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之于筆者,一直是一個嚴肅又難以攻克的問題,因為筆者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方面不是很擅長,但是身為語文教師和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問題又實實在在地擺在面前,加上近幾年來自己有著班主任的工作經(jīng)歷,班級管理是無論如何都避不開的話題。所以,筆者在工作中開始摸索,幾年的努力下來,總結(jié)出了一些經(jīng)驗,最重要的一點是:抓好了班級管理,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
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科學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綜合體現(xiàn),孫云曉教授給家長們一個忠告:訓子千遍,不如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萬丈高樓平地起,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好習慣就是學生的地基。從一年級開始,怎么站、怎么坐、怎么讀書、怎么握筆、怎么寫字(包括這些字的筆畫筆順、怎么起筆、怎么出鋒、怎么頓筆、怎么收筆等)、怎么說話,這些基礎(chǔ)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太重要了,一名好的班主任和語文教師一定要在這方面下功夫。這些好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大有裨益。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學生在學校5天,回家玩兩天后,一切努力會付之東流。孩子們上了三年級又是一個轉(zhuǎn)折點,學生剛開始寫鋼筆字,又是剛開始學寫作文,可塑的空間很大。所以,筆者認為,低年級應以培養(yǎng)好習慣為主,班主任和家長就是要做他們好習慣的好舵手,為他們保駕護航。到了高段,培養(yǎng)習慣也一定要常抓不懈,只有孩子們有了好的學習習慣之后,他們的學習質(zhì)量才能得到保證。
培養(yǎng)自信心
這得從筆者現(xiàn)在的這個班說起。接班之后,筆者才發(fā)現(xiàn),這個班的學生非常不自信,不論做什么事,他們總是推來推去,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老師,我不行”。經(jīng)過了解,筆者知道,他們從一年級開始,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參加活動,從來就沒贏過,所以,他們就認為自己不如其他班的同學,自然就沒了斗志。因為這件事,筆者一直很困惑。要想讓他們恢復自信,必須讓他們有贏的經(jīng)歷。于是,筆者和家長共同研究對策,讓他們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平時也多鼓勵他們,給他們自信。學校有活動,筆者就經(jīng)常邀請家長來參加,給學生加油鼓勁。在去年的拔河比賽中,筆者找數(shù)學老師當教練,指導他們怎么比,結(jié)果他們就贏了那場比賽。筆者馬上趁熱打鐵,讓他們寫一篇日記,就寫贏了之后自己的心情,從字里行間能看出他們正在找回最寶貴的東西。筆者又繼續(xù)給他們鼓勁,讓他們知道自己也能行,也能做好許多事,增加他們的自信心。但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成功,這樣的刺激是不夠的,于是筆者讓他們參加征文比賽和學校的各項活動,而且每一次都精心指導,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尤其是今年開學初的讀后感評比,筆者班的佟爽同學在四到六年級中位列第一名,這給了他們極大的鼓舞,學習的勁頭也足了。一個班級的學習成績最能說明問題,所以,筆者在抓活動的同時也抓成績,今年的期中測試,他們終于贏了自己,找回了久違的自信;而且在剛剛結(jié)束的運動會上也贏了,徹底摘掉了“老二”的帽子。筆者相信,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一定也能做最自信的自己。
和學生做朋友
為了讓學生在筆者的帶領(lǐng)下獲得更好的發(fā)展,首先得讓學生認可并接受他們的班主任。和學生的第一次接觸非常重要,筆者一直堅持的做法是:第一次班會課,筆者先給他們講一個中國孩子到日本上學的故事,告訴他們學校是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地方,因為所有的正確答案都是從錯誤中來的,我們不怕犯錯誤,怕的是有錯不改或不敢犯錯誤。講這個故事,一是告訴他們要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尤其是在課堂上,教師喜歡這樣的學生;二是告訴他們,班主任這個人是很民主的,不用怕;至于第三,這樣的開場白一定會給他們留下獨特的印象,一個有故事并且會講故事的教師,他們一定會喜歡的。
第一次講課也很重要,課堂不一定說得有多精彩,但一定是要精心準備的,一定要給學生留下一個好印象。這樣,才有利于開展自己的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作為一名班主任,總得有點東西讓學生信服,學生才愿意聽你的。筆者對學生的管理一直遵循的原則是:學生不必怕班主任,但一定會愿意聽筆者的話。因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筆者相信,身教勝于言教,所以,筆者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用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學生。
結(jié)束語
一個班級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和這個班主任的管理息息相關(guān)。因為筆者給了學生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幫助他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所以他們的學習生活一直以來都很有規(guī)律,學習的熱情也很高。筆者相信,如果一直堅持這么做,學生一定會做得越來越好。筆者也喜歡和學生在一起,讓學生和自己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合展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