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市政工程建設在城市建設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代表著城市的整體形象,加強對其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地下管道施工是市政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對其施工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保護是非常重要的,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地下管線的工作效率,推動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的步伐?;诖吮疚姆治隽耸姓霉こ讨械叵鹿芫€的保護。
【關鍵詞】市政公用工程;地下管線;保護措施
1、地下管線調查
地下管線的調查是市政項目施工之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應在查看市政管線圖的基礎上,結合施工現(xiàn)場實際情況,采用雷達觀測技術來進行科學的監(jiān)測,在此過程中,還應設立地下觀測點,根據其提供的數(shù)據或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一般來說,其具體的步驟應有如下幾個方面:
(1)管線信息收集。這一步驟是指在具體的施工方案制定之前,應通過相關部門詳細的了解地下管線的基本信息,確保全方位掌握第一手資料,具體應包括地下管線的直徑、管道長度、管道所用材料、管道走向等。在全面收集管道信息之后,再進行整理和分析,根據信息所反映的整體情況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2)辦理手續(xù)。在地下管線調查之前,手續(xù)的辦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步驟。主要包括監(jiān)護交底卡、管線監(jiān)護申請卡、業(yè)務聯(lián)系單等相關的手續(xù),應嚴格按照相關制度進行調查工作,積極實行地下管線的雙監(jiān)護制度,管線主管部門應對其施工過程實行監(jiān)督,當所有手續(xù)辦理完之后,才能繼續(xù)下一步的工作。
(3)保護計劃的制定。保護計劃是有效保護地下管線的重要方案。應很據地下管線的具體位置和整體狀況來制定計劃,譬如管線的遷移等。應將施工情況和地下管線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在保護方案制定完以后,應與監(jiān)理、使用方和施工方進行溝通,達成共識之后,才能確定。
(4)探洞的挖掘。應在地下管線間距較小的位置進行探洞的挖掘。在這一過程中,應遵循由淺到深的原則預埋管線,這一原則可以有效地避免在開挖樣槽時,出現(xiàn)誤差。還應特別注意的是,這一工作應由人工手動進行,用空壓機開鑿面層時,應對已知的管線一層一層的撬除,最大限度避免損傷管線。
(5)保護方案的調整。在調查過程中,應根據地下管線的具體探測情況來調整保護方案。如后期需要調整保護方案,譬如管線的改道等,則需要征求使用方的同意。如果由于地下管線的保護延誤了工期,應合理調整施工方案,同樣也應遞交至相關部門進行審批方可。
2、城市市政地下管線管理的現(xiàn)狀分析
地下管線是一項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它是城市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是人民生活順利進行的條件保證。但多年來地下管線的管理工作一直存在著諸多問題。我國地下管線建設時間較早,科學技術的落后導致對管線管理缺乏統(tǒng)一管理模式;地下管線管理部門各自為政,沒能起到信息資源共享,相互監(jiān)督的作用;在對地下管線信息的保存中,一直采用紙張作為媒介的方式,由于地下管線種類繁多,紙張的重量已經高達幾十噸,占用了大量的空間;也浪費了大量的木材資源;管線在出現(xiàn)突發(fā)故障時,由于不能準確獲取管線的準確位置信息,導致政府部門不能突發(fā)事故及時應對,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甚至出現(xiàn)財產損壞,人身傷害等重大損失。城市地下管線管理的不合理逐漸成為了制約城市發(fā)展的因素。
3、市政公用工程中地下管線的破壞性因素
3.1、地下管線選用的質量較差
市政公用工程中,一些施工單位為控制施工成本選用質量一般或較差的管線埋設,導致市政公用工程中地下管線的使用壽命較短,運輸工作效果較差,甚至造成管道漏水漏氣,電桿安全性較差的現(xiàn)象而針對此類安全性威脅,施工單位又并未及時發(fā)現(xiàn),未進行相應更換、加固措施,導致其對市政建設造成嚴重影響.:.或者一些地下管線由于使用年限較長,由于排查工作不及時或成本控制等原因,未對其進行及時更換,也會造成以上的安全性嚴重威脅二
3.2、施工環(huán)節(jié)未做好詳細調查
