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土建工程建設及建筑工程建設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施工過程,而且從混凝土施工技術對于工程質量的重要作用來說,施工中都需要對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格把關,從混凝土的質量、運輸、澆筑及施工細節(jié)等方面都要把握好,只有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才能避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工程承包商的聲譽,同時對我國整個土建工程建筑過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提高與創(chuàng)新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土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術進行分析,希望為土建工程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
混凝土施工技術作為工程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已經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因此,通過長時間的應用以及經驗的總結,時至今日,在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對于土建工程來說,若是想有效地確保工程的建設施工質量,就少不了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依賴??茖W合理地運用混凝土施工技術,能夠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設的質量。
一、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性質
混凝土的性質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混凝土強度、變形及耐久性等。和易性又稱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條件下,便于各種施工工序的操作,以保證獲得均勻密實的混凝土的性能。和易性是一項綜合技術指標,包括流動性(稠度)、粘聚性和保水性三個主要方面。強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學性能,反映混凝土抵抗荷載的量化能力?;炷翉姸劝箟骸⒖估?、抗剪、抗彎、抗折及握裹強度。其中有以抗壓強度最大,抗拉強度最小?;炷恋淖冃伟ǚ呛奢d作用下的變形。非荷載作用下的變形有化學收縮、干濕變形及溫度變形等。水泥用量過多,在混凝土的內部易產生化學收縮而引起微細裂縫?;炷聊途眯允侵富炷猎趯嶋H使用條件下抵抗各種破壞因素作用,長期保持強度和外觀完整性的能力。包括混凝土的抗凍性、抗?jié)B性、抗蝕性及抗碳化能力等。
二、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
1.施工前混凝土材料選配。
第一主材料的選擇,混凝土的材料以砂石和水泥為主,為保證工程質量和混凝土的穩(wěn)定性,一定要對原材料的外觀、型號、生產日期和質量證明等嚴格審查。對其主要的技術指標(強度、安定性、凝結時間等)劃分檢驗批次,抽樣復驗。對于不同的工程標準可以選擇不同的級別的原材料,例如道路、房屋、水務等。當要求較高時需要考慮材料的韌性、含鹽量。在不同的要求下,要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節(jié)約成本,做到科學合理,經濟實效。第二外加劑的配置混凝土的外加劑主要是粉煤灰,外加劑可以防止混凝土變形開裂,減少混凝土自身的水化熱能,并且對混凝土的堅實度和延展性也有所增益。在外加劑的配置過程中,要對混凝土的各項指標加以檢測。按外加劑產品標準規(guī)定對其主要勻質性指標和摻外加劑混凝土性能指標進行檢驗。
2.混凝土的裂縫控制與預防。
由于受到氣候、機械作業(yè)、技術手段等因素的影響,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過程當中,經常會出現墻體裂縫現象。對于混凝土的施工人員來說,必須要考慮天氣情況、外部條件的不同,也會導致混凝土的結構差異,裂縫寬度控制也會呈現不一樣的標準。
當前我國對于裂縫問題的控制與預防,大多以施工過程當中的監(jiān)管與技術強化為主,如果裂縫出現,再進行補救就已經來不及,很難達到預想的質量標準與施工效果。為了確保工程整體的質量水平,工程技術人員必須采取措施,有效提高混凝土材料的韌性與強度,從而保證工程的整體美觀與內部質量。
3.改善澆筑過程中的施工工藝
(1)為保證混凝土澆筑的質量,對于混凝土的澆筑特別是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一般采用“同一坡度、分層澆筑、一次到頂”的原則,以此來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同時可以防止由于混凝土沉落而產生的裂縫。為了減少混凝土內部微裂縫,還可以采取二次振搗,即對已澆筑的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以此來排除混凝土泌水在骨料和水平鋼筋下部產生的空隙及水分,并提高混凝土與鋼筋間握裹力,最后使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提高10%-20%,最終達到提高砼抗裂性目的。
