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三千萬兒女齊吼秦腔的陜西,小時候在涇渭分明的黃土地上吃著小麥面長大。大學(xué)畢業(yè)后進入一家讓人羨慕的央企,在那段激情燃燒、鑄造藍天銀鷹的日子里,我的夢想如同詩歌一樣流淌。后來,一次偶然的機遇,當我意識到離退休老師傅們的歸宿就是我的將來時,我不再滿足于一眼可以看到未來的四平八穩(wěn)的生活,內(nèi)心開始渴望改變。一張《南方人才報》,最終讓我心旌搖曳,在那年春節(jié)之后毅然踏上了南下廣州之旅。
那時候還是沒有空調(diào)的綠皮車,蝸牛一樣時常晚點。三十多個小時的一路搖晃,火車到達廣州后已經(jīng)是深夜了。面對舉目無親十分陌生的城市,出于謹慎,我上了一輛海軍干休所的拉客面包車,在掛有蚊帳的招待所住宿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又免費乘車返回火車站。不熟悉周邊的線路,我只好采取最笨的辦法,把四通八達的火車站作為原始起點。
當時的我對廣州的了解僅僅停留在廣州有個黃埔軍校,羊城有座五羊塑像。我從地圖上找到了位于天河黃埔大道附近的賽馬場,自命不凡的“千里馬”自然要被人家“拉出來遛遛”,我就是奔著年后廣州賽馬場的第一場人才招聘會來的。
從火車站到師大暨大的33路車是我來廣州之后乘坐的第一輛公交車。從起點站雖然有座位,我卻如坐針氈,粵語播報的站名讓我一頭霧水,如聞鳥語。細雨淅淅瀝瀝,窗外的綠樹鮮花的確很美,我卻坐立不安地搜索著站牌上的站名,唯恐錯過了賽馬場。后來一位大學(xué)生模樣的女孩子告訴我“跑馬場到了”,我才知道這就是廣州賽馬場。
時間尚早,我尋思背著沉甸甸的牛仔包去應(yīng)聘給人家的第一印象不太好,就穿過馬路邊走邊尋找合適的住宿處。出門打工,我身上所帶的兩千元現(xiàn)金已經(jīng)幾乎是全部家當了。為了節(jié)省費用,高檔酒店自然只能退避三舍,私人小店又不敢光顧,于是就在龍口東路的那家廣東科技干部學(xué)院招待所登記入住了。
先給家人打電話報聲平安,詢問多少錢時根本聽不懂人家在說什么,只好讓店主自己從我手里直接抽取合適的票子。廣州人把五元錢叫“唔蚊雞”,把勞駕、謝謝叫“唔該”,這個“唔”發(fā)的是鼻音很重的“母”,模仿起來頗有點難度。把一樓叫“丫樓”,把二樓叫“以樓”,讓我們這些初來乍到的外地客聽得懵懵懂懂,常常把“以樓”弄錯成“一樓”而來回穿梭。吃一碟拉腸粉,有些像陜南的大米面皮,卻不是拌著豆芽辣椒,而是加蛋加肉后從熱氣四溢的蒸籠里抽出來鏟成一團澆上醬油吃。這粥居然還是咸的,里面有粉腸、豬肝、姜絲、菜葉什么的,剛開始真的很不習(xí)慣,現(xiàn)在卻總喜歡在周末睡個懶覺,然后與家人一起走出戶外,在廣州的那些老字號甚至不起眼的大排檔來一碗滾燙的皮蛋瘦肉粥,輕輕松松就解決了早餐。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人群說一方話。風(fēng)景秀美的嶺南,孕育出濃郁的嶺南文化。食在廣州,粵菜的豐富自不必說?;浾Z的奇妙,恐怕世人皆知的要屬海外華僑大多會說一口廣東話。因為沒有合適的文字表達,又叫白話。聽廣東人講話,感覺如同舞臺上的對白,抑揚頓挫,拖著長長的尾音。港臺流行歌曲,更讓粵語流傳到大江南北。有一次回西安出差,大學(xué)同學(xué)開車接送我們,卡帶里播放的是他非常喜歡的粵語歌曲。當他詢問我這句歌詞是什么意思時,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老同學(xué)居然聽不懂粵語歌詞,卻又如此喜歡模仿哼唱。
