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文化是以班風、學風、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和輿論等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觀念文化和與之相應的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它具有教育、凝聚、約束、激勵等作用。班級文化建設可以從制度建設,正確的集體輿論,好習慣的養(yǎng)成,好氛圍的創(chuàng)設等方面進行。
【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
我校是一所中等職業(yè)學校,在農村城市化過程中農村轉居民的家庭較多,學生家庭呈現(xiàn)出離異單親家庭、吃低保家庭、子女寄養(yǎng)家庭多等現(xiàn)象。學校無形之中就面臨著許多難題,其中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學校承擔了許多“問題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這些學習、思想、行為習慣都相對較差的學生,最大的共性就是患有“文化缺乏癥”,表現(xiàn)出來的不懂規(guī)矩、我行我素、無視教育等行為,具有很強的劣根性。無形中給學校的管理帶來難度,因此,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應該如何入手,采用怎樣的方式才行之有效?通過實踐,我認為通過班級文化的建設,營造和諧的環(huán)境,形成好的班級氛圍有利于我們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意義重大。下面我從以下幾方面談班級文化的建設。
一、提高認識,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先行
什么是班級文化呢?我們一般認為在教室里張貼一些名言,書畫就是文化建設,依我的感覺,班級文化,無非就是學生對自己班級的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我愿意在這個班級學習,在這個班級學習,我感到非常高興,甚至自豪,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依然會選擇在這個班級學習。如果學生能對自己班級產生這樣的感覺,我想這個班級的文化建設應該是成功的。因此可以這樣認為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表現(xiàn)出一個班級獨特的風貌和精神,并且這種班級獨特的風貌和精神,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一定的形式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它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是班級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必備條件。班級文化建設不但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加強班級制度,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
班級制度文化包括班級的文明習慣、規(guī)章制度、道德規(guī)范、人際交往方式、娛樂活動方式、學習風氣等。良好的班級制度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根據(jù)學?!拔拿靼唷钡母黜椧笾贫ò嘁?guī),利用班會課讓同學們討論,得到大部分學生的認同后,又將制度公布在制度欄,征求更多的意見。試行一周后,正式將其列為我班的班級制度,這樣就能保證制度的相對穩(wěn)定。其次,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著眼點是競爭機制,主要通過評比各種“先進、優(yōu)秀”等形成制度。保證學生的文化學習、能力培養(yǎng)和技能訓練的有序性、穩(wěn)定性及持續(xù)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成長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格,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第三,一定要抓好制度的實施。在制定制度的時候,我除了注意到讓制度得到學生的認可,還將將帶有強制性的要求變?yōu)閷W生的自覺行為,我就制度分類由專人負責,定期進行匯總、公布、評比,使制度真正落實到位。第四,我還建立了本班大事記,將我班在不同層面取得的成績分門別類作以詳細的記錄,形成電子版,定期將其公布于眾,增強了大家的集體榮譽感,使他們漸漸產生以班為榮的意識。將來畢業(yè)作為資料留給每個學生。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形成本班的文化,使班級管理工作如魚得水。
三.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促進班級文化的形成
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是師生經過不懈努力希望達到的最理想的班集體形式。集體的輿論越正確,班風越良好,就越能激發(fā)集體成員的責任感、榮譽感。如果一個集體沒有正確的集體輿論,就像一盆散沙一樣,人心渙散,無凝聚力,無榮譽感。集體輿論健康與否,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善于引導,班主任不能隨意地批評某一個同學,力求每一件事情都調查清楚,正確地批評、表揚,樹典型;讓學生參與班風評比,讓學生自己對一些“錯”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學生的認識,讓學生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輿論。學生生活在集體中,我們應該盡量使他們感受到集體對自己的關注和監(jiān)督,自己的言行與集體息息相關。當學生進步或為集體做貢獻時,老師可以利用班會課讓同學們討論、分析其行為對集體及他人的影響,樹立正確的導向和榜樣的作用。老師對學生的表揚應該讓學生感覺到是班集體對我的關心和表揚,那么學生就會感覺到集體的存在,感到自己與集體溶為一體,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集體,有了進步,他會贏得全班同學鼓勵的掌聲,得到同學們的肯定。相反,犯了錯誤,他會感覺到全體同學譴責的目光。產生:“我犯錯誤了,真對不起集體”的思想感情,從而自律。如果在一個集體里,學生們都能我以集體為榮的觀念,還會擔心它沒凝聚力嗎?
