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腐敗表現形式和特點的不同,將其劃分為傳統(tǒng)腐敗和非傳統(tǒng)腐敗。其中,依據腐敗出發(fā)點和危害的不同,傳統(tǒng)腐敗下又分為單純腐敗及人情腐敗。就腐敗的原因,本文認為是以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良思想誘導,多重環(huán)境影響,學習提升不足,制度不夠完善。最后,基于腐敗的類型和原因,提出了以下促進官員廉潔從政的建議:營造良好環(huán)境,克服不良思想;強化干部教育,抓緊自身學習;推進法制建設,依法懲治腐敗;改革體制機制,健全各項制度。
關鍵詞:傳統(tǒng)腐敗;人情腐敗;廉潔從政;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D262.6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3-949X(2015)-11-0025-03
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問題依然突出,形勢仍然嚴峻。要從根本上治理官員腐敗,必須從分析腐敗的類型及原因著手。
一、新時期腐敗類型及其劃分依據
學術界中,對“腐敗”的定義較為一致,即利用公共權力謀取私人利益。然而,不同學者對腐敗類型的劃分各有不同。有學者將最普遍、典型、單純的權力濫用、貪污瀆職稱之為傳統(tǒng)腐敗;將權、錢各代表方用各自資源作為“生產要素”投入“生產過程”,并共同獲取“投資回報”的方式稱之為“權錢合作”型腐敗即“非傳統(tǒng)型腐敗”。 也有文章將“權力期權化”等規(guī)避組織和群眾監(jiān)督視線的腐敗定為“非典型腐敗” 。還有學者更為簡潔地將大眾熟知或明確界定并禁止的腐敗行為統(tǒng)歸“傳統(tǒng)腐敗”、“典型腐敗”,除此之外新出現的腐敗稱之為“非傳統(tǒng)腐敗”、“新型腐敗”、“非典型腐敗”等。上述關于腐敗的分類均有其依據和道理,值得我們參考借鑒。但本文根據腐敗表現形式和特點的不同,將其劃分為以下類型。
(一)傳統(tǒng)腐敗
“傳統(tǒng)”首先是一個時間概念,說明此種腐敗由來已久,自從公權力出現,它便普遍存在于各個社會歷史階段之中并長期延續(xù)。正因這類腐敗存在時間漫長,發(fā)生頻率極高,腐敗手段淺顯初級,所以人們對其熟悉了解,一眼即可辨之。一言蔽之,傳統(tǒng)腐敗即古往今來普遍存在、反復發(fā)生、長期延續(xù)且為人熟知的利用公權進行手段膚淺、內容簡單的腐敗。其中,依據腐敗出發(fā)點和危害的不同,傳統(tǒng)腐敗下又分為單純腐敗及人情腐敗。
第一、單純腐敗。單純腐敗具有傳統(tǒng)腐敗的普遍特征,存續(xù)時間長、民眾熟知、腐敗方式簡單、易于分辨等。不同的是,此類腐敗廣泛存在于各個國家,官員憑借職權謀取更多的權、錢、色等。此種腐敗的目的單純,完全出于利己考慮從而鋌而走險,腐敗程度和影響全憑腐敗分子的“膽量”。因此,單純腐敗即在世界各國普遍發(fā)生的利用職權單純?yōu)橹\取私利所進行的傳統(tǒng)腐敗。單純腐敗是官員單純地憑借職權為己謀利,如行賄受賄、貪污挪用、賣官鬻爵等;也有與他人直接或間接進行權錢、權權、權色、權物等各種類型的交易。單純腐敗一般是雙方一次性交換各自所需,是設租和尋租的過程,也有在第一次交換順利,交易雙方相互信任之后如遇需要繼續(xù)交易的情況??傊灰袡嗔Υ嬖?,這種腐敗就會發(fā)生,直接損害著集體和國家的利益。除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原始社會,腐敗不具有物質上的基礎,其它各個國家的各類社會中都會發(fā)生這種腐敗形式。由于單純腐敗交易往往直截了當、明碼標價,官員收益速度較快,因此在過去此類腐敗發(fā)生最多。但隨著各項法令的出臺,黨和政府對腐敗打擊力的增強,單純腐敗由于易被發(fā)現、易于認定,因此官員開始尋找別的更隱蔽的方式進行腐敗。
第二、人情腐敗。人情腐敗是在有限程度內人們認為理所應當的官員出于人情給予親友力所能及的各方面便利以及收受他人好處的傳統(tǒng)腐敗。人情腐敗古往今來普遍存在,與單純腐敗不同的是,它是出于人情的被社會理解的有限腐敗,是中國特有的腐敗現象。人情腐敗最大的特點是浸透著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tǒng)價值觀和濃厚的人情味。中國是“人情社會”,官員進行人情腐敗的出發(fā)點是還給在其成長過程中幫助過他或關系親密的親友“人情”。進行此種腐敗的官員大多只想憑借職權為親朋謀取適當而有限的“福利”,如利用官場人脈幫助親友升學、入職、承接工程等,并非想因還人情而僭越更多職權成為不折不扣的貪官污吏,也并非想從得利的親友處得到回報,哪怕收取一定回報,也有分寸,不至于收受大賄大賂而鋃鐺入獄。