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學生記敘文寫作中描寫運用過少的問題,首先從閱讀教學入手,讓學生從經(jīng)典閱讀中了解描寫的重要特征和要求;其次從寫作借鑒入手,引導學生由讀向寫遷移,從而強化描寫意識,提升描寫能力。
[關鍵詞]記敘文;寫作經(jīng)典;描寫意識
大部分高中生所寫的記敘文,句子流暢,文筆通順,敘事還算清楚,但總是淡而無味。究其主要原因,敘述語言過多,描寫語言過少。敘述著眼于交代、介紹,使讀者明白、了解某個事實,而描寫著眼于刻畫、描摹,重在表現(xiàn)細微之處,使讀者感受客觀對象,喚起想象或情感體驗。寫作時,如果敘寫結合,突出描寫,使摹寫對象有形態(tài)、有動作、有色彩、有聲響,就會有“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的感覺。清人唐彪《讀書作文譜》說:文之有描寫,猶畫者之描人容也。容貌毫發(fā)不肖,不得謂之工。即容貌肖矣,而神氣毫發(fā)不肖,亦不得謂之工。故文章最重描寫,而最難者亦無如描寫也。
啟示一:描寫有什么特征?
一、“描寫”在于依樣畫畫
我們一直強調記敘文要描寫,到底什么是“描寫”,有沒一個比較通俗的概念呢?!掇o海》中對“描”的概念闡述為“依樣畫畫”,可見“描寫”的的主要特征就是要有畫面感。
如老舍的《駱駝祥子》文中寫到:“六月十五的那天,天熱得發(fā)了狂。”怎樣熱得“發(fā)狂”?于是具體描寫了以下的內容,打著卷的柳葉、發(fā)著白光的馬路、飛揚的塵土、吐著紅舌的狗、鼻孔張得特別大的騾馬等等。這些清楚的畫面,給人帶來強烈的印象——“熱”。
二、“描寫”在于以少勝多
課本中有很多精彩的描寫片段,我們在閱讀教學實踐中,通過對語言的錘煉,在引導學生關注、捕捉、賞析文中各種描寫的過程中,從而發(fā)現(xiàn)“描寫”的的另外一個特征以少勝多。
啟示二:描寫有什么技巧?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比~圣陶先生曾指出:“閱讀是‘吸收’的事情,從閱讀咱們可以領受人家的經(jīng)驗,接觸人家的心情。”這說明了“讀”在學生寫作中的重要地位。鑒于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經(jīng)典,指導學生學習經(jīng)典文章的寫作方法,使自己在作文時有章可依、有法可循。描寫的“章法”即要求有哪些呢,《紅樓夢》第四十回有一個集體式的極為精彩笑態(tài)描寫,讓我們結合對其的賞析,體味關于描寫運用的技巧,也從中總結關于運用描寫的要求。
一、描寫要動靜結合
動靜結合是從靜態(tài)、動態(tài)兩方面對人物、事物、景物進行描寫,通過這種寫法把動的化為靜的,或者把靜的寫活,或者以動來襯靜,造成一種相映成趣的別樣情致。寫作中恰當?shù)厥褂眠@種動靜結合的方法,能夠突出事物的整體感,又避免文章的單調,使文章活潑起來。
二、描寫要點面結合
點面結合的“點”指刻畫人物、描寫景物等的個別現(xiàn)象,“面”指全景表述。點面結合法要求既有“點”的表述,又有“面”的描寫,二者有機結合。
三、描寫要表現(xiàn)人物
當然描寫的目的不只是使文章生動,若僅是為描寫而寫,“蘋果臉兒”,“櫻桃嘴兒”等“大眾化”的生動描寫根本無法讓讀者感知人物的特征;描寫更重要的是能刻畫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揭示人物的身份和境遇。
四、描寫要體現(xiàn)思想
有的描寫津津有味地寫了許多,但是它能說明什么或者有什么寓意,而讀過的人很難找到答案。事實上,這是一種無味的描寫。怎樣避免這種情況呢?就是在寫作之前,要問問自己,進行這樣的描寫有什么作用?如果能找到答案,那么就可以保留的,否則就應避免或刪除。描寫是有目的,目的不僅在于使文章生動或使人物鮮明,更希望通過重點渲染來體現(xiàn)蘊含的思想內容。
啟示三:描寫有什么思路?
一、描寫運用的問題:解說繁瑣
我們從經(jīng)典中體味了場面描寫妙處,也學習并掌握了描寫的技巧,但只有多寫才能熟練運用寫作技巧。正如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指出:“讀十篇不如做一篇;蓋常作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為讓學生掌握各種描寫的手法,多數(shù)教師從肖像、動作、心理、語言、正面與側面、白描與細描等進行一系列針對性的指導和高強度的訓練,但苦苦訓練后學生習作缺乏描寫的問題依舊突出。
為什么?關鍵是各類描寫的技巧和注意點的解說過于繁瑣,學生總是顧此失彼。這些多偏重理論的東西,學生識記理解的很容易,但運用起來就不是那么的“得心應手”,所以除了引導學生細細品讀經(jīng)典的描寫,讓他們在品讀中慢慢消化描寫的技巧外,還應思考各種描寫指導要有一個統(tǒng)帥的東西,讓學生無論運用那種描寫手段都可遵循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
二、描寫運用的優(yōu)化:簡化思路
教學的藝術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描寫手法的運用上,應有一個統(tǒng)一的思路,那就是“為什么要描寫”“描寫什么”“怎樣描寫”,這也是學生在展開描寫時應思考的具體內容。結合《林黛玉進賈府》的環(huán)境描寫,來闡述描寫思路的開展。
為什么要進行環(huán)境描寫,從其目的性出發(fā)。是交代故事的時間、地點?是揭示背景,渲染氣氛?還是烘托人心情,展示性格,推動情節(jié)?《林黛玉進賈府》是《紅樓夢》序幕的一部分,通過林黛玉的眼睛來寫賈府,目的是表現(xiàn)《紅樓夢》眾多人物的生活場景,表現(xiàn)賈府的富貴,暗示其富貴的原因,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接著思考寫什么環(huán)境,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币幌伦屓烁杏X到賈府極高的社會地位。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更是揭示了賈府富貴的來源——皇家。最后要思考怎樣描寫才更有效果,這么宏大的賈府作者僅精選了幾處,而幾處描寫可謂是詳略得當,各有側重。對寧國府的大門作者進行了具體的描寫,而對榮國府僅用了“照樣也是”,話雖簡單,但從相同的規(guī)格中,一定會讓讀者感受到相同的氣派。寫賈母和賈赫處,側重院中之景;寫賈政處,側重屋內陳設。這樣描寫富有變化,又相互補充,讓大家看到賈府的全貌,又避免了重復羅嗦。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說明了“讀”是作文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在“讀”中體會經(jīng)典描寫的妙處,而后借鑒經(jīng)典,模仿運用。寫作中恰當?shù)夭捎靡恍┬兄行У拿鑼?,寫人能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寫景能把景物描繪得使人身臨其境,記事能使人感到確鑿可信。所以,在平時的記敘文寫作中,我們一定要強化自己描寫的意識,爭取讓你的文章也如經(jīng)典文章一般靈光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