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總書記經(jīng)常強調:“學習和總結歷史文化,借鑒和運用歷史經(jīng)驗,是我們黨一貫重視并倡導的做好領導工作一個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領導干部不管處在哪個層次和崗位,都應該讀點歷史,從中汲取有益于加強修養(yǎng)、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yǎng),不斷提高認識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斷提升工作水平?!庇纱丝芍?,讀史確能“鑒往而知來”,古今中外的無數(shù)事實雄辯地證明:學點歷史,使人明智,使人聰慧,使人終生受用。
關鍵詞:讀史明智; 鑒往悟道;黨政干部;基層工作
中圖分類號:D262.3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3-949X(2015)-11-0012-03
歷史,顧名思義是指已經(jīng)發(fā)生的、過去的人物和事件。在很多人看來,歷史不過是由勝利者任意書寫和“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以委曲、篡改、修飾、刪除、隱晦等);在大眾眼中,歷史是由許許多多個故事、傳說、雜談甚至虛構組成,僅僅是一部部小說而已,和晚上看的電視劇沒有什么分別,無非是茶余飯后的娛樂或打發(fā)時間的消遣(比如《還珠格格》《甄嬛傳》之類的清劇);還有的人覺得,歷史就是一首乏味冗長的老歌,是老人們喋喋不休的說教,令人疲倦、反感與逃避;在課堂上,歷史往往是學生們昏昏欲睡的一門課程,舉凡這門課是“某某史”而逃課的大有人在。
歷史,既然是已經(jīng)過去的人物和事情,我們還去學習它做什么?歷史又有什么用呢?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司馬光說“鑒于往事,資于治道”;毛主席說:“讀書,是智慧的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以看出,古今中外的名人偉人,無不強調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并身體力行地學習歷史、思考歷史、運用歷史,才取得了自身巨大的成就。
習總書記經(jīng)常強調:“學習和總結歷史文化,借鑒和運用歷史經(jīng)驗,是我們黨一貫重視并倡導的做好領導工作一個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領導干部不管處在哪個層次和崗位,都應該讀點歷史,從中汲取有益于加強修養(yǎng)、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yǎng),不斷提高認識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斷提升工作水平。”由此可知,讀史確能“鑒往而知來”,古今中外的無數(shù)事實雄辯地證明:學點歷史,使人明智,使人聰慧,使人終生受用。
黨政干部做好基層工作必須學點歷史,有以下幾點思考:
1. 學點歷史,思想上讓人聰明睿智。古人說:“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忘記歷史,意味著愚昧。唯有深刻地了解過去,才能理性地認識今天,才能正確地把握將來。歷史是現(xiàn)實的由來,現(xiàn)實是歷史的發(fā)展,社會與人生發(fā)展的脈絡是如此清晰,沒有一點歷史知識就不容易客觀認清現(xiàn)實、正確把握未來。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工作、學習中遇到的、處理的錯綜復雜的問題千千萬萬、林林總總,認真總結分析歷史中的成敗得失用于指導我們的工作實踐與實際生活,一定會有許多啟迪和收獲。在這里,特別要強調對自己歷史的總結,高度重視個人過去成功的經(jīng)驗、失敗的教訓,善于從中獲取自我更新、自我發(fā)展、自我提升的營養(yǎng),以史為鑒,斟酌損益,追求真理,修身齊家,使自己內心變得更加聰明和強大。
2. 學點歷史,性格上讓人成熟穩(wěn)重。學點歷史能讓人心性成熟、深刻、厚重與思辨,甚至可以說,讀史讓人城府頗深、圓滑老成。比如文能及第、武能殺人的曾國藩,既能平叛太平軍起義,又能大舉洋務運動,他讀史悟道學會了高深莫測、慎獨守拙、藏而不露、隱忍不發(fā)、外圓內方等等,從書生意氣到一代名臣;比如韓非的“君王術”,要求君主有絕對權威,要神龍見首不見尾,要讓臣子始終無法猜測到君主的真實意圖。從歷史的人物與故事中,我們可以了解形形色色的人,熟悉各種各樣的思想,洞悉各式各樣的人性,對他們的所作所為進行思考,得出有益的結論或心得,體悟一些人生的哲理、生活的真諦、智慧的結晶。這使我想到了《百家講壇》的于立勤教授所說:“社會上的人,大體可以分為這么幾類:一類是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為的是事業(yè);第二類人是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為的是當官;第三類人是只琢磨錢,為的是發(fā)財;第四類人是既琢磨事,又琢磨人,這種人是能辦成大事的,了不得的人;還有一類人,是既琢磨事,又琢磨人,還琢磨錢,這種人更不得了?!焙翢o疑問,學點歷史有助于形成成熟穩(wěn)重的個性。
