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在會稽山陰留下了著名的《蘭亭序》。蘭亭真跡已不存,存世摹本少,刻本雜,最有名刻本數(shù)《定武本蘭亭》。清代高士奇曾收藏過《定武本蘭亭》的兩個拓本——《笪氏蘭亭》和《落水蘭亭》,筆者在整理過云樓文獻中發(fā)現(xiàn)了高士奇收藏過的這兩個版本。通過對兩者的比較研究,可以為《蘭亭序》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材料。
一、《竹氏蘭亭》《落水蘭亭》的流傳
高士奇在康熙年間憑借其特殊的地位,擁有了大量財力,他“君子愛財,取之無道,而用之有道”,用來購進了一些珍稀的書畫碑帖。高士奇費盡心機,先后購得了《笪氏蘭亭》《落水蘭亭》,并在《笪氏蘭亭》后作了五次題跋賦以長歌,在《落水蘭亭》后作了一個長跋,稱二蘭亭為“蘭亭雙璧”,但得到《落水蘭亭》后不久高士奇就去世了?!扼问咸m亭》是高士奇收藏的一本流傳有序的《定武蘭亭》宋拓本,是經(jīng)宋時學(xué)者沈揆收藏并被俞松著錄于《蘭亭續(xù)考》,后為項元汴、吳用卿、笪重光等名人收藏過的著名《定武蘭亭》版本,高士奇是從笪重光那里花重金購得的。
《笪氏蘭亭》和《落水蘭亭》命運還是不同的,高士奇去世后,他的后人堅持高遺訓(xùn)“永藏”“自怡”不輕示入,此蘭亭在高氏后人手中又藏了近百年,后被江南名士蘇州“過云樓”主人顧文彬重金購得秘藏于“過云樓”中,故京城名流翁方綱、啟功等應(yīng)該是沒有見過此“真鼎”。據(jù)《笪氏蘭亭》本跋中可知此蘭亭秘藏蘇州“過云樓”后,顧文彬曾給二百蘭亭齋主人吳云鑒賞過并題了長跋,并從題跋中得知“過云樓”主人顧文彬和二百蘭亭齋主人吳云是親家。章太炎的老師大學(xué)者俞曲園先生亦鑒賞過此蘭亭,而且把此蘭亭翻刻,并題了簽,此翻刻石現(xiàn)在成了蘇州碑刻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筆者有幸鑒賞此帖,并專門寫下了長篇考證論文《新發(fā)現(xiàn)“笪氏”<宋拓定武蘭亭>五字未損本考》,也算是完成了400年來我國有蘭亭情節(jié)文入學(xué)者的一大心愿,讓它重見天日。
二、《落水蘭亭》與《簞氏蘭》比較
(一)《落水蘭亭》的著錄、遞藏及題跋
《落水蘭亭》在落水前,俞松《蘭亭續(xù)考》已經(jīng)有著錄。落水后,趙孟頫、袁桷、柯久思、陶宗儀都談到這一本。孫承澤《庚子銷夏記》、吳升《大觀錄》、繆日藻《寓意錄》、郁逢慶《郁氏書畫錄》、卞永譽《式古堂書畫考》、清內(nèi)府《石渠寶笈續(xù)編》、吳榮光《辛丑銷夏記》、裴景?!秹烟臻w書畫錄》等書都有著錄,但問題是經(jīng)研究各書著錄的并不是同一本《落水蘭亭》。
此本《落水蘭亭》是最早為烏臺廬提點童道人所藏定武舊刻,后歸姜白石所藏,再歸霅川俞壽翁,歸趙子固,后歸賈似道,經(jīng)張斯立、王子慶、李叔國、陸行直,入明不詳。清代入孫承澤手,后歸高士奇,高死后被王鴻緒索去。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蔣質(zhì)甫手中。蔣質(zhì)甫即乾隆帝的文字侍從之臣蔣薄,是摹刻三希堂法帖的主持人之一。此帖從內(nèi)府散出后,下落不明。
