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孩子!這句很流行的口號,看上去好像是我們教育的實(shí)質(zhì)。家長們也喜歡使用這句口號。有人說:懷孕時(shí),只希望孩子正常就好了,別是怪胎就行;生下來,只希望孩子健康就好了,別總生??;孩子逐漸長大,看著小小的他,只希望他開心就好了,其他一切都不重要;進(jìn)入幼兒園,比較心開始升起,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孩子出色;從此以后,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希望孩子在人生每一步都比別人家孩子更出色。其實(shí),這個(gè)想法也是偽命題,并非是,世界的這一邊是優(yōu)秀但高壓力,另一邊是平庸但輕松。實(shí)際上,真正的輕松總是伴隨著能力的解放,那會帶來真正的優(yōu)秀。
當(dāng)前的家長們,好像普遍不明白這一點(diǎn),當(dāng)他們與老師探討所謂的教育時(shí),普遍抱有一個(gè)成見:要么是孩子在巨大壓力下成為卓越人才,要么是孩子終日無所事事而成為庸才。教育體系,無論是學(xué)校還是家庭,其實(shí)都停留在了競爭式快樂這一層面。所謂競爭式快樂,即“一定得我比你強(qiáng),這樣才快樂,否則就痛苦”。比方說,自己孩子考上中山大學(xué),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很值得開心;但一聽說別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學(xué),快樂一下子消散了,轉(zhuǎn)而埋怨自己孩子為啥就不如人家孩子爭氣。
不過,至少我們可以意識到,快樂有這三個(gè)層次,比“別人家的孩子強(qiáng)”只是最低層次的快樂,而我們的應(yīng)試教育的核心邏輯,就是在追求競爭式的快樂。不僅教育系統(tǒng)的官員和老師如此,家長們也如此。這些大人們也試圖讓孩子相信,這就是一切。其實(shí),我們反過來可以從孩子的身上學(xué)習(xí)到,快樂其實(shí)是很簡單的。孩子想吃糖,吃到了就很快樂。他要玩游戲,玩的時(shí)候就很快樂。他們也有競爭式的快樂,但這絕非就是一切,假若大人不強(qiáng)烈地參與其中,制造“別的孩子比你更強(qiáng)”這種信息,那么孩子對競爭式的快樂不會太癡迷,他們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就很快樂了。可以說,孩子可以因?yàn)橐磺惺虑槎鞓?,他們對身邊的一切都抱有一種天然的好奇心,如果沒有受到干擾,孩子能夠?qū)W⒌厝プ鏊麄兿胱龅氖虑?,這種專注本身就是一種至樂。
但長大了,我們好像都忘記了那些簡單的快樂,最后只剩下了一種快樂——人與人對比的快樂。尤其是,我在人群中要成為被贊許的,否則就不快樂。更要命的是,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中,是大人們在享受競爭式的快樂,而孩子是他們實(shí)現(xiàn)自己這一最低層次快樂的工具,孩子們美好的生命,就消耗在如此沒有意義的事情中。
(博客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17rw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