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1 5日上午,因“九·一三”事件被關(guān)押10年之久的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軍委辦事組副組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空軍司令、林彪“四大金剛”之一的吳法憲(1915-2004),在幾位公安人員陪同下,乘車離開秦城監(jiān)獄,踏上了保外就醫(yī)之路。
獲得離開秦城監(jiān)獄保外就醫(yī)的資格
1981年8月的一天,公安部一位副部長來到秦城監(jiān)獄,先找邱會作、江騰蛟,又與吳法憲談話:“中央已經(jīng)決定,將你們放出秦城,各自安排一個地方保外就醫(yī)。安置你的地點是濟南,到了那里可以和陳綏圻(吳的妻子)住在一起,還可以帶一到兩個子女照顧你們的生活?,F(xiàn)在正在為你的保外就醫(yī)做準備工作,過一段時間你就可以出去了。為了保障你的安全,到了濟南可以改一個名字,至于改什么名字,你自己考慮一下?!?/p>
總算盼到這一天,吳法憲非常高興。名字好改,就叫吳呈清,那是他原來叫過的名字。
幾天后,陳綏圻和金平原(吳的女婿)來到秦城,將出獄后的具體安排告訴了吳法憲:
一、由吳的女兒金秋隨秦城監(jiān)獄警備大隊的苗政委到濟南看房子;
二、1981年7月9日,胡耀邦總書記批示,對陳綏圻的問題要重新結(jié)論,空軍表示要盡快作出結(jié)論。陳綏圻準備在北京等一等,先由四女兒巴璀陪吳到濟南住一個月:
三、陳綏圻離開浙江紹興農(nóng)場的時候,行李沒有帶出來,由金平原到紹興農(nóng)揚把行李運到濟南;
四、吳法憲每月的生活費100元。陳綏圻的生活費也提高到100元。關(guān)于安家,公安部可以給一點家具,孩子們湊了1000多元,買一臺彩電送到濟南,調(diào)劑一下生活。
陳綏圻囑咐吳法憲,耐心等待,過不了多久就可以在一起生活了,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對將來的生活要有信心。
看電視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
大約是9月7日(也可能是8日),邱會作首先出去了,吳法憲有點急,怎么還不來接我呢?終于來了通知,15日動身去濟南,要他去清點一下入獄時扣押的物品。東西一樣不缺,吳法憲又戴上了多年沒有戴過的手表。只是所有的衣物都被蟲子咬得稀爛,再也不能穿了。
9月15日,吳法憲乘坐45次特快正點駛離北京站。吳法憲和女兒巴璀坐一個軟臥包廂,按公安人員囑咐,吳法憲不能隨便走動,中午飯會送到他的包廂里來。
綠色的原野,金色的河流,多少年沒見到人間景色了,吳法憲看著車窗外不斷掠過的田野和村莊,感到自己又回到了這個世界上。
下午4時許,車到濟南。山東省公安廳的一位處長和濟南市公安局的趙科長來接站,把父女二人送到濟南南郊的七里山小區(qū)。新居位于一座居民樓的二層,兩室一廳約40多平米,床、桌椅板凳、鍋碗瓢勺、蜂窩煤爐子,還有一套煤氣灶,必要的生活用具已經(jīng)配齊。看來花了不少錢呢,吳法憲心想。趙科長帶著巴璀去買了些米和蔬菜,又拿出150元,算是預支一個半月的生活費。
第二天,北京來的公安人員都回去了,臨走時交代吳法憲,有事找趙科長聯(lián)系,一切由他負責。醫(yī)療關(guān)系安排在省公安廳勞改局醫(yī)院,這個醫(yī)院很近,看病比較方便。
沒有了高墻、電網(wǎng),沒有了重重鐵門和帶槍的衛(wèi)兵,只有女兒在身邊,吳法憲終于相信,他真的自由了。
從15歲參加紅軍開始,吳法憲過的就是集體生活。官越當越大,飯有人做,水有人燒,到哪都有人跟著。直到進了監(jiān)獄,他不會做飯、不會燒水,分不清人民幣的元角分,更不知怎樣使用煤氣灶,一切都要從頭學起。多虧女兒巴璀買菜做飯洗衣搞衛(wèi)生,不然的話,這日子真不知道怎樣過。
兩天后,吳法憲隨趙科長到醫(yī)院檢查身體,沒想到很快被人認了出來,好奇的群眾把他和趙科長圍了個水泄不通,趙科長急了,大聲呼喊著,奮力擠開一條路,好不容易把吳法憲和巴璀送上了車。
有了這次教訓,吳法憲白天基本上不下樓,只在清晨及天黑后,才和巴璀到室外活動活動。偶爾在陽臺上甩甩手(1980年代盛行甩手療法),下面也有不少人在圍觀。人們要么笑笑,要么點點頭,但是不敢說話。
10月上旬,長子新潮和女兒金秋送來一臺14英寸彩電。新潮正在辦轉(zhuǎn)業(yè)手續(xù),準備來濟南照顧父親,彩電是用他的復員費買的。從此,看電視成為吳法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從“你好”到“再見”,一直看到預告第二天節(jié)目。
