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國內對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正在不斷完善。世界范圍內多數(shù)國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國家思想由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占據(jù),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其實施方法、特點、路徑等各有典型特點。本文從學校、家庭、宗教和大眾傳媒作為主體,歸納、探析當代國外思想政治教育典型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公民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D73/77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3-949X(2015)-11-0058-02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在世界各國都有其特殊的存在價值和相應的本土化實踐方式,以及整體化的實施路徑。批判借鑒國外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施路徑,有利于開擴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疆土”,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豐富資源。
一、傳統(tǒng)、有效的學校教育路徑
上個世紀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中,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都出現(xiàn)各種“社會問題”,其中青少年的道德滑坡問題尤為嚴重,因此,家長和政府都將解決問題的重點放在學校上。
(一)加強學生道德教育
東方和西方國家分別在學校努力推行以東方傳統(tǒng)價值觀為中心的德育和以西方價值觀為中心的德育,兩類實踐活動都有著共同的目標指向。一方面,各國積極探索、研究德育理論和實施方法,例如,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價值澄清方法論,體諒理論等,都強力支撐了德育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學校德育資源也處于相互借鑒的動態(tài)過程中。
(二)加強學校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的內容受到各國政治理念、制度影響的程度較大,國外公民教育在學校的實施路徑日益分裂為兩個發(fā)面:一方面,堅持公民教育思想一元化。即堅持以本國的政治思想為中心,設置公民教育的學科和課程,學生接收到的即為能最直接轉化為其內在思想的內容;另一方面,學校公民教育朝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實施路徑的多元化是由多元文化決定的,多元文化論者艾利斯·馬瑞恩·楊(Iris Marion, Young)認為,現(xiàn)今社會乃是一個多元異質的社會,任何強調單一的認同,將不符合人與族群間的多元的需求。
(三)學校在具體的實施上采用兩種方法
第一,設置完善的顯性和隱形課程。第二,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教育。在兒童道德養(yǎng)成時期教授基本的道德觀念;在青少年時期,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和政治觀念的判斷力;在青年時期,以系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塑造學生的道德、政治觀念和精神。
二、大眾傳媒傳播路徑
(一)靜態(tài)傳媒傳播路徑
靜態(tài)的傳播媒介是指書籍、報刊、報紙和期刊等以靜態(tài)文字為載體并可以長久保留的傳播媒介?!皩τ谡h領袖來說出版物是他們爭奪、維護和鞏固權利的強有力攻擊,是領袖擴大自己于大眾心目中影響的再合適不過的手段”。統(tǒng)治階級以兩種方式主導報刊的意識形態(tài)走向:第一,掌握國內的主要新聞報刊,新聞行業(yè)淪為統(tǒng)治階級的“喉舌”。第二,減少對新聞業(yè)的干預,但資產(chǎn)階級財團掌握。例如,作為全球新聞事業(yè)最為發(fā)達的國家之一的美國,雖然其主要報刊不由政府直接掌控,但也隸屬與各大財閥,并且其報刊系統(tǒng)十分完善,時刻不停地在向大眾宣傳資產(chǎn)階級價值觀。
(二)動態(tài)傳媒傳播路徑
動態(tài)的傳播媒介是指利用廣播、電視、網(wǎng)絡和無線電話等以圖像、聲音和視頻為載體進行傳播的傳播媒介,動態(tài)傳媒的傳播受眾主體范圍為全球。在國內,首先是執(zhí)政黨占領廣播和電視節(jié)目的高地,例如,美國總統(tǒng)每周發(fā)表政治演講,英國女王也會在傳統(tǒng)國家節(jié)日時發(fā)表演說。其次,電視和網(wǎng)絡中的娛樂節(jié)目充斥著大眾媒體中的“自由市場”,以較輕松、愉快的娛樂節(jié)目向群眾灌輸價值觀念。在對外傳播方面主要有兩種方式:首先,強勢文化不斷向世界范圍內輸出沖擊著造成對弱勢文化。其次,充分利用網(wǎng)絡強大的功能。例如,全球流行的社交網(wǎng)站臉書(Facebook)和推特(Twitter)將億萬網(wǎng)民納一個網(wǎng)絡平臺之中,借助于網(wǎng)絡快速的傳播速度和多元文化的碰撞產(chǎn)生的緩沖區(qū),加之一定的爭端觀念主導,為某種價值觀念傳播提供了“沃壤”。
三、特色的宗教教育路徑
“宗教與政治歷來是密不可分的,各個利益不同的階級都會利用傳統(tǒng)宗教作為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和手段。”國外推行宗教教育有兩方面特點:其一,側重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德育;其二,剝奪宗教教育的主體地位,將其內容通俗化。
(一)國外學校的宗教教育
在美、法、日、韓等國,國家禁止公立學校進行宗教教育,但允許私立學校進行,不過,隨著時的代發(fā)展,管理也變得相對寬松。第一,學校范圍內的宗教教育會開設相關的課程。第二,把宗教教育內容融合在其他的課程之中。第三,以宗教教育作為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路徑。例如,美國按照“宗教道德規(guī)范途徑”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基督教人格和自律能力,通過“核心課程”(common core)培育基督教精神和美國精神。英、德、意、西和新加坡等國,在不同程度上規(guī)定其公立學校必須進行宗教教育,例如,英國女王是英國教會的首領,該國的教育體系是與宗教教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學大綱緊跟時代發(fā)展,適時修訂。德國每個地區(qū)根據(jù)不同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二)社會層面的宗教教育
各國積極在社會層面針對大眾群體進行一些宗教引導和教育活動,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保障宗教人士的合法宗教活動。每一個宗教都有自己的教條、教義和宗教儀式,宗教教義會通過各種方式內化為教徒的內在道德規(guī)范。第二,適當引導非宗教人士認識、接收某些宗教觀念。例如,許多國家電視節(jié)目中都會開設宗教頻道,廣播宗教知識和理念;將歷史性的或者重要的宗教建筑作為旅游景點,使人們產(chǎn)生向往。總之,社會層面的宗教教育方法不一而足,宗教教育是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實施宗教教育的路徑也正是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條重要路徑。