四.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班級文化形成的保證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育就是幫助人類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習慣。中職學校的學生存在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如:課本和作業(yè)本亂扔,桌椅擺放歪歪斜斜,桌面柜桶的用品亂七八糟、垃圾亂扔,上課坐姿不端、語言不文明……,針對這些現(xiàn)象我從新生班抓起,把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作為班級工作的重點。首先,我從坐姿抓起。在班里找表現(xiàn)好的學生示范,其他學生從模仿、學習中掌握正確行為方法。像“大家看,李某某的坐姿可真美,把風貌和氣質都體現(xiàn)了,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還有哪個同學能像她一樣嗎?”在榜樣的示范作用下,很快班級同學良好的坐姿便形成了。其次,訓練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如果在課堂上或課間聽到學生的粗言穢語我馬上阻止,然后利用上課前的幾分鐘或班會課,通過幽默或情景扮演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當學生作為聽者或旁人時,感受到聽到粗俗語言的尷尬,于是在語言表達上注意了,經過一段時間,粗俗語言在班里大大減少了。再次,訓練學生擺放桌椅和用具的習慣,每天早讀和放學后我會檢查值日生是否把桌椅擺放好,課間進行抽查,比一比哪個組的同學能保持最佳的狀態(tài),分等級給予表揚加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同學們形成了良好的習慣,整個班物品的擺放是井然有序的,良好的班貌就展現(xiàn)出來了。因此,注重班級的環(huán)境建設,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和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習慣。
五.創(chuàng)設美的氛圍,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
馬克思說:“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薄R簿褪钦f作為整體存在的環(huán)境它同樣能代表主體意識,以及影響身處其中的人的意識。班級文化環(huán)境也是如此。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美的班級環(huán)境,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培養(yǎng)感受美、欣賞美、鑒別美的能力,并以此自覺的維護美、創(chuàng)造美。從而在美的環(huán)境中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樹立崇高的道德美。
班級文化建設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環(huán)境布置。首先,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由班主任、宣傳委員、壁報小組、全班同學共同用智慧和雙手來布置教室,可以將班環(huán)境布置分為:榮譽目標欄;制度公示欄;勵志欄;班級活動欄;學習交流欄。從中體現(xiàn)教育是積極向上的、具有感召力和鼓動力的。既講求科學性又講求藝術性,在顏色搭配上也要和諧,有利于安神和啟發(fā)思維。再次,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間開辟一塊讀書園地,要求同學們將自己的書捐獻出來,大家互相交換閱讀,利用課余的時間進行交流,對于在閱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利用班會課給予講解和分析,解決了學生的困惑,這種方式既提高書籍的利用率又拉近師生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據(jù)調查,在有意識地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發(fā)動學生布置圖書角之前,學生較喜愛閱讀課外書的只有11%,非常喜愛閱讀課外書的只占8%,而之后呢,這兩項分別達到了35%和68%,學生愛看課外書的習慣得到逐步的養(yǎng)成。因此營造健康、和諧、優(yōu)雅的班級物質文化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給學生營造班級精神文化氛圍。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終身學習”和“持續(xù)、和諧發(fā)展”等人本教育理念進一步得到人們的認同。班級作為學生彰顯個性、實現(xiàn)發(fā)展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學生成長的一方沃土。他們參與班級建設的過程經歷、體驗感悟,將在生命發(fā)展的歷程中留下鮮明的痕跡。班級文化建設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發(fā)展的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