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課,是教師專業(yè)提升的有效路徑。每一名教師,每一次磨課,都是尋找深入兒童心靈的秘密通道,都是尋找適合兒童的語文課堂的過程。
目標確定——咬定青山不放松
什么樣的教材都能給我們提供可挖掘的資源,這就需要老師智慧地去把握文本。如在《夕陽真美》一課集體研磨時,老師們發(fā)現(xiàn),這篇教材語言優(yōu)美,內(nèi)容豐富,可教給孩子的東西非常多。一位老師制定如下目標:能夠自然、有感情地誦讀課文;通過課文語言材料,理解省略號的用法,引領學生感悟色彩美;引導學生理解“夕陽真美”一語雙關的內(nèi)涵;學會5個生字。
有老師提出不同看法:文本的語言很美,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去品味,但色彩的美肯定不能去深入解讀,否則會上成美術課或者是自然常識課。有的老師說:“爺爺滿面紅光,望著奶奶說:‘夕陽真美?。 龑W生體會,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不適合?!辟澇傻睦蠋熣f:“網(wǎng)絡上不少設計都把這個作為重難點來講的?。 币粫r之間,大家的討論陷入了僵局。
如何確定教學目標?找出《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可知二年級的閱讀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這些都告訴我們:低年級的學習目標,要關注學生的感受,要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要落實語文的素養(yǎng)。于是磨課團隊再次梳理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指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的方法背誦課文;圖文對照,理解省略號的作用以及“連綿起伏”“余暉”“壯麗”等新詞的意思;學會本課生字“壯”“慢”“漲”。
審視兩次目標的制定,教師首先要明確、把握語文的走向:二年級語文教學的目標是什么?要教給兒童什么?情境教育、智慧課堂、情智語文……百家爭鳴的背后,不變的是語文最本質(zhì)而簡單的規(guī)律——以生為本。低年級的語文“簡約”但不“簡單”,老師“深入”研究的同時還要“淺出”,以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預案設計——理解課文的源頭活水
課堂教學最關鍵的在于預案的設計。在教案預設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深層次地解讀文本,把握文體特點,尤其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年齡特點來預設課堂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這樣的課堂才會更加適合兒童。
合理取舍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一開始老師覺得短短的一段話,細讀每個詞語都挺重要,“慢慢地往下沉”要體會,“圓圓的臉”要看一看,“漲紅了”要練一練,明白怎么樣“漲紅”的,“……”省略號的豐富內(nèi)涵到底還有哪些顏色?這一連串細瑣的問題下來,課堂浮光掠影,學生好像什么都練了,但又什么都印象不深、體會不真。
磨課時,明確主旨就是通過誦讀來感受云霞的顏色美。選擇適合學生的語言增長點、關鍵詞語的理解與拓展點,去除細枝末節(jié)的分析,代之以學生的感悟和朗讀,將詞語的積累、理解和運用融為一體。
師:請同學閉上眼睛,老師帶你去看日落啦!請你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呀?
生1:我看到太陽慢慢地下沉,他像個害羞的孩子,走得很慢!
生2:他好像舍不得離開我們,不想走,很用力地想留下,把臉都漲紅啦!
師:你們聽得認真,想法也很可愛啊!還體會到什么啦?
生3:這時候的天空真美啊,五顏六色的!
師:你能用學過的詞語將獨特的感受表達出來,真棒!
生4:還可以說“五光十色”。
生5:還有“色色俱全、五彩繽紛”。
師:是呀,你們看(放PPT圖片),黃色、紅色、紫色、橘紅、玫瑰紅、絳紫……有的,老師也說不清楚。
生6:老師,所以有個省略號,表示還有很多顏色呢!
師:你的觀察真仔細!誰能把這么美的落日、這么絢麗的云霞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呀?
在這個片段中,老師并沒有抓住顏色讓學生展開想象,而是充分利用教師的范讀,讓學生邊聽邊想象,然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啟發(fā)學生讀出語言的畫面,讀出語言的情境。字詞的積累在這時得到了運用,讓學生在實際的語境中加深了感受。
鏈接生活 適合兒童的教學一定是基于對兒童原有認知基礎上的。在磨課中,考慮到最后一節(jié)“夕陽真美”對于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而言,在課堂上是一下子難以體會到這份“言外之意”的,我們并沒有作為重點來進行深入研究,而是非常巧妙地把課堂的問題導入學生生活:“爺爺為什么要對奶奶說這句話呢?請你回家問問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明天我們再來交流。”這既不是對問題的回避,同時也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他們深入生活學習語文。在家長的幫助下,能夠理解得更深。讓學生走入生活主動探究,如此一來,課堂又留出了足夠的時間進行寫字教學,切實提高課堂的實效。
凸顯語用 “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老師在一開始備課的時候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的指導意見,設計了遷移仿寫:“孩子們,自然界的美景時時處處有啊,你們只要留心,會發(fā)現(xiàn)更多?!比缓蟪鍪境嫉膱D片,請學生模仿作者的寫法來說說朝霞的美。結果,學生冷場了。
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意識到:凸顯語用沒有錯,錯就錯在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沒有足夠的生活、文字的積累,他怎么能夠在這瞬間將朝霞的瑰麗很好地表達呢?后來我們調(diào)整為結合前面一篇課文《云房子》,讓學生觀察圖片:
師:看,晚霞不僅色彩美麗,形狀也富于變化呢!誰來說說看呀?