四、家庭德育路徑
“家庭,是一個能動的要素;它從來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隨著社會從較低階段向較高階段的發(fā)展,從較低的形式進到較高的形式。”家庭德育也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外家庭教育有兩種:一種是指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另一種是“家庭學?!蹦J健?/p>
(一)傳統(tǒng)、典型的家庭教育路徑
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主要由家庭和社會價值觀主導,東方和西方差異很大。受儒學的影響,東亞文化圈之人文觀和價值觀主導下的家庭德育路徑主要有兩種:一是,采用道德規(guī)范、禮儀次序等規(guī)范方式。二是,針對孩子的成長過程,采用全程式的德育內容和方式。西方文化圈之人文觀和價值觀主導下的家庭德育極其重視對孩子在實踐中進行德育,只有通過實踐,道德觀念才會內化為內心理念。除此之外,西方各國家長對孩子德育各有特點。例如,美國家長從小將孩子視為“獨立”的人,給其灌輸平等、獨立的意識,鍛煉動手能力;英國家庭德育具有濃厚的傳統(tǒng)道德意識,將“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和守信”的道德觀寓于“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之中。
(二)“家庭學校”路徑
“家庭學?!苯逃某霈F(xiàn)是西方教育哲學的產(chǎn)物,這種教育提倡家庭承擔教育孩子的任務,讓孩子脫離學校。例如,該種教育有兩種典型的教育方法:一種是“自然學習”(Natural Learning)方法,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知識需求,父母積極參與,充當教師角色,組織有益的活動,不花大把時間“教學”;另一種是“非學?;逃保║nschooling)方法,該教育法是指將教育寓于生活中。兩種方法都倡導孩子從實踐中學習,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和示范原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法的體現(xiàn),隨著接收這種教育人群范圍的不斷擴大,“家庭學?!钡呐囵B(yǎng)路徑日益成為培養(yǎng)孩子道德養(yǎng)成能力和道德判斷能力的有效路徑。
五、借鑒與啟示
關于如何看待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路徑,一方面,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應在堅持正確方向的前提下,在發(fā)揚民族思想資源的基礎上,借鑒國外典型的有效路徑;另一方面,學習和借鑒國外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和路徑,是抵御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對我國思想領域滲透的必須。
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在思想領域的滲透。東方儒家文化圈之內的國家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總是傾向于某種意識的教育,相比之下,西方國家一直在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色彩。這種淡化并不能減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反而將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輸送”到了上至國家制度下至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要堅定人們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厘清資本主義不利思想對我國人民思想潛移默化的滲透行為,在思想意識領域構筑起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的堅固“堡壘”。
二是從時空上打造立體、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面。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突出的國家都比較重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包括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更新本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對不同層次、不同群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在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之中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鑒于此,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要突破以僅以學校為中心的格局,打造多元局面。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群體的教育,也要重視對其他社會群體的教育。在當前階段,要不斷豐富、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人們的精神追求;不僅要重視學校教育,更要重視家庭教育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積極的宗教教育;不僅要完善我國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更要挖掘思想資源,以與時俱進的姿態(tài)解決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參考文獻:
[1]陳立思.當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第85頁.
[2]Young, Iris Marion. Campus Wars: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M].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5.
[3][德]羅伯特 米歇爾斯.寡頭統(tǒng)治鐵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頁.
[4]呂大吉.宗教學通論新編[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718頁.
[5]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人民出版社,1995,全集第21卷,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