落雨了,記得摞把遮。到站了,唔該有落。廣州話的意思是下雨了,記得帶傘。到站了,勞駕有下車的。小時候的習(xí)慣往往影響人的一生,老廣州人大多不習(xí)慣說普通話,如同我們這些外來客一樣會聽卻不識講廣州話一樣。年輕的廣州人卻能夠在粵語與普通話之間轉(zhuǎn)換自如,沒有絲毫障礙,一旦發(fā)現(xiàn)對方是不會聽粵語的外地人,立刻會很體諒照顧對方說起普通話。
地鐵二號線剛剛試車時,我和同事們還列隊參加過公園前站的儀式?,F(xiàn)在的廣州地鐵線路縱橫交錯越來越多,四通八達,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小蠻腰的新地標廣州塔也是在我的眼皮底下一天天長高的。以前的垃圾如山泥濘不堪的獵德也搖身一變成為城市的中心,花城廣場的璀璨燈火與珠江兩岸的游船交相輝映,讓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不約而同地頻頻按動相機快門,徜徉周邊流連忘返。還有那穿著色彩鮮艷運動短衣短褲的帥哥美女們不時從廣場上一陣風(fēng)似的掠過,讓人頓時感覺到什么是驚艷。
“一起來,更精彩!”2010年廣州亞運會,讓魅力四射的羊城美景和敢為人先、自強不息的廣州城市精神完美地展示在世人面前。2012年11月,以“名城、和諧、健康”為主題,融競技魅力與全民健身于一體的廣州馬拉松賽也開始創(chuàng)辦了,家門口的熱鬧當然不能錯過,我報名參加了十公里的體驗組。
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隊伍起跑后,才輪到十公里體驗組和五公里迷你組。一開始人擠人,幾分鐘之后人頭涌動的隊伍開始稀疏了些,有人開始喘著粗氣,有人開始變跑為走了,平時缺乏鍛煉的話,一下子跑五公里十公里的還真有點吃不消。一身汗水,耗費七十分鐘之后,我終于跨過了終點線。
接下來的第二屆、第三屆廣馬,我有幸參加了全程比賽,環(huán)繞珠江兩岸的琶洲、獵德、廣州、海印、海珠等九座大橋,一路雖然筋疲力盡卻可以用雙腳丈量城市的距離,盡情地享受著眼前不斷變化的羊城美景。
廣州人似乎總能在事業(yè)和家庭之間找到平衡,老火靚湯似的不溫不火,恰到好處。周日晚上去參加年輕同事在花都鄉(xiāng)下的婚禮,先是在幾條地鐵線路之間穿梭到機場南,然后再搭乘主人家的迎賓包車前往酒樓喝喜酒。來回折騰了六個半小時,相當于經(jīng)歷了一個全程馬拉松,的確有些累。對于那一對新人而言,從拍拖(廣州話戀愛的意思)到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今后漫長的磨合、陪伴旅途才是真正的馬拉松。新郎面對新娘的表白只有三個字,卻不是人們常常聽到的“我愛你”,而是廣州話的“我系度”。直面意思就是我在這里,真正的內(nèi)涵卻是“有我在,有我陪伴你,什么都不用擔心”,看似平和柔聲細語般的三個字卻堅毅果敢擲地有聲,連我這個外地人都聽得蕩氣回腸感觸良多。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我的鼓動下,家人也開始穿起了跑鞋,陪著我奔跑在珠江兩岸。雖然我的腳步不緊不慢,蝸牛一樣,卻可以和家人輕松地聊著天,沿著熟悉的線路慢跑,不時為這座城市的細小變化而歡呼雀躍。一身熱汗,所有的疲倦、煩惱、委屈、苦澀、憤懣都在輕快的腳步中散落在身后,微笑和平和重新回蕩在心間。跑完步,一杯涼開水都那么甘甜,一個熱水澡都如此地享受、舒坦,家人的關(guān)心和笑臉,比以往更容易讓我感到滿足、陶醉和溫暖……
時光荏苒,眨眼之間我已經(jīng)在廣州這座城市生活了十八年。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對我而言,我的職業(yè)生涯和生活軌跡卻注定要變成三十年陜西,三十年廣東。
無須日啖荔枝三百顆,我輩不辭長作嶺南人。幸甚。
責任編輯 楊 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