我們從“清拓清內(nèi)府摹刻趙子固落水蘭亭卷”這個翻拓本來看,它縱29厘米,橫677.5厘米,用清宮特制的御墨拓印而成,雖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墨色依然黑亮。前有乾隆御筆的“山陰真面”引首,接下來是壬寅九秋,御筆行書題詩,及明王鐸弘光元年題跋的“墨林至寶”四字。定武正本后面有,姜白石二跋,趙子固一長跋,孫承澤、高士奇、和王珅及劉墉等諸跋。
該《落水蘭亭》主人高士奇跋為“蘭亭入石非一,而古今共寶,則以定武本為最,趙子固一生愛慕此冊,……因落水而性命不顧,也遂名為落水蘭亭,是孫少宰研山齋珍藏第一寶,少宰此藏不肯輕易示人,余高價購之,不獨石本精神煥發(fā),后有姜白石、趙子固、趙子昂諸跋蓋不易得。……人生筆墨須附古人佳跋以傳世……丁丑秋日重裝??滴跫好?699年)閏七月七日江村高士奇?!惫灿嬋儆嘧珠L跋。
從跋中可見,高士奇《落水蘭亭》是花了重金購得,不但看中拓本本身,也非??粗泻竺鎺讉€名人的跋,并進行了重新裝裱。
(二)《笪氏蘭亭》的著錄、遞藏及題跋
《笪氏蘭亭》先后被宋俞松撰《蘭亭續(xù)考》、宋曹士冕集刻《星鳳樓帖》、紀昀等著《四庫全書》、高士奇撰《江村書畫目》、顧文彬著《過云樓書畫記》、俞曲園翻刻的《過云樓集帖》、盧輔圣主編的《中國書畫全書》等著作收入。此拓本先后經(jīng)過沈揆、項元汴、吳用卿、笪重光、高士奇、顧文彬遞藏,從拓本留下的鈐印來看,拓本得到過沈揆、趙子琥、王孝迪、米芾、龔子敬、項子京、董其昌、張則之、曹溶、汪道貫、吳希元、笪重光、查士標、莊同生、沈荃、高士奇、羅天池、吳云、錢棵溪、費念慈等諸賢睿賞,并留下許多題跋。
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位《笪氏蘭亭》主人高士奇看來是特別喜歡此蘭亭,竟然先后在后面題了五次跋,并留下了笪重光處購買此蘭亭用去“二百金”的原始記錄(這是《江村書畫目》中都沒有著錄的,應(yīng)當是沒來得及謄上去的珍貴原始歷史記錄),還有高士奇跋下了長達三百多字的蘭亭贊詩,這首著名的蘭亭詩后來被許多著作收錄,沒想到我們今天看到了它的原件(其底本及出處)。
高士奇的五個跋,對于我們考證此蘭亭非常重要,摘錄如下。
首跋:“右軍器識江左雄,不分但稱書法工。永和三日醉落筆,鐘張老輩咸下風(fēng)。有唐天子最珍愛,竟和玉匣埋幽宮。惜哉神物不再見,寶鼎乃以沉淪終。褚馮臨撫得點畫,后世傳刻多朦朧。真面目惟留定武,神光蕩射筋肉豐。年深兵火苦磨滅,貞珉散棄隨篙蓬。天工親遣鬼神護,妙跡落之存寰中。湍流五字未經(jīng)損,熙寧夸寶猶桓躬。星鳳樓頭密藏棄,含珠韞玉輝長虹。書家近推董宗伯,品題第一言誠公。我愛臨池老更癖,朝昏立課如兒童。窮搜極索得茲本,頓豁妙悟心神融。筆健果類蟹爪屈,鋒回細認針眼通。堯章舊考未精確,按之似與開皇同。氣豪力壯姿轉(zhuǎn)逸,猛虎橫臥龍挈空。古今幾人論禊帖,家雞野鶩紛相攻。金丹一粒已入掌,庸鐫俗拓真難充。摹觀不惜日千遍,待換凡骨成元功。餅金未許易只字,白鵝安用攜滿籠??滴醯坌廖粗俣┖笞捲数S玩味數(shù)過,愧遲暮習(xí)懶,弗能日事臨寫,但賦長歌書之卷末。江村抱甕翁高士奇時年四十有七?!?/p>
再跋:“黃涪翁詩云,世人但學(xué)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故詩中及之,若余腕力拙惡,得金丹亦無益耳?!?/p>