忘記囚犯身份盡情享受快樂生活
趙科長恪盡職守,每隔幾天就來一次。11月11日,陳綏圻在拿到對她的審查結(jié)論,并交出一份書面意見后也到了濟南,見到陳綏圻,趙科長很高興:“你來了我就放心了,照顧老吳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12月9日,趙科長向吳法憲傳達了保外就醫(yī)期間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可以和家人通信,可以在家里會見親友;
二、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濟南市活動,外出的時候要有家屬和子女陪同;
三、未經(jīng)允許,不得探訪親友,不準離開濟南市。
四、不準和外國人交談、接觸和通訊;
五、看病不要到醫(yī)院去,由醫(yī)生出診,住院的時候,要有家屬護理,沒有家屬護理時,由公安部門派人護理。
此外,配發(fā)的家具要登記。
除了看病要醫(yī)生出診,以上幾條,吳法憲都嚴格地予以遵守。醫(yī)院的大夫工作忙,每次都要求人家出診,確有困難。
在保外就醫(yī)期間,吳法憲學會了做飯、燒水、生爐子,有時還炒幾個菜。買菜、倒垃圾、打掃衛(wèi)生,基本上也被他承包了。老倆口精打細算,買一斤肉分成十塊,每次吃一塊。月底收支大抵相當。日子雖然過得不富裕,可也說得過去。
很快就到了1982年的元旦,北京的幾個孩子.濰坊的采芹、上海的陳子圻(陳綏圻哥哥)一家都提出要到濟南一起過春節(jié),老倆口一算,一共是17口,吃、住都是問題。
難題報給了趙科長,趙科長從公安局招待所租來被子,又借來凳子和鋪板,兩間房子分成男、女宿舍,搭成通鋪,至于吃的,各家自帶一點,再買一點。春節(jié)前兩天,各路人馬到了濟南。采芹從濰坊帶來一臺錄音機,年輕人說呀笑呀,鬧個不停,晚上跳起了交際舞。
人生有艱辛、磨難,但更多的還是希望??吹侥贻p人的活潑、樂觀,吳法憲忘記了自己還是一個保外就醫(yī)的囚犯。
出獄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深深地印在吳法憲的腦海中,難以忘卻。他喑暗地想,過去的,就讓它像夢一樣過去吧。
老實憨厚深得街坊鄰居喜愛
街坊鄰居對吳法憲都很好,稱呼吳大爺吳老頭;也有哪壺不開提哪壺的,猛不丁來聲“吳司令”。副食店的營業(yè)員對吳法憲挺照顧,挑好菜給他留著,用不著排隊,看他來了,有人會喊:讓老紅軍先買!家里的水龍頭、門鎖壞了,自有鄰居義務登門服務;每次買蜂窩煤,鄰居們主動來幫忙,一塊塊幫他們搬上樓。
一天,吳法憲到商店買了條棉褥,扛在肩上,沿著馬路慢吞吞地往家趕。一青年見狀,二話不說奪過棉褥換到自己肩上。吳法憲急了,光天化日之下,你怎么搶我東西?那青年趕緊解釋:“我可不是搶東西,看你這么大歲數(shù),我?guī)湍闼突丶胰??!?/p>
凡此種種,老倆口深受感動。中央文獻研究室來人外調(diào),問吳法憲在濟南生活習慣不習慣,吳說:“我感覺比北京好,山東人大多憨厚、豪爽、仗義、好交朋友,有人情味。濟南山好、水好、人更好,來濟南真是來對了?!?/p>
晚年研習書法引來眾多慕名求書者
只讀過幾年私塾的吳法憲,在紅軍中已算得上知識分子。盡管毛筆字也就是描紅水平,但行軍路上刷刷標語已非他莫屬。這為他晚年潛心鉆研書法打下了基礎。兒子新潮轉(zhuǎn)業(yè)后,被安排在藝術(shù)學院工作,他為父親買來筆墨紙硯,還介紹了幾位書畫界的朋友,與父親相互觀摩、切磋。吳法憲的篆書技藝大進。始料未及的是,本為修身養(yǎng)性、強身健體,卻引來眾多慕名求書者,更有人攜其墨寶遠渡東瀛,以50萬日元的價格出售。濟南書畫市場上還充斥著利欲熏心者精心制作的贗品,居然也不愁銷路。對此,吳法憲倒頗有自知之明,多次不無自嘲地對人說:“我的字并不好,是我有‘名’,‘臭名’遠揚啊?!?/p>
進入1990年代,中共山東省委為吳法憲調(diào)整了住房,一幢獨門獨院的小樓,居住條件大為改觀。醫(yī)務部門為患有多項老年病的吳法憲提供了良好的保健醫(yī)療。老倆口由衷感謝黨中央的關(guān)懷,衷心擁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為改革開放后中國面貌的日新月異,為歷盡劫難的我們的黨和國家終于走上一條實事求是、富國強民的康莊大道而倍感歡欣。
2004年10月17日,吳法憲在山東濟南去世,終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