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叫做《模仿游戲》的電影,里面的主人公艾倫·圖靈是英國民眾票選的最具影響力名人當中的第22位。這部電影讓我突然想起了我在澳洲留學時的一位老師,因為他也叫Alan,這個英國人和卷福扮演的圖靈一樣不茍言笑,但既睿智又幽默。
和Alan一樣,還有很多英國人選擇移民澳洲,這里在歷史上曾是知名的流放英國犯人的邊疆。這也是后來新西蘭雖然比較小,但還是有膽量嘲笑澳洲人宗源上不正統(tǒng)的原因(新西蘭多是英國總督后裔)。后來,也有一些因為躲避戰(zhàn)爭而乘著帆船來到澳洲土地的英國人,再加上口口相傳的日照充足、海灘美麗的畫面,使得少見晴天的英國人及其他地方的人逐漸聚集在這里。這里也是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另外一個移民大國,相對于歐洲來講,澳洲也更容易接納外來移民。
適應“放羊”式教學
澳洲是出了名的陽光海灘文化,帶著泛熱帶的熱情與樂觀,尤其是在昆士蘭求學,這種感受尤其明顯。其實最早對于澳洲的閑散風格的最初了解,還是從我初中的英語老師那里聽說的,他曾經(jīng)是較早一批在澳洲留學的中國人,就講到當時他的老師走進教室,直接坐到桌子上,把拖鞋一甩就開始講課,你很難想象這位老師是一個單身媽媽。雖然并未親歷上述狀況,但是澳洲老師傾斜在桌子上講課也不是沒有的事。
后來有幸親自來到澳洲學習,才有機會體驗了澳洲學校的教學。前段BBC做了一個節(jié)目,節(jié)目組把中國老師團隊請到英國教學,中國老師一板一眼的勁兒讓當?shù)貙W生叫苦不迭。這部紀錄片一經(jīng)推出,就引起了國內(nèi)外很多教育人士的熱烈討論,看著他們就想起,在澳洲難適應當?shù)亍胺叛颉笔浇虒W一樣。國外大學教學整體來講非常嚴謹,所有論文后面的附錄都需要有出處,引用全文盡量要換句話來詮釋,大段的摘抄是被當?shù)亟虒W文化極其鄙視的行為,所以很多中國學生一到澳洲最不適應的便是這一點。甚至有時候建議能考到直接入學分數(shù)的學生,也可以多學一點語言課程,去適應一些不同的教學習慣。
為了更好的適應澳洲文化,最初我也是先到澳洲學習了一段時間的語言課程,坦白來講,在小班與同學們和老師朝夕相處,交情相對于后來正式入學上大課更扎實。印象最深的是我的第一位語言老師——Caroline, 她是一位來自塔斯馬尼亞的率真十足的金發(fā)白人。由于接觸亞洲學生比較多,女老師可能偏心阿拉伯帥哥同學可以理解,甚至在最開始不正眼看亞洲學生??墒呛髞懋敱舜酥g越來越了解,班里5個人已經(jīng)變得十分熟悉,到后來甚至給我們推薦附近比較好的酒吧,并且還在空閑時間和我們一起吃飯聊天。我覺得,她可能就是典型的澳洲人的代表,會有一些白人的傲嬌,但是骨子里是善良的。
求同存異
隨著英語愈加的熟練,跟當?shù)嘏笥训墓餐Z言也更多了,想起和各地同學合作完成作業(yè)的情況也是趣事多多。曾經(jīng)和一位哥倫比亞的同學合作,她特別熱情,我和一個中國學生被邀請到她家一起商量怎么完成作業(yè),用西語味十足的英語十分善談的分享她的觀點,可惜落到筆頭就往往需要我們另外兩個人來完善。所以,拉美同學更適合做朋友而并不適合合作??赡芎芏嗯笥褧唤猓闹拊趺磿心敲炊嗄厦乐薜耐瑢W,一方面是因為去美國的學費比較貴,再有美國和南美有些國家外交上并不是很密切。總之,在澳洲你會因為如上原因認識很多南美洲和中東富裕國家的留學生,他們生性浪漫,善于交友,不過僅限于朋友。聊到政治、宗教和歷史就會比較尷尬。有意思的一點是,2008年我剛到澳洲,跟一幫語言班的同學出來聚會,有巴西白人以及來自哥倫比亞、韓國、沙特和瑞典的同學??吹诫娨暲锊プ闱?,我就問他們最愛哪支球隊,總之聊到最后我自慚形穢的聊中國足球沒有未來。正在我唏噓之時,那位巴西姑娘安慰我說,一個國家在體育方面的成就不可能那么全面(言下之意就是奧運會你們那么多冠軍,足球還是留給我們吧)。聽完我就釋然了,后來也跟這位率真的女孩成為了好朋友。
在歐洲,學業(yè)最優(yōu)秀的往往是歐洲學生,這其中尤以德國與荷蘭為最,他們的學習成績普遍優(yōu)秀,有一些甚至是拿著獎學金過來留學的,雖然沒有合作過但是私下接觸起來她們是既會學習更會玩的學生。相比于歐洲學生的刻板,美國學生顯得比較幽默,穿著隨便。而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qū)的學生,如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qū)的學生更多是拿著打工度假的簽證來玩的,帶著點小傲嬌,說起這就不得不提在今年7月實行的新度假打工簽證的政策,里面放開中國人申請名額的做法,我是極為贊成的,相信以后會有更多的中國人來到澳洲學習工作。在所有亞洲國家和地區(qū)中,其實韓國人更有血性,有一次跟一位韓國大哥聊天,他就很豪爽的跟我說喜歡中國的青島啤酒,他認為中國的酒更加濃烈,男人味更足。在諸多亞洲同學中,印象最深的是在快畢業(yè)時遇到的一位來自蒙古國的學生,他外表與我們差別不大,一開始我真的以為他是中國人,就冒失的問了一句,這讓他尷尬不已,所以我還忙不迭的道歉。
其實,澳洲人對于中國人還是很友好的,我曾經(jīng)遇到過一位澳洲本地的男孩,他癡迷于中國文化,車里面播放的都是周杰倫的歌,而當我問起他對于在澳洲的中國人的印象時,他告訴我當?shù)氐闹袊舜蠖啾容^謙卑,但都非常講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