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要求先學后教,學生學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合作探究,展示,樂于與別人一起互相完善提高,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獲得成就,從而增強學習信心和興趣。為達到這一目標,老師要幫助學生制定明確的目標,并督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師生關系;生生關系;自主學習的信心;學習目標;學習習慣
在現在新課改形勢下,高中數學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把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化為以學為中心,把課堂上少數學生參與轉移到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習慣,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再到“會學習”的轉變。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然后總結出知識要領,并經歷強化訓練和教師的引導和點撥,拓展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的能力。如何能達到該目的?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yǎng)學生樂學的情感
(一)營造民主、平等、愉悅的學習氣氛
1.樹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首先,老師要尊重和善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位學生在班集體中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鼓勵學生說自己想說的心里話,不人云亦云。探討問題時,做到師生平等,生生平等。其次,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師生、學生、小組間的交流、討論、爭論,讓學生自由地想、自由地問、自由地說,讓各種觀點匯合、碰撞。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去探索、去發(fā)現、去學習。想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必須在平等、輕松愉快地情景下,去無所顧忌地思考探索,去暢所欲言地發(fā)表看法和見解。老師做學生的朋友,用親切的神態(tài)、有感染力的語言,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勵學生主動去思維。這種“平等、雙向”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產生強大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2.營造合作互助互學的生生關系。
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礎可能有較大的差異,但學生作為獨立的學習個體,身上有無限發(fā)展的潛能。故要利用好他們之間的差異,引導他們正確看待同伴身上出現錯誤,不能輕視、嘲諷、要學會耐心聽取別人的談話,要真誠的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樣每一個學生在集體中處處會感到心理安全與自由,時時體會到來自老師和同伴的關愛,使他們能樂于學習,積極合作交流,主動幫助他人,虛心向他人學習,為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3.激發(fā)自主學習的信心
老師的責任就是喚起和保護學生的自尊、使之體會到被信任的感覺,從而產生自豪感、上進心,才能建立起自尊、自信、自強。要有一顆博愛心,面向全體,承認差異;要有寬容心,要理性對待那些 “不上道”學生,使他們揚長避短,完善自我;要有耐心,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輔導,力爭使他們逐步前進,穩(wěn)步提高;要從學生自身因素做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標教育,讓學生發(fā)現知識的個人意義和社會意義,指導學生在不同時期制定好自我教育目標和學習目標。
二、指導學生制定明確地學習目標
設定合適的學習目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學不是放任自由,而是要在老師幫組下,生生互助中實現自己確定的目標。通過把大目標化為一個個確定的小目標,把學習中的重難點部分化解為跳一跳可以實現的小問題。通過學生不斷的思考,動手實踐,再思考,再實踐來實現自己的最終目標,從而完成學習任務。一個好的學習目標,會更有效的引導學生去努力探究。學生真正動了起來,思維活了起來,學習就變得主動,學習變得輕松,學習就會成為快樂!
在學習過程中老師還要指導學生根據確定的學習目標進行合作性的學習探究,帶著目標去學習,他們合作的意識也被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最后教師還要善于做好學生目標性學習的評價工作。學生的目標性學習應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從學生自己確定的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式,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效果,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個性化學習行為模式,并反復循環(huán),每一次循環(huán)使得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
三、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三種好習慣
1.預習的習慣
數學預習不是瀏覽文章,而應該做到如下:第一基本知識有哪些;第二知識的意義和作用是什么;第三如何運用;第四,把自己不理解的標明。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內容提出不同層次的預習要求,并堅持上課前提問檢查。
2.復習的習慣
學生進行復習,根據時間充裕是否可以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先復習,后做作業(yè)控固;第二種是先做作業(yè),有時間再復習總結;第三種是專門安排時間復習,注意整理歸納,形成知識結構。平時應多用第一種,隨著學習深入,應對學生提出第二、三種要求。對于布置作業(yè),不僅要布置一些知識應用的作業(yè),還應經常要求學生把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使其系統(tǒng)化、結構化。當然不同的階段應有不同的復習要求。
3.勤于思考的習慣
學習后遇到問題就要思考。教學中要給學生留足思考問題的時間,空間提的問題難易度要適中,當學生無從下手時,老師要給予啟發(fā),用一些鋪墊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思考。學生經過思考回答的答案正確與否,教師都要對其思考的習慣與過程給與贊賞鼓勵,同時合理完善,要經常讓學生對提出的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樣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獲,激發(fā)學生探究。
新課改下,如果學生沒養(yǎng)成良好習慣,沒有目標,老師指導督促不力,學生很難養(yǎng)成自學,合作探究,信心和樂學了,久而久之就會厭學,從而不學了,這樣一來還不如傳統(tǒng)教學了。因此,在當今新課改形式下,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要特別注意下面幾個方面:指導學生學會預習,督促學生養(yǎng)成復習的習慣,還有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是很艱難的過程,但只要我們堅定不移的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育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去抓,不僅會使學生終生受益,而且對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也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張小拔,《數學教學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習慣》[J],數學教育學報,2008年第六期.
[4]教育部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