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交際教學法又稱交際語言教學。交際教學法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源以來,在八十年代迅猛發(fā)展,并且在九十年代已經被廣范應用于實際當中。這種教學體系的本質內容是要學會使用語言并且做到使用語言去學習,而并不是單純學習某種語言或與某種語言相關知識點。交際教學法的最終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英語教學而獲得交流、交際的能力。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漸深入和新課標的實施,交際教學法被很多大學所接受。
[關鍵詞]交際法;英語水平;英語學習興趣
一、交際教學法的含義
交際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稱功能法(the Functional Approach)或功能—意念法(the 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是以社會語言學和功能語言學為理論基礎,注重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語教學法。交際法英語教學理論的核心是關于交際能力的學說。這一學說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在上世紀70年代初首先提出后,在80年代初經過加拿大學者卡納爾和斯溫的補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由美國學者巴克曼作了進一步發(fā)展。他們對交際能力的闡述代表了交際法英語教學的三個發(fā)展階段。
二、交際教學法與其它教學法不同的特點
1.交際教學法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學生能夠在不同的交際場合運用所學語言與不同的對象進行有效得體的交際。
2.交際教學法強調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應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 教師的主要作用不再是講解語法知識, 而是扮演學生學習促進者(learning facilitator), 同時在不同場合還扮演不同角色, 如知識之源(source of expertise)、管理角色(managing roles)、建議來源(source of advice)、分享角色(sharing roles)、關心角色(caring roles)、課堂氣氛創(chuàng)造者(motivator)等等。
3.交際教學法強調語言的流利性(fluency), 忽略語言的準確性(accuracy)。 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大膽開口, 使用語言交流思想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而不需要基于糾正學生的語言錯誤, 以免影響學生的語言流暢性和積極性。
三、交際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交際教學重視師生之間、學習者之間的相互支持和促進, 在英語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體現為pair work, group discussion, debate等形式。 交互式教學的開始,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他要更多地、更具體地示范各種理解策略的使用, 而隨著教學的進行, 教師便逐漸更多地引導學生來使用這些策略, 隨著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 教師逐漸提高要求, 直到他們能獨立地運用這些策略, 這體現了教學控制由教師向學生的動態(tài)轉變, 對于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學習語言的主觀能動性至關重要。
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交際教學法正是通過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如興趣、態(tài)度、動機和學習策略的調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增強學習效率。
課堂活動反思:在英語課堂上,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教師是課堂活動的引導者和監(jiān)督者,交際教學的課堂活動安排也遵循這樣的原則和理念。具體的課堂活動由于活動過程和活動目標不同,活動設計原則也會有差異,但是作為教師,我們可以找到共通之處,正確引導活動程序,達到預期的活動目標。
建議教師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教師建立并保持舒適、輕松、無緊迫感的課堂活動氣氛,以此來鼓勵學生敢于表現自我和展示自我。教師的幽默可以減輕或消除不必要的緊張氣氛,以使課堂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第二,在課堂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每一個課堂活動的目的,使學生反思參與課堂活動所獲得的經驗和感受。
第三,教師應時刻銘記學生是不同的行為主體,他們對教師的要求和引導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并且他們做出反應的速度和方式也不盡相同。在外語課堂上,學生具有雙重身份,他們不僅是語言學習者,也是嘗試適應和融入新文化和新環(huán)境的文化學習者。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活動中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
課堂討論是極為重要的課堂活動方式,課堂討論進行得順利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活動實施的實際效果,對于課堂討論活動我們有以下建議:
第一,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參與課堂討論對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性,并與學生討論具體的學習策略。
第二,教師應該為學生制定參與課堂討論活動的基本規(guī)則。由于課堂討論本身具有參與性和民主性的特點,所以這些基本規(guī)則也應該盡可能體現民主。在多數情況下,學生們都會對通過集體討論而確定的規(guī)則表示贊同和認可。
四、結語
交際教學法一經誕生,就展示出比其它教學法好的優(yōu)點。我們知道,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tài)度及價值觀是“學習”內涵的三大要素。而課程的價值在于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tài)度及情感的和諧發(fā)展,這也是外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交際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一種革新, 它把語言真正作為一種工具來學習和使用, 學生和教師的潛力和能力都被前所未有地挖掘和調動起來, 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團隊協作和展示成果的各個階段無不體現出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 希望有更多的教師能嘗試這種教學方法并且參與到教學改革的隊伍中來。
參考文獻:
[1] 江春. 分析和糾正學生的寫作錯誤與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D].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2003.
[2] 鄒艷敏. 論大學生冒險精神對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影響[D]. 湖南大學 2011.
[3] 周可可. 中國博士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