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課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它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高效活躍的閱讀教學課堂,一定會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若恒久堅持,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很大提高。新課程改革的許多新理念給語文閱讀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束縛,以及有些教師對新課標理解不深,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關注??捎捎谑軕嚱逃挠绊懀喿x功利性日趨攀升,因而課外閱讀門庭冷落,再加上多元化時代里影、視、歌的繁榮,文本閱讀(尤其名著閱讀)無疑面臨多方面挑戰(zhàn)。近幾年來學生閱讀習慣大有提高,但也不容樂觀。那么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作為初中語文老師,應該要做些什么呢?
一、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常常對自己所感興趣的事能自覺地投入,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王富仁先生說:“我認為在語文的教學任務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遍喿x興趣很大程度上來說可以在語文實踐中培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材的實際,想出更多的金點子,運用更多的課堂教學手段,并盡可能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趣味橫生的教學情境,使之進入一種“樂讀愛讀”的境地,自覺地投入到閱讀中去,讓學生真正把學習語文當作一種快樂的事。
興趣決定閱讀效果,這是不爭的事實。應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課堂是教育的主戰(zhàn)場,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戰(zhàn)場,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才是根本的、有效的途徑。我們教師是啟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要精心置疑設問,引導學生學會對文本進行思考,譬如記敘類文體應主要抓牢那些具有表現(xiàn)的詞句,說明類文體應重點落實到用詞的準確性,總之要讓學生捉住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逐漸學會質(zhì)疑,不斷的深入文本。
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課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師需要在學生學習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設計一點精美的導語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欲望,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教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我們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間都還給學生而放棄這一有生命力的東西。當然僅這一點激趣還遠遠不夠,初中生的身心特點還告訴我們,他們的注意力很難持久。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需注意采用多種手段讓學生始終保持激昂的情緒。如教師需要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力求語言親切精練幽默,并適當輔之形體語言;教師要多鼓勵、多肯定學生,經(jīng)常性地讓學生品嘗發(fā)現(xiàn)的快樂;教師要能靈活運用變式教學,教學方法和教學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要靈活多變等??傊?,教師要能調(diào)控課堂節(jié)奏和情緒,力求讓學生在亢奮狀態(tài)下完成閱讀任務。
二、要培養(yǎng)學生個性閱讀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若教師心如枯井,冷漠無情,只知生硬地向?qū)W生灌輸知識,“傳達”作者的感情,非但引不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反而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之感,所以要讓學生動情,老師必須先動情。
在課堂中,你可能是大義凜然的聞一多,也可能是充滿悔意的小弗郎士;你可能是浪漫奔放的李白,也可能是憂國憂民的杜甫。當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種特定的情境,進入一種忘我的藝術境界,將作品的藝術情思、藝術形象再現(xiàn)給學生時,師生之間就會實現(xiàn)認知與情感的自然融合。這時無聲的鉛字就成了有聲有形,令人可聞可見的動情音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整體把握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具體的“整體把握”的方法,可通過“誦讀”、“情境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教學方式來實現(xiàn)。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就是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感受體驗文本中豐富的人文性,濃厚的感情色彩,并逐漸受其熏陶和感染,而不能以教師的講析替代學生的感悟。例如詩歌教學,要讓學生自己去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情感的豐富,并能展開想象,體會讀者詩歌描述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感,引導學生對其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學生閱讀文本時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生活積累和經(jīng)驗。其次是重反復朗讀,在讀中形成對文本內(nèi)容的大致了解,特別是精彩語段要讀出抑揚頓挫、讀出感情、讀出韻味。再次是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認識,這時,即使是學生的認識有偏頗之處,教師只能引導,不能輕易否認,不能用所謂的標準答案去評價。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激情才不會破壞,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才會不斷提高。
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形成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需要下苦工,下慢功,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己讀書的能力”,從而真正達到無師自通的境界。因此,良好的閱讀習慣對閱讀的成敗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范圍內(nèi)營建良好的閱讀氛圍。初中生對于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還很有限,所以教師應挑選一部分優(yōu)秀作品,推薦給學生,并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研讀。舉行讀書報告會,以說促思,以說促讀。學生閱讀后,會有一種要發(fā)表意見、相互交流的欲望,這時就要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讀書心得和觀感,這樣既消化了內(nèi)容,又促進了思維,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通過交流獲得別人的體會,得到啟發(fā),加深理解。
另外,還可以利用一些拍攝較為嚴謹?shù)挠耙曌髌罚瑢φ赵M行評價、鑒賞,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因此,語文教師要駕馭課堂,要把深課講淺,把孤立的聯(lián)系起來給學生看,把渾然一體的剖析給學生看,把美好的展示給學生看。總之,要把握住重點,突破難點,講出新意,挖掘出深蘊,給學生以應有的啟迪。
(作者單位:四川省會理縣鹿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