這一行為雖然破壞了一定的公平,但在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中能得到人們的廣泛理解和接受,并且由于涉及利益較貪腐大案少之又少,對集體國家直接影響較小,無人告發(fā),這是人情腐敗的第一種表現。人情腐敗的另一種表現便是受官員職權影響的人為求官員照顧或為避害給官員送禮請客。無論多嚴密的制度,多嚴謹的法律,官員都擁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決策時官員從寬從嚴都合法,但寬嚴之間的選擇卻能讓結果截然不同。因此,即使送禮不能得到領導特殊照顧,哪怕因此不為難自己也是值得的。雖有人會主動“孝敬”官員,但大多是官員暗示他人對己送禮。此種腐敗行為雖遭人憤恨,但大多是小搜小刮,只要數量控制在他人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便也無人因為這樣的“小利”去舉報告發(fā)。這是古往今來的傳統(tǒng),也是現實社會的“潛規(guī)則”,是法律難以清掃的死角。
(二)非傳統(tǒng)腐敗
我國現處于社會轉型期,政治經濟體制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動,制度漏洞多有存在,客觀上為腐敗官員提供了腐敗條件。然而,隨著我國法制不斷健全,黨和政府反腐力度不斷加大,緊張的反腐局勢使得官員有所顧忌。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官員企圖腐敗便不得不更多地轉用新的、更加隱蔽的手段包裝腐敗行為以轉移群眾視線,逃避組織追查,而不像過去完全進行簡單直接的傳統(tǒng)腐敗。官員進行腐敗的方式不再是搞“赤裸裸”的貪污行賄、權錢交易而是鉆法律和制度的“空子”,甚至用看似手續(xù)齊全、合理合法的手段掩蓋腐敗行為,逃避法律打擊。這種在社會轉型和重拳反腐的新環(huán)境下產生,官員為謀利益,利用制度和法律漏洞,以各種隱蔽手段規(guī)避風險、逃避打擊,進行“暗度陳倉”式的腐敗,即為非傳統(tǒng)腐敗。
盡管非傳統(tǒng)腐敗也存在諸多始于人情的腐敗,但與人情腐敗不同的是非傳統(tǒng)腐敗是官員本身有憑借職權攫取利益的動機,與親友“搭檔”雙方更加信任、溝通更加順暢,能更好規(guī)避腐敗風險,腐敗的初衷不同,腐敗程度也超出了人情腐敗的限度。非傳統(tǒng)腐敗的具體形式有很多,如權力入股、權力期權化、明官暗商,以及鉆政策的漏洞,不準進出豪華場所便去看似簡陋但消費不菲的地方繼續(xù)行奢侈腐敗之實的邊緣娛樂等等。特別是近年官員在股票、債券等經濟領域,在科教文衛(wèi)等非經濟領域與精英進行“合作”,獲取高額利潤的“合作型腐敗”日趨嚴重。由于非傳統(tǒng)腐敗手段多樣、方式隱蔽,法律法規(guī)的出臺又相對滯后,造成了對這一腐敗難監(jiān)督、難認定、難查處的尷尬境地。因此貪官們頗為用心地研究新型的腐敗方式,甚至利用至親好友干送錢洗錢的勾當,企圖打政策和法律的擦邊球進行隱蔽的腐敗。
二、腐敗產生的原因探析
腐敗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每個官員腐敗的背后都有著類似但不盡相同的原因,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不良思想誘導
“官本位”思想已延續(xù)幾千年,做官方顯身份尊貴的封建殘余思想到如今仍比比皆是,無論處于何種社會階層的人都為當官、當高官想方設法走關系、送禮品。然而即便是高級領導的薪資水平也無法滿足禮品開銷,自然便想到拿權去換錢,拿錢去得更大的官,從此進入腐敗的惡性循環(huán)。中國是禮儀之邦,合理的人情本是人際關系與社會生活的促進劑,但它一旦與權力發(fā)生關系,人情思想便成為了腐敗的星火。自古以來,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理所應當地進行著權力與利益的交換,易中天教授曾舉例:農民工在攬活的時候,先給包工頭遞一根煙;女知青想在冬季干剝棉桃的活(可以邊烤火邊聊天)就給連長帶包農場里吃不到的醬油膏。 這樣的交換談不上是腐敗,但卻養(yǎng)成了人們贖買權力的習慣和對權力的崇拜,從而滋生眾多的人情腐敗。
(二)多重環(huán)境影響
改革開放以后,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社會上泛濫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價值觀也波及影響到同為社會成員的領導干部,許多官員受到此類價值觀的影響走上了歧途。社會是大環(huán)境,工作與家庭環(huán)境便是與官員聯系更為緊密的小環(huán)境。研究表明,家庭氣氛、組織倫理氣氛對基層黨政干部的自律品質均有顯著的作用效果。 其實無論是基層干部還是高級干部,乃至社會中每一個人,家庭環(huán)境與工作環(huán)境對他們的影響都不容小覷,是他們行為的“助推器”。家庭環(huán)境方面,腐敗官員往往缺乏和諧幸福的家庭氣氛,味同嚼蠟的家庭生活引發(fā)他們去外尋新歡、找情婦,還有許多干部甚至因家庭成員的“動員”而走上腐敗之路;工作環(huán)境方面,貪腐官員往往處于一種自私自利的組織環(huán)境中,內部派系盤根錯節(jié),同事間明爭暗斗,極易因斗爭進行各種聯盟從而引發(fā)腐敗。