地下管線施工環(huán)節(jié),由于施工單位未對施工環(huán)境做好詳細的已有管線、施工地土質等信息的調查,就開始埋設地下管線,使施工時需要埋設的管線與已有管線交錯,影響施工效率,甚至會在施工時對以油管線造成影響,損壞已有地下管線。未對施工地土質、氣候等信息進行詳細調查,則會影響施工后的地下管線運輸工作情況,若在北方嚴寒地區(qū),未進行凍土層地下管線保護措施,則會由于嚴寒天氣損壞地下管線,嚴重甚至會由于晝夜溫差等情況使地下管線出現(xiàn)破裂情況,對其日常運輸工作造成了嚴重影響,降低地下管線工作效率。
4、市政公用工程中地下管線的保護措施
4.1、管理體制以及施工前后的管理
一直以來,城市地下管線管理所屬的部門眾多,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管理體制,各部門都只是從自身利益出發(fā)對地下管線進行管理,為了充分發(fā)揮城市地下管線的作用,政府應該成立城市管線綜合管理部門并制定相關的管理標準。剔除多個部門交叉管理的現(xiàn)狀。
4.2、對新增設管線進行合理規(guī)劃
在對已破損的舊管線進行維修和更替時,相關部門應該對新建管線進行合理規(guī)劃,管線的位置安排應該遵守“壓力管讓重力管、小管徑讓大管徑,支管讓干管”的原則。管線間距控制也應當合理,要求管線之間的最小垂直凈距為0.15m,一些管線如電力管溝與其他管線最小垂直凈距為0.50m,但在實際工程操中難度較大。一般認為管線間有間距就能施工,另外,由于雨、污管線由于因素而無法錯開,在實際工程施工時大大增加了難度,因此,要根據不同管線特點制定合理施工的規(guī)劃。
4.3、施工中的保護措施
在市政施工過程中,可以采用懸吊法、支撐法、卸載保護法以及懸吊法等方法來保護地下管線。(1)在施工過程中,針對坑內已暴露或發(fā)生土體移位的管線,可以采用懸吊法對其進行固定。在固定過程中,應確保吊索的變形長度與固定位置不會導致管線周圍的土體產生變化。并應利用吊索對管線的位移及其受力點進行適當?shù)恼{整,以保證管線受力及位移的明確性。支撐管線的設置對減少沉降導致的懸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設置時,又分為臨時性和永久性這兩種方式。(2)在施工工程中,還可以利用鋼板樁進行隔離,除此之外,深層攪拌樁也是同樣適用的,這兩種方法可以更好地保護地下管線,避免位移、擠壓及振動的現(xiàn)象發(fā)生。但是,這一方法僅適用于管線埋藏較深且坑基沒有損壞的情況下。針對地下管線埋藏較淺的情況,應通過挖槽的方式進行隔離,其隔離槽應分布在管線施工區(qū)域。(3)卸載法的使用,主要是為了減輕土體的受力,通過清理管線周圍及上方的荷載,有效緩解了土體變形的現(xiàn)狀。
4.4、施工安全控制
(1)開展注漿工作,且盡量是分層注漿,確保漿液能夠與土體充分結合。當然,注漿材料質量必須合格;(2)對于埋深較淺的管道,如果是小直徑,可采用加槽蓋法加以支護;如果是大直徑,牢固度控制不好就會發(fā)生松動,可采用混凝土墩法。若管線分布比較密集,最好不要使用大型機械,以免引起土體變形,對周圍管線形成干擾;(3)污水雨水管道施工時如果需要改移,應選擇在基坑圍護樁外側,且要提前做好標記,并保證周圍3m內不得有任何施工。對于一些舊管道的拆遷更換,不能違背城市整體規(guī)劃,且要保證新管道的使用功能不被破壞;(4)除了現(xiàn)代技術,還要重視經驗。如果顯示為原狀土,說明施工較為安全;若顯示為回填土,說明要經過地下管線,此時需加強注意。當土壤越來越干時,要檢查周圍是否存在供暖管道;若濕度增加,很有可能是供水管道滲漏造成,應予以一定的解決。
4.5、對管線探測技術加以應用
地下管線損壞多是因管線的不明而造成的,所以應該加強對施工區(qū)域內的地下管線的探測,探明舊地下管線所在的位置、埋深并且及時的在現(xiàn)場和圖紙上做好標識。探測方法一般有如下幾種。(1)管線儀法。管線探測儀由發(fā)射機與接收機組成。管線探測儀的探測方法根據場源來分,包括主動源法與被動源法。探測管線是通過激發(fā)管線而產生電流,在空間形成軸型磁場,在地面對磁場進行觀測,便可以確定地下管線的水平位置和埋藏情況。根據激發(fā)的方式來分,主動源法還能分為感應法、直接法與夾鉗法三種方法。而被動源法只單獨的使用接收機去探測發(fā)出信號的地下管線。(2)探地雷達法。探地雷達是一種光譜電磁技術,一般用來確定地下介質的分布,它通過一個天線向地下發(fā)射高頻電磁脈沖。而另一個天線用來接收地下目標體反射或繞射波。探地雷達法能夠比較準確地探測到地下非金屬管線的位置與埋深。能夠幫助設計與施工部門在施工前對地下管線情況清楚的了解,減少地下管線的損壞。
總之,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地下管線存在諸多破壞性因素,影響地下管線的正常運輸工作效率,因此需要進行一定的針對性保護措施,從而有效延長地下管線使用壽命,提高地下管線的日常運作效率。
參考文獻:
[1]葛玉芹.探析市政公用工程中地下管線的保護措施[J].四川水泥,2014,09:128.
[2]徐震.淺談地下工程中地下管線的保護措施[J].工程與建設,2010,04:569-570.
[3]崔瑞.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線的保護問題淺析[J].科技傳播,2010,17:8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