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新形勢下對大學生進行群眾路線教育是增強大學生的政治免疫力、解決他們現(xiàn)實存在的不良風氣以及培養(yǎng)服務群眾良好職業(yè)道德素質(zhì)的需要。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應準確把握好幾個著力點,并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協(xié)同進行專題性教育活動、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途徑以強化大學生的群眾路線意識。
關鍵詞:大學生;群眾路線;教育;重要意義;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3-949X(2015)-11-0028-03
一、加強當代大學生群眾路線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是增強大學生政治免疫力的需要
一個自然人,除了自然生命,還有政治生命。人的政治生命是寶貴的,而正確的政治方向是一個人政治生命的靈魂。大學生是未來國家干部隊伍的儲存庫,其政治免疫力必不可少。因此,必須要打好政治根基,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毛澤東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一文中指出:看一個青年是革命的還是不革命的基本標準,那就是看他是否愿意并且是否實行與廣大的工農(nóng)群眾相結合。這個標準也成為了今后中國青年成長與發(fā)展的基本衡量標準。[1]可以說,大學生只要牢固樹立了群眾路線觀念,有一切依靠群眾、為了群眾,心中裝著群眾的意識,就是將自己的政治根基深深扎在群眾這塊肥沃的泥土里,才能從內(nèi)心鑄成風吹不倒、雨沖不毀的群眾這堵銅墻鐵壁,也就掌握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工作方法,并具備了抗風險的政治免疫力,也才能在未來的領導崗位上經(jīng)得住風雨的考驗,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所作所為會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才能聞民間疾苦、知民情民意、問群眾冷暖,曉民憂民愿,權為民所用,并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從而永葆自己的政治生命之樹常青。
(二)是解決大學生現(xiàn)實存在不良風氣的需要
習近平在題為《深入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實現(xiàn)黨的十八大目標任務提供堅強保證》(2013年6月)的報告中,指出了黨內(nèi)脫離群眾的現(xiàn)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xiàn)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八娘L”是黨風問題的集中表現(xiàn),也是其它諸多問題和弊端的源頭,它與我們黨的性質(zhì)和宗旨水火不相容,嚴重損害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破壞了黨的形象,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四大“敵人”。
大學生是思想最活躍、最敏感的一個社會群體,同時又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階段,雖然他們思想主流是積極向上的,政治視野也很開闊。但其思維方式、道德觀念、價值取向并不成熟。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地沖擊。特別是形式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在學生中產(chǎn)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部分大學生缺乏理想,認為金錢的地位十分重要,而賺錢的目的也只是為了個人私欲得到更好的滿足,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奉獻意識較為薄弱。甚至有的毫不隱晦地表示,入黨就是為了做官,有了地位就有了特權,才能更好地賺錢。也有的為了實現(xiàn)自我,考試作弊、弄虛作假,吃穿上享樂主義,互相攀比、畸形消費?!耙匾曇龑藗兲貏e是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抵御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2]把群眾路線教育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任務,就是要針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是基于解決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存在的迷茫和不良風氣的需要。
(三)是培養(yǎng)大學生服務群眾良好職業(yè)道德素質(zhì)的需要
服務群眾是我國職業(yè)道德的核心要求,而貫徹群眾路線就需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3]堅持了這一點,就是具備了崇高的職業(yè)道德素質(zhì),也是能否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和試金石。當然這種崇高的職業(yè)道德素質(zh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也不是單靠崗前培訓、就能立竿見影,一蹴而就。當代大學生由于受各種不良價值觀的影響和獨特的生活成長環(huán)境,不可否認存在著以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淡漠。因此,培養(yǎng)服務群眾的職業(yè)素質(zhì)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也關系到大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知識分子要和群眾結合,要為群眾服務,需要一個互相認識的過程。”[4]群眾路線教育,是要樹立一切為了群眾,心中有他人的群眾觀念意識,是培養(yǎng)在校大學生逐步加深對工農(nóng)群眾認識和了解的過程,從而使自己的感情立場發(fā)生轉變,愿意接近人民大眾,愿意為群眾服務,這是大學生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的一條必由之路。只有心中裝著群眾,具有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不論在什么崗位都能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創(chuàng)造出不平凡的成績來。因此,群眾路線教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職業(yè)道德的需要,是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yè)并取得成功、從而保證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之樹常青。
二、加強當代大學生群眾路線教育內(nèi)容應把握的幾個著力點
(一)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教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群眾觀教育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一貫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群眾謀幸福。而群眾路線作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黨的根本路線,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具體體現(xiàn),并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叭嗣?,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盵5]毛澤東從理論到實踐將群眾路線發(fā)揮的淋漓盡致,這也是以毛澤東為首的第一代領導人能夠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我們黨有許多優(yōu)勢,根本的一條是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lián)系,我們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地位從根本上說都來自于人民。因此,群眾路線已被全黨和世界無產(chǎn)階級革命理論所認同。在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產(chǎn)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都對群眾路線作了精辟的論述。大學生應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刻領會群眾路線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chǎn)物,是對中國長期革命和建設的經(jīng)驗總結,它是科學的具有顛撲不破的真理。
(二)與人合作的群眾意識教育
