋律的階段性宮系統(tǒng)配置,換個角度講,如此多的小三和弦配置的奧妙在于總是把每小節(jié)強拍上的旋律音當作小三和弦的根音或三音或五音??傊髑以谶@段配樂中保留了旋律的民族韻味,同時又結合了旋律宮音游移,非功能性和聲配置等手法大幅度地追求了新鮮的音響。
譜例2:
再如:《玉觀音》之《緝毒大隊》中部,作曲家以#c小調 為核心調性,然后把#d小調、b小調、d小調作為上下大二度、小二度輔助調性,與核心調性#C小調穿插運用,旋律的生成來自調性和聲,通過這種遠關系調性頻繁的直接對置營造了激烈緊張的音樂氣氛。
三、結語
綜上所述,葉小綱影視音樂之所以獲得巨大成功首先在于他通過旋律調式,和弦運用、和聲序進強化了其影視配樂的民族風格,以此滿足影視劇所要表達內容的要求,同時也滿足了觀眾的“口味”。然而,在強調音樂語言民族化的同時,作曲家又將豐富的調性銜接、轉換等手法運用到極致且有效地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刻畫了人物性格、渲染了場景氣氛。通過以上兩方面的完美結合,作曲家保證了其影視配樂是最接地氣的,又具有時代氣息的同時也是高水準的音樂。
注:
本文中所舉譜例均為筆者通過聆聽音響整理記譜(旋律和聲縮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