出示句式:有的像 ;有的像 。有 的 ,有 的 。
學生不僅想象豐富,語言的表達亦不斷趨于規(guī)范。在此基礎上,我們鼓勵孩子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
可見,真正地站在學生學習語文的角度上去設計、去思考我們教師的教學,這是預設中的關鍵。只有符合學生身心特點、遵循語文學習規(guī)律、適合學生學習語文的教學,才是有效的。
課堂評價——萬紫千紅總是春
課堂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老師的課堂評價是否能真正地貼近兒童。
激勵與點撥牽手同行 避免了指責性評價,向激勵性評價努力的同時,老師的評價往往又忽略了點撥的功能。比如老師常常把“你讀得真美!”“你說得真好!”的評價在課堂頻頻出現(xiàn),但是究竟好在何處?美在哪里?有效的評價語言既要肯定學生的回答是否正確,也要給其他學生學習的信號:或者是思維的伸展,思路的開拓;或者是學法的點撥,知識性內(nèi)容的補充;或者是思考的深入,思想的升華……老師的評價就應該及時抓住切入點。磨課指導后,老師在學生讀“天空一片深藍”后,對其評價:“你把‘一片’讀得輕柔、緩慢,讓我看到了天空的寬廣,‘深藍’加重語氣,讓我深深陶醉在那意境中了!真棒!”既是評價激勵,又是再次示范強調(diào),更讓其他學生也知道了朗讀的輕重緩急對于表達情感與表現(xiàn)文字內(nèi)容的作用。
語文課的評價還要關注學生回答的完整性、語言的流暢度、語言表達形式的新穎性等,比如低年級小朋友的回答往往會蹦出一個詞,那老師就應該鼓勵她“把話說完整”,有的小朋友意思表達對了,老師可以請他用上關聯(lián)詞來說一說,意思就更完整了。教師評價語言的指向性要明確,即便是激勵性的評價,它的落點也是“再引導”,也只有具備這些特質(zhì)的評價才是有效評價。
形式與內(nèi)涵互補共存 語文課的評價形式從單一走向多元,不僅是語言,還可以是豐富的體態(tài):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翹起的拇指,同伴真誠的掌聲等,都是很好的評價方式。同伴的相互評價也是學習、表達的一部分。比如“我欣賞某同學的發(fā)言,我還有補充……”“我覺得她的發(fā)言有獨到的見解,但我是這么想的……”等。但如此的形式與內(nèi)容的表達在其他課上也能運用,語文課如何彰顯語文的特質(zhì),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評價呢?
在多樣性評價的背后,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尤其要關注到評價的“有根有據(jù)”,鼓勵學生“旁征博引”,特別是本課所學習的新語言形式的遷移運用等。在磨課的過程中,我們建議老師,及時抓住本課堂中的新鮮語言,運用到評價中去。如新學了“漲紅”一詞,老師在學生朗讀后及時抓住課堂生成,對學生點評:“你讀得真投入,看,圓圓的小臉也漲紅了!”孩子小眼睛閃亮地坐下了,其他小朋友也會意地笑了。這樣鮮活的評價就出自于課文中“它那圓圓的臉漲紅了”,孩子在接受表揚的同時也知道了:“噢,原來‘漲紅’還可以這么用?。 焙芸?,老師的示范性評價在學生身上發(fā)生了作用。在生字教學中,老師在板書時出現(xiàn)了一個筆畫的錯誤,一位學生在老師糾正錯誤后舉手說:“老師,您的臉也漲紅了,真可愛!”引得聽課老師一片會意的笑聲。評價語言細節(jié)的強調(diào),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投入狀態(tài),師生關系也更為融洽。
“他評”與“我評”相得益彰 評價在注重以生為本,堅守兒童立場,傾聽孩子的聲音的原則下,還要關注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我們在課上不僅要聽到教師中肯、客觀的評價、伙伴間相互激勵的評價,更應該引導學生能夠進行“自我評價”,這樣的評價對于學生學習方法的習得、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思維品質(zhì)的優(yōu)化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它不斷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與自我反思。如在指導學生背誦時,教師對于學生的背誦評價這樣處理:
師:(PPT出示:太陽已經(jīng) ,收起了 。天空 。連綿起伏的西山, , 。)誰能試著背出來啦?
(學生自由練習后舉手,老師請了一位學生背誦)
師:你能給自己的背誦打幾分?
生:我覺得我可以得98分。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我能夠聲音響亮地完成背誦,沒有錯誤。
師:那為什么要扣2分呢?
生:最后一條橫線我在想,背了兩次,就扣分了。
師: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能夠比較流利地進行背誦,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有什么好方法嗎?
生:我在讀的時候腦子里就在想象,像放電影一樣的,先是太陽,然后是天空、西山,這樣我就背出來了。
師:說得真好,看來“放電影”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記憶!小朋友,你們也想試試嗎?
……
從這個片段不難看出,學生之間的方法指導,更利于他們學習。這種學習方法的提煉,也會讓孩子積極嘗試做學習的主人,課堂也就成了自我展示的樂園了。
磨課的過程是“痛苦”的蛻變,為兒童提供更為適切的語文教學,迫使教師在一遍遍課堂的實踐中帶著“語文”走向?qū)W生,以生為本,在細節(jié)上走向“高效”,不斷努力讓自己與學生“水乳交融”,這是老師成長過程中的一段幸福跋涉的心路歷程,也應該是學生走向幸福語文的美妙途徑。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