(2)目前混凝土的澆筑一般使用泵送混凝土,在泵送混凝土的表面一般水泥比較厚,澆筑完2-6h后,應先用長刮尺根據設計的標高進行刮平,接著采用木抹子進行反復搓壓,以使它的表面達到密實的要求,在砼初凝前使用鐵板壓光,減少砼表面水分的散發(fā),同時可以控制砼表面的龜裂。
4.養(yǎng)護措施,我國在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技術方面,多采取泵送混凝土的模式。它可以有效對工期進行縮短,改善混凝土材料的整體性能。在施工過程當中,在進行振搗、原材料等控制措施的情形之下,混凝土強度不能達標現象會經常產生。對于混凝土的養(yǎng)護,大致包含這幾點:當對墻板混凝土進行澆搗之后,必須進行超過一周的帶模養(yǎng)護,拆模之后,掛兩層的麻袋對其進行覆蓋,達到保溫效果,與此同時,為了實現UEA防水混凝土的養(yǎng)護要求,還必須對模板進行灑水,不能少于兩周時間。第二,在頂板混凝土澆搗完成待其凝固之后,在六個小時之內嚴禁澆水,防止起灰、起皮現象產生;在八至十二小時之內,用薄膜將其覆蓋,在面層加蓋麻袋進行養(yǎng)護、保溫,確保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tài)。等3-4天之后,在確定混凝土溫度高峰期已過的情況之下,再進行相關的灑水養(yǎng)護措施。
三、工程實例
1.工程概況。某工程地面以上28層,高度94.6m,建筑面積62860m2。采用框剪結構,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5。由于工程結構形式復雜,因此在第五層采用預應力厚板轉換層,厚板1.82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50。本工程由于采用了預應力轉換厚板,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沖切能力。
2.混凝土施工技術
(1)配合比的施工設計因為轉換板厚1.82m,根據要求分兩層澆筑,第一層澆筑700mm,尤其是第二層,水化熱很高,因此在原材料的選擇和配合比上做了研究,在摻加了粉煤灰和高效減水劑,以降低水化熱。每立方混凝土中摻加73.5kgII級粉煤灰,使水化熱能降低5.5℃左右,另在水泥中摻加UEA多功能外加劑。水泥采用P.O52.5R普通硅酸鹽水泥,碎石選用5-25mm的小碎石,含泥量小于1%,針片狀含量小于15%,砂子選用細度模數在2.5以上中粗砂,含泥量小于1.5%。砂率0.36,實測坍落度160±2mm。這項工作均在商品混凝土廠完成。
(2)混凝土澆筑。第一充分準備,嚴格交底。
首先對所有待作業(yè)者進行了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根據混凝土澆筑必須滿足每層整體連續(xù)性的要求,提前做好了澆筑的充分準備,調用兩臺混凝土天泵,安排兩個混凝土班組,采用由轉換板中心開始向兩側分的對稱澆筑路線,同時進行施工,考慮到兩班組的施工速度,在總量上按1:1比例進行劃分,現場指揮控制,致使兩班組施工進度基本上保持了1:1.05之間進行。從而確保了該部位下的支撐體系對稱受力,未產生偏壓現象而發(fā)生側向位移趨勢。
第二分層、自流澆筑。采用斜面分層,薄層澆筑,自然流淌,連續(xù)澆筑到頂的方法。分層厚度550mm,自然流淌坡度控制在1:3-1:5,經測算,建筑斷面最大,澆筑厚度550mm時,約需混凝土85m3,按混凝土初凝時間12小時計,滿足要求。第三嚴格振搗。采用PZ50插入式振搗棒振搗,鋼筋密集區(qū)即墻、柱、梁相交處采用PZ25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時做到快插、慢拔。每點振搗時間約需20-30秒,振搗間距不大于500mm振搗棒插入下一層50mm深,對梁、柱、墻相交部位振搗時注意振搗密實。振搗以表面水平不再顯著下降,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準。第四泌水處理。泵送混凝土流動性大,泌水多,影響混凝土密實性和結構的整體性,在板四周側模的底部、上口開設排水孔,使多余的水從孔中自然排出。
(3)分層澆筑界面及表面處理。
第一撒碎石、鉆孔排水?;炷翝仓Y束一小時后,待混凝土面泌水滲出后,在模板面上鉆孔排水泌水,將經篩選清洗干凈的25-55mm碎石鋪放在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漿中;一半埋入水泥漿中,一半露在外面。第二按設計、加錨筋支架。700mm厚混凝土澆筑前按設計要求綁扎好Φ18@600的錨筋。另有縱橫每隔700mm布置馬凳中25鋼筋支架。支架及錨拉筋將上、下層混凝土拉結在一起,增強了抗剪能力。第三初凝、終凝前處理。表面水泥漿較厚,澆筑后必須要做處理。在初凝前一到兩個小時,先用長刮尺按標高刮平。在終凝前再用鐵滾筒碾壓數遍,以閉合收縮裂縫。
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項目對于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應該通過對材料、拌和、澆筑、振搗等過程的控制,提升土建工程混凝土的質量。在實現對施工縫有效處理的基礎上,真正將混凝土項目做成土建工程的精品,以關注細節(jié)、關注關鍵的方式,提升土建工程的品質,在完成土建工程建設目標的同時,完成施工任務。
參考文獻:
[1]顧大偉.淺談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J].科技風.2010(23).
[2]王凱.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J].技術與市場,2011(5).
[3]曹輝輝.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J].大科技,2013(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