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一、二年級學生要能“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童話課文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要關注童話課文的教學,從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發(fā)揮童話課文的優(yōu)勢,讓學生體驗閱讀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讓童話課文成為教育學生的載體,啟迪學生的智慧,全面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那么,童話類課文如何教學才能使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呢?筆者認為,可通過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教學。
聽一聽
低年級學生基于年齡特征,自制力往往不強。當教師在課堂上講得津津有味時,一些學生會開小差,或咬手指,或說悄悄話……這些表現(xiàn)就說明他們沒有專注傾聽教師講課。童話故事一般情節(jié)生動有趣,深受學生喜愛。教師正好可以利用童話故事這一優(yōu)勢來培養(yǎng)學生注意傾聽的習慣。例如:在教學童話類課文《狐假虎威》時,老師可先讓學生聽一聽故事,在音樂的襯托下,老師以講故事形式導入新課,很容易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聽的時候,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想想故事講了誰?干了什么?結果如何?引導學生帶著要求聽,聽了一遍便能大致了解課文講的主要內容——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在這個聽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聽的習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對語言的辨別能力和語義的理解能力。
讀一讀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加強朗讀的訓練,要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貫穿于各個學段之中。”朗讀是多種感官參與的以聲釋意的活動,是閱讀教學中最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因為朗讀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在聽童話故事后讓學生讀一讀,通過讀,不僅能讀懂內容,理解意思,還能認識漢字。在讀童話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多讀、多記,在輕松的自主學習中掌握更多的生字。
童話故事中語句的簡潔、流暢,對于發(fā)展低年級學生的語言,是有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比如《小馬過河》故事中各個小動物的對話,都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用語。故事中小松鼠對小馬說:“小馬!別過河!別過河!河水會淹死你的。”這是孩子們平時相互說話的語氣。他們聽后很容易理解,符合其認知規(guī)律。此外,童話中的對話比較多,不同的語言能表現(xiàn)出不同動物形象,有利于熏陶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小馬過河》故事中有很多句問話,包括疑問句、設問句、反問句,通過朗讀,讓學生把這些問句的語氣表達出來,從而進入情境,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童話教學中要重視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故事,從朗讀入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經(jīng)過初讀、精讀、品讀,讓學生通過讀懂課文的字與詞、文與意的基礎上,進一步悟出課文的情與感、頭與尾、內與外,從而豐富語言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切實提高閱讀與表達能力。
講一講
童話故事中情節(jié)的曲折,表達的有趣,語言的生動,深深吸引了學生,他們很樂于想把喜歡的故事表達出來。例如: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教師可在學生充分理解文本故事的基礎上,先讓學生分組講一講這個故事,提示學生把故事中的時間、地點、人物、經(jīng)過“四要素”講清楚,還可以順著這個童話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讓學生展開想象續(xù)講,想一想能不能找出好辦法來幫助小羊。再把課內童話學習拓展到課外童話閱讀,在班隊課中進行講童話故事比賽,或可以談一談自己對童話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組織童話人物展風采等活動。引導學生講故事,可以幫助他們深入理解故事情節(jié),也強化了他們的記憶,同時發(fā)展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和想象能力。
演一演
課文中的童話故事不僅是優(yōu)秀的閱讀文本,而且還是良好的表演素材。讓學生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參與表演,把抽象枯燥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的表情和動作,提高的不僅是對故事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體的語文素質。因此,在學生講故事的基礎上,讓學生戴上頭飾演一演,既能熟悉故事情節(jié),更能讓學生體驗到童話人物的酸、甜、苦、辣和生活中的艱難困苦。演比講更進一步,是對教材的再創(chuàng)作過程。表演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在表演中想象發(fā)揮得越充分、越豐富,則表演也就越逼真,越生動有趣。例如:在演《狐貍和烏鴉》一文時,一個學生演狐貍,一個學生演烏鴉??粗约鹤兂闪藭械慕巧瑢W生們特別興奮。他們在表演中熟記了作品中不同語言的表達,創(chuàng)造性地表演出符合角色特點的語調和表情,使原有抽象的符號一下子變得生動、形象起來,并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表演中又提供了合作學習的機會,在合作表演中,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生發(fā)出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語言。
結束語
在低年級童話類課文的教學中讓學生聽一聽、讀一讀、講一講、演一演,能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讓童話教學能有效助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而這正是新課程標準所強調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山湖花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