群眾路線的要義之一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它的前提是干群合作,離開了廣大黨員干部與群眾的合作,任何事情是難以取得預期成效的。因此群眾路線要求黨員干部與群眾打成一片,學會傾聽他們的意見,服務、關心、尊重群眾,形成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如果不善與人合作,目中無人,唯我獨尊是難以走群眾路線的。
調(diào)查顯示,58%的大學生認為在大學階段經(jīng)歷的最大挫折是人際關系問題,部分學生過分強調(diào)競爭,忽視合作,導致人際關系緊張,更有甚者為獎學金、評優(yōu)入黨而展開不正當競爭。有煩惱時,多半學生是傾向于選擇寫博客、打游戲等自我消解的“封閉型”排遣方式。[6]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一種能力,是一種交往的技巧、也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保障。面對信息化、知識化等競爭激烈的21世紀,僅靠個人單槍匹馬的力量是不可能有效自如地抓住機遇和應對來自社會各方面挑戰(zhàn)的。因此,大學生必須要有“五湖四?!钡拇蟊娨庾R,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對大學生進行群眾路線教育應注重用群眾路線的觀點,教育他們相信和關愛同學、悅納他人,以豁達的胸懷與同學合作。從而形成彼此信任、和睦共處,樂觀向上、寬以待人的健康性格,以應對未來的各種挑戰(zhàn)。
(三)群眾路線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
“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盵7]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本質(zhì)說到底是黨與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發(fā)展歷程,充分證明了只有關心群眾、廣泛發(fā)動和緊緊依靠群眾,革命就能從勝利走向勝利。反之、忘記了群眾、脫離了群眾,革命就失敗。對大學生進行群眾路線教育就是要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大學生認識到只有把人民群眾當作親娘,人民群眾才會把黨的干部當作親兒子。今天我們高調(diào)唱起群眾路線的贊歌,是呼喚和回顧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百姓的企盼。無數(shù)事實證明,無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改革開放的新階段,雖歷史條件和肩負的任務使命各不相同,但黨堅持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一直沒有間斷過,正是因為黨始終保持了這一光榮傳統(tǒng),才使得共產(chǎn)黨薪火相傳、不斷發(fā)展壯大,并立于不敗之地。
三、加強當代大學生群眾路線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陣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體現(xiàn)國家意志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從而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群眾路線”作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相輔相成,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各個方面,它呈現(xiàn)于思政如“概論”課等教材中的多個章節(jié)中,為對大學生進行群眾路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因此,思政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關于群眾路線教育的有效教育資源,從理論上講深講透,將群眾路線觀念注入到大學生的頭腦,并深化對群眾路線的基本立場和核心理念的理解。此外,可以引用課程中的典型人物案例如毛澤東、鄧小平等不但是群眾路線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也是群眾路線的踐行者,無數(shù)事實證明,無論是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正是他們將這一傳家寶發(fā)揮的淋漓盡致,才使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走向勝利。
(二)全員協(xié)同開展專題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
全員協(xié)同教育具有目標一致性的同步、合作、互補、協(xié)調(diào)有序等特點,可以避免學校各部門在活動內(nèi)容和形式安排上單打一或缺乏合理安排和重復性。既為引導學生參與對群眾路線理論的深層次探討研究和教育活動的廣泛開展,思政教師、團委、學生處等各部門全員協(xié)同布置與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相關的專題,指導學生讀原著、撰寫相關話題的體會論文等。通過舉辦以群眾路線為主題的問題討論、知識競賽、編演小品、演講比賽、專題講座、版報宣傳等不同形式,在學生自主的探究和活動的參與中,進一步增強他們對黨的群眾路線的認同,并從理論上加深對群眾路線觀念的深層理解和感悟。
(三)充分發(fā)揮革命歷史紀念館的教育資源優(yōu)勢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共產(chǎn)黨人的勝利法寶。作為教育基地的革命歷史紀念館,有真實而豐富的史料、圖片、文物等,這些具體而生動的歷史資料,濃縮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戰(zhàn)斗歷程,再現(xiàn)了黨的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學校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革命歷史紀念館教育的優(yōu)勢,組織學生有針對性地參觀。通過參觀活動,可以用史實說話,并以這些具有真實性、直觀性和說服力的資料向?qū)W生傳遞著在中國革命的歷程中,黨群血肉相連的關系、軍民并肩浴血奮戰(zhàn)的真實場景。在參觀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思考,從而使學生感受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我們黨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始終堅持群眾路線不動搖。革命先烈為了勞苦大眾的翻身得解放,為了人民的利益,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拋頭顱灑熱血,把一切為了人民作為黨的宗旨,從而進行廉潔自律、舍己為人、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克己奉公、勤奮工作等群眾路線觀念的教育。
(四)指導大學生參加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
大學生主要是從事腦力勞動,在理論和實踐的認識鏈上,感性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比較少。這容易使他們陷入形成主觀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傾向?!爸R分子的這種缺點,只有在長期的群眾斗爭中才能克服?!盵8]中央16號文件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到基層去,到工農(nóng)群眾中去”。課外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和升華,是群眾路線教育的最好課堂,因此,學校可充分利用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如三下鄉(xiāng)、志愿者活動、企業(yè)德育實踐等,布置與群眾路線教育的相關問題,通過走進社區(qū)、走進企業(yè)、走進農(nóng)村、參觀考察等與工農(nóng)群眾打成一片,了解干群關系,百姓疾苦,體驗和感悟群眾路線的內(nèi)涵。增強與人民群眾的感情,熟悉工農(nóng)民眾的工作生活以及他們的思想狀況,學會與人相處,從而培育大學生植根于民眾的思想和服務民眾的理念。
總之,在對大學生進行群眾路線教育時,教育者應當認真把握黨的群眾路線的內(nèi)涵,深刻領會對大學生進行群眾路線教育的重要意義,創(chuàng)新和改進教育教學方法,自覺地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并不斷增強其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2003:42.
[2]江澤民.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133.
[3]王強. 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66.
[4][5]毛澤東選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7.1031.
[6]王俊.貴州省“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D].遵義醫(yī)學院,2010.
[7]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8]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