(三)學習提升不足
許多黨政干部擔任領導職務以后慢慢放松了學習,一是由于工作量增多,壓力大,疲于學習;二是忙于應酬,疏于學習;三是安逸懶散,不善于學習。學習與否直接影響著個人修養(yǎng)、思想境界、品德素質的好壞和拒腐防變能力的強弱,能與時俱進地汲取先進知識,摒棄官本位和不良人情思想,排除眾多不利環(huán)境的干擾,加強本領,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眾多貪官污吏就是由于學習懈怠,不注重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升,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任私欲膨脹、心理扭曲、作風敗壞,一點點喪失底線,一次次藐視黨紀國法,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淵。領導干部貪污腐敗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縱然外因再強大,也要通過內因起作用,領導干部的腐敗行為終究還是自身素質的缺陷決定的。
(四)制度不夠完善
任何體制和機制都需要通過制度加以明確和法定化,依據制度規(guī)定運行,制度不合理直接影響著體制和機制效能的發(fā)揮,尤其是使得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的各環(huán)節(jié)有隙可乘。首先,權力運行機制不健全,權力運行的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等環(huán)節(jié)中程序不規(guī)范,減免程序、改變程序的情況時有發(fā)生。權力運行的全過程沒有規(guī)范完善的責任制度保證,對于違背權力運行程序的人,處置辦法較為含糊。并且,權力運行的不透明,制造了大量的腐敗機會。目前,我國雖已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監(jiān)督體系,但卻存在多頭監(jiān)督,各監(jiān)督主體之間缺乏協(xié)調;紀委等重要監(jiān)督部門受雙重領導,缺乏獨立性;事后監(jiān)督明顯,缺乏全程監(jiān)督;監(jiān)督主體本身無人監(jiān)督等缺陷,監(jiān)督機制不夠合理和完善。其次,官員的自由裁量權依然很大,特別是地方、部門和國有企業(yè)的主要領導干部手握重權,恣意妄為,缺乏科學嚴謹、明確完備的制度將官員的自由裁量權加以限制。 最后,對“問題官員”的處置乏力。官員“出事”后,對其從輕處罰的現象如今已不多見,而他們的復出卻頻頻發(fā)生,這些官員背后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腐敗。有學者調查發(fā)現,86.8%官員在一年內便可以復出,并總結了復出常態(tài)化、時間短,程序不明,復出所任職務不合理,復出不分問責輕重等規(guī)律。 除了復出,還有相當一部分官員同家屬攜巨款逃往國外,無法追責。
三、促進官員廉潔從政的對策建議
導致官員貪污腐敗的原因是多重的,基于腐敗的類型和原因,對癥下藥、多管齊下,方可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促進官員廉潔從政。
(一)營造良好環(huán)境,克服不良思想
環(huán)境對人的行為起著隱蔽又無處不在的浸透作用,官員會因為惡劣環(huán)境的長期影響犯錯誤,也可能因為親友的勸導懸崖勒馬。因此,首先官員需要構建和睦的家庭關系,秉承好家風,時刻告誡自己和家庭成員不能去搞權與利的交易;要糾正高人一等、居高臨下官本思想;要保持樸素低調的生活作風,不能在奢侈中淪陷。其次,工作中要秉持良好的工作作風,要接地氣,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疾苦;面對周圍同事的不良作風,要保持清醒頭腦,不隨波逐流,抵御庸俗人際關系的影響;遇到困難和挫折,不可徇私報復,要以正能量去感化、影響周圍的人。最后,要發(fā)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并正確認識和對待我國傳統(tǒng)思想糟粕,無論是官本位思想還是人情觀念,我們要理解其存在的同時反省自身攜帶的糟粕基因并予以堅決抵制。社會的脫胎換骨是及其漫長的過程,但卻不能因為漫長而停滯,當每個人都意識并下決心去摒棄陋習時,腐敗才會被埋葬。
