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農(nóng)村的部分留守兒童存在十分嚴重的心理問題,這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部分留守兒童因感覺不到幸福,往往產(chǎn)生負面情緒,出現(xiàn)嚴重的性格障礙,不懂得如何與人和睦相處,對身邊的小伙伴產(chǎn)生敵意。因此,如何防范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
案例及原因分析
班里有一名姓李的學生,2003年出生,現(xiàn)就讀六年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平時由爺爺奶奶照料是典型的留守兒童。哥倆都因缺少教導,成績差,脾氣更差。班里同學對他們嗤之以鼻,見到就躲開。一天下午,大課間活動同學們打起了籃球賽,李同學來遲了,要加入比賽,其他同學婉言拒絕了。他回到班級,便大發(fā)脾氣,摔椅子,扔書本。班長制止他,就與班長發(fā)生矛盾,使得大家很不愉快。
家庭因素 父母常年照顧不到小孩,又擔心孩子在家吃不好,穿不暖,便給爺爺奶奶一些錢,平時給哥倆零花。加上爺爺奶奶對這兩個孫子本就溺愛,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好東西自己舍不得吃,都要省下來給這哥倆。久而久之,他們就養(yǎng)成了我行我素、什么事都由著性子的壞習氣。
自身因素 李同學低年級時,性格平和,與同學相處融洽,周圍也總有幾個好朋友,形影不離。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心、求知欲增強,又沒有家長的教導,很多事情都做不好,于是自卑心理慢慢地產(chǎn)生。很多原來的小朋友都不喜歡跟他玩了,漸漸地,他就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從不考慮他人感受的毛病。時間久了,便沒有人理他了。但他以為一切責任都是別人的原因。
學校、社會因素 在學校,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到了高年級就會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甚至,有高年級的學生遇到問題喜歡用過激的行為來贏得別人的注意。李同學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不好的行為,反而模仿,認為只有通過吵鬧,動手,才可以分出勝負,才可以解決問題。由于李同學成績不好,行為習慣較差,因而時常會受到老師、同學的批評,李同學的心情就會變得不好,控制不住自己,易發(fā)脾氣?,F(xiàn)在是信息時代,幾乎每個孩子都有手機,李同學的家長為了方便與孩子經(jīng)常聯(lián)系,給這兄弟倆都配上了手機。智能手機就如一個小電腦,功能齊全。網(wǎng)絡游戲可隨機玩,李同學喜歡上了虛擬的世界,滿足了他的好奇心與模仿欲望。
輔導員策略談
改變信念,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 筆者面對這樣的孩子,采取下面的教育方式。首先,要讓李同學知道,人與人之間不通過吵鬧也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我每天告訴他,“如果心情不好,就來找我,老師幫助你解決?!蓖瑫r,讓李同學建立一個信念:簡單的問題自己也可以解決,處理問題之前,先向我匯報一下自己的想法,該怎么做,做什么,怎么做更好。例如:一次他發(fā)現(xiàn)自己新買的鋼筆不見了,就懷疑是班上的某一位同學偷走了,要去找人家理論。理由很充分,中午那個孩子最遲走的。我并沒有一下斷定就是別人偷走了,因為李同學也有東西亂丟的壞習慣。我讓他先自己再找一找,如果找不到,老師再幫助你查明情況,我先借了一支筆給他先寫作業(yè),緩解情緒。第二節(jié)課堂上,他興沖沖告訴我:“還給您鋼筆,我自己的找到了,原來上午寫作業(yè)時夾到本子里子忘放回鉛筆盒了?!蓖ㄟ^這件事,我讓他凡事不要急于下結(jié)論,先靜下心來想一想。經(jīng)過一兩次的教育,他發(fā)現(xiàn)這樣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好,逐漸地,同學們也樂意幫助他,再也沒發(fā)生過類似的事情。同時,我在班級里,安排了幾名學習較好的同學,去幫助他,親近他,感化他。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漸漸地,李同學很少再在小事上發(fā)脾氣了,心情也好了很多,遇到事情也主動來找老師,找班干部解決,于是我根據(jù)他的特點教給他一些緩解情緒的方法:遇到煩惱時,去操場上跑跑步,而不是破壞公共設施;凡事要往好處想,要明白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解決的;多與老師和同學交往、溝通,多參加學校有意義的活動,而不是總沉浸在自己的虛擬世界里。
客觀評價,消除同學之間的偏見認識 在學生之間,他們喜歡“以成績論英雄”,而李同學最差的就是成績,總在班級最后幾名游走。但是他的繪畫、體育成績卻很優(yōu)異,曾經(jīng)參加市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并取得較好成績,勞動也很積極,不怕臟不怕累。因此我時常表揚他的這些優(yōu)點,讓其他同學感到他也有不少優(yōu)點,從而正確地看待他。另外,我還制定一份“紅星表”,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不僅對學生的成績做出評價,同時增加美術、體育技能,而且把禮貌待人、樂于助人、誠實守信等行為品質(zhì)也都加入了評價體系。之后,老師與同學對他的形象有所改觀,他自己也常受到別人的表揚,壞脾氣自然也少了。
抓住教育時機,寬容對待 心理學家說過:“當一個錯誤已經(jīng)發(fā)生、覆水難收時,你發(fā)再大的脾氣,也都于事無補?!痹诮鉀Q問題時,李同學已經(jīng)發(fā)了脾氣,破壞了桌子,扔壞了書本,對周圍同學造成了不良影響。此時,我先穩(wěn)定他的情緒,帶他離開教室,去比較安靜的地方,像朋友一樣與他交談,讓他想想你很累想睡覺的時候如果被別人打擾是什么樣的心情?教育他學會換位思考。此后他心煩時,便主動與我交流,我會耐心地傾聽,他對我漸漸地信任了。當孩子相信我時,就是最好的輔導時機。
現(xiàn)在的李同學,臉上更多的是笑容,“大爆發(fā)”基本上是沒有了。雖然他的脾氣仍沒有完全轉(zhuǎn)變,但師生關系、生生關系都有所好轉(zhuǎn),也主動積極地參加集體活動。可以堅信: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定會走得更加的順利。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城南經(jīng)濟新區(q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