又跋:“甲戍秋日,蒙召入都,留信天巢。傾歸,而檢閱如與親故話舊,不覺其日之永也。近又得趙子固《落水蘭亭》,可稱雙璧。戍寅四月既望梅雨中跋于竹窗,藏用老人士奇?!?/p>
又論跋: “今日長至天氣晴和,明窗排幾展觀數(shù)四,大為愉快。藏用軒前初種梅樹,瓶中尚有殘菊。時戍寅仲冬廿日也,士奇。”
又補跋:“此拓本購于江上笪民用價二百兩:”
(三)《落水蘭亭》、《笪氏蘭亭》的題跋價值
“落水本蘭亭”和《笪氏蘭亭》都是高士奇收藏的精品,超過了故宮的精品是毋庸置疑的。高士奇跋稱“二蘭亭為雙璧”,即均完美無缺且珍如拱璧,二者相比較又在仲伯之間,難以區(qū)分高低。其實我們從高士奇對“笪氏本”的連續(xù)做了五跋,尤其是第一跋中賦了近三百多字的蘭亭長歌,而“落水本”僅做一跋的跡象中可以看出,高士奇可能更鐘愛《笪氏蘭亭》。
當然在“落水本”中高士奇亦做了三百字長跋,但我們從高的跋語“余高價購之,不獨石本精神煥發(fā),后有姜白石、趙子固、趙子昂諸跋蓋不易得?!松P墨須附古人佳跋以傳世”中細細品味,高士奇喜歡其實已經(jīng)并不完全在于“落水本”拓本的本身價值,他認為同樣重要的是此拓本價值在于后面姜白石、趙子固、趙子昂三人的跋。高士奇跋“人生筆墨須附古人佳跋以傳世”的話,說得應(yīng)該相當清楚了,高士奇的膽量、見識、判斷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買櫝還珠”現(xiàn)象呢?我們從高得到二蘭亭的時間上慢慢回溯可以發(fā)現(xiàn),高士奇是先得到《笪氏蘭亭》佳本,事實上它確實非常精彩,五次題跋,寵愛有加,已是先入為主了。而后來得到的《落水蘭亭》好也確實是好,但并沒有超過《笪氏蘭亭》,根據(jù)名氣來講,高士奇心里的《落水蘭亭》應(yīng)該更好。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名不副實”的情況呢?高并沒有解釋?,F(xiàn)在我們分析可能原因有二:其一,《笪氏蘭亭》拓本確實精彩,雖然它沒有《落水蘭亭》那么大的名氣,但其后就有明代董其昌跋贊嘆此拓本:“右定武蘭亭肥本,所謂五字未損者,宋時已如星鳳,定為法書第一“的證言,就是講在明朝董其昌已經(jīng)將此拓本和其它著名蘭亭版本做了比較,比下來“定為法書第一”。如若《落水蘭亭》和其它蘭亭相比較則一定異常精彩;其二,《落水蘭亭》因為落水在品相上已打了折扣。但問題是它如果不是因落水遭水洇,那它就不叫《落水蘭亭》了,名氣就不會有那么大,可能它也不一定能評為蘭亭第一佳本。讓高士奇慶幸的是此《落水蘭亭》后面的三位大名頭的題跋,其價值超過了《笪氏蘭亭》后面的題跋價值。
從高士奇的題跋中可以看出二蘭亭綜合比較,各有千秋,互有優(yōu)劣,難分仲伯,故高士奇《笪氏蘭亭》后面的題跋中給二蘭亭下了個“蘭亭雙璧”結(jié)論是恰當?shù)摹?00多年過去了,如果要我們重新對二蘭亭價值作判斷的話,恐怕也只能是下“和璧隋珠價相敵”之結(jié)論。
我們今天有幸找到《落水蘭亭》的翻刻本,而且找到了《落水蘭亭》的兄弟本《笪氏蘭亭》。對《笪氏蘭亭》的考證可見,它是國內(nèi)外前所未有的定武宋拓本,其遞藏、諸題跋的鑒賞家均是我國歷史上一流的學(xué)者,董其昌將它審定為“宋時星鳳,法書第一?!贝搜圆惶摚覀兘裉焱ㄟ^比較研究后,同樣可以負責(zé)任地給出其為“現(xiàn)存人間定武蘭亭最善本”之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