(二)強化干部教育,抓緊自身學習
重視干部教育工作,在加強日常教育的同時,開展多層次、高質量的干部培訓是增強領導干部廉潔意識的重要方式。第一,各部門要將干部教育工作納入到日常工作并推薦優(yōu)秀干部進入黨校學習;各級黨校要開設有針對性的精品實用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對參與培訓的干部認真考勤、嚴格管理;參與培訓的各級干部要服從黨校管理,認真學習先進典型,強化領導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法紀觀念,不可當培訓是工作假期更不可缺課逃課。第二,集體培訓總體上還是有限的,領導干部只有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在平日抓緊自身學習,才能真正洗滌心靈,克服錯誤思想,保持先進性,做到拒腐防變。通過欣賞精華美文,陶冶心性情操;誦讀大家經典,感悟為政之要;牢記名言警句,把握行為底線;學習明君良臣,從政廉潔清正;涉獵多科知識,提升綜合素質。
(三)推進法制建設,依法懲治腐敗
十八屆四中全會后依法治國管黨已成為全民共識,特別是我國當前處于社會轉型期,治理官員腐敗,應以法律為準繩。首先,要健全立法制度,提升立法水平,節(jié)約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率從而實現法律法規(guī)的適時修訂、出臺以不斷適應腐敗手段和類型的變異和更新,堵住法律的漏洞。其次,要加強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識,做到人人知法、懂法、講法。當人們遇問題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維護權益時,才不會處處受污吏欺壓,敗壞社會法制氣氛。最后,要維護法律權威,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對任何人的任何違法行為都要依法進行嚴厲處置,既不可對腐敗官員心慈手軟,給其任何“東山再起”和國外逃逸的機會,也不可捕風捉影、屈打成招,要以法律為準繩,以事實為基礎,促使所有社會成員尊重法律、敬畏法律。
(四)改革體制機制,健全各項制度
能否對行政體制進行深入改革直接影響著反腐的成敗,政府權力過分集中是腐敗的病根。因此,我國必須加大行政體制改革,推進簡政放權的部署,進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做到放管結合。各級機構設置要盡量減少政出多門、多頭管理。政府要積極轉變職能,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調動地方積極性,利用社會力量,激勵社會組織,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做到不越位、不越權。遏制腐敗,減少權力尋租的機會,還需要完善權力運行機制。第一,在權力運行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設置清晰、嚴密的權力運行程序,各環(huán)節(jié)在時間和功能上互相銜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要制定相關的細化到進入權力運行過程的每個人員都能按照崗位職責、工作程序,順利進入工作角色的工作細則。第二,要陽光示權,推進權力運行公開透明,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防止權力的“暗箱操作”,確保官員謹慎用權,廉潔行政。第三,健全監(jiān)督監(jiān)管法規(guī)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完善選人用人法規(guī)制度,建立提拔倒查機制,建立覆蓋全過程的責任制度;完善官員違紀不違法行為的懲處規(guī)范,規(guī)定違紀處置辦法并嚴格執(zhí)行;充分發(fā)揮人大、民主黨派以及社會對權力的監(jiān)督作用,加強監(jiān)督主體間的協(xié)調,彌補監(jiān)督漏洞,確保全程監(jiān)督。
注釋:
[1]吳鵬森.非傳統(tǒng)腐?。褐袊媾R的新挑戰(zhàn)[J].探索,2009(5).
[2]司馬龍.解讀“非典型腐敗”現象[J].領導科學,2006(1).
[3]易中天.帝國的惆悵之非典型腐敗[M]. 文匯出版社,2005.
[4]陳謝平.基層黨政干部的自律品質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5]胡春艷,李貴.30個官員問責與復出典型事例分析[J].行政管理改革,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