3. 學點歷史,為人處事上讓人有水平。人,是作為社會的人而存在的,“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孤立的人是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的。處理人際關系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避免而且事關重要的。據(jù)一項調查統(tǒng)計顯示,一個人事業(yè)成功的因素中,知識和能力占百分之三十,人際關系占百分之七十。顯然,人際關系是我們工作生活中非比尋常的大事,而要處理好則需要人生的智慧。說到底,為人處世要消耗我們很大一部分精力和心思,人與人打交道需要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甚至有時候人際關系的好壞對于一個人的發(fā)展而言,大于個人的才能和機遇。人脈積累得好、關系理順得好、矛盾處理得好、人情打理得好,對我們大有裨益;反之,則會影響我們的事業(yè)、乃至前途。學點歷史,可以看看歷史人物是怎么處理人際關系的,對我們學會做人、懂得做人大有裨益,進而讓我們?yōu)槿颂幨馈⒋私游锔兴?、更上層次、更有境界。對于黨政干部而言,基層工作難度大、涉及面廣、人際環(huán)境復雜,學點歷史可以提高領導藝術、說話技巧、溝通能力,讓人更好地處理好每個人遇到的種種關系、種種事務、種種情況,做到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可以站在全局的、整體的高度去認識、去把握、去實踐,眼界更開闊、眼光更獨特、思想更深邃、境界更高遠,為人處世的水平自然會更有水平,更符合人際關系的準則。
4. 學點歷史,人生上讓人少走彎路。學點歷史可以讓我們追問過去、思量現(xiàn)在、預見未來。歷史的軌跡清晰可見,現(xiàn)實的脈絡若隱若現(xiàn),只要學好歷史,在歷史中找尋答案,必然解開心中疑惑、豁然開朗。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錯失、不糊涂、不犯錯誤;在人生的重大事件和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抉擇。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絕不是雜亂無章、煩而無序的,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總是帶有某種普遍性的東西,“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前車之覆,后車之鑒?!薄耙笊讨b,為期不遠?!钡鹊让跃涠荚谔嵝盐覀?,學點歷史可以要規(guī)避風險、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我們可以回顧歷史上的類似事件并對照當下,思索歷史人物的選擇,做到趨利避害、撥云見日,往往有一種恍然大悟、醍醐灌頂之感。
5. 學點歷史,道德上讓人更加高尚。學點歷史,可以從中學到許多愛國愛民、清正廉潔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風范,懂得許多做人的根本道理,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運用我國歷史人物的偉大成就激勵自己,比如岳飛精忠報國、蘇武不辱使命、周總理鞠躬盡瘁,他們的成功經(jīng)驗和歷史教訓,既可以教育自己又帶給自己警示,同時感受到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與汲取前進的動力,滌蕩靈魂、超凡心智。另外,一個人對自已國家的歷史知之愈深、愛之愈篤,我國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讀來令人自豪感、榮譽感油然而生,作為一個中國人而由衷感動與驕傲,那些為國家強大、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繼的仁人志士,是我們的榜樣與楷模,激勵著我們向他們一樣去奮斗;那些敗壞社會綱紀、阻礙歷史進程的奸佞小人,是我們所唾棄和鄙夷的,告誡自己萬不可重蹈覆轍,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崛起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會更強,工作也會加倍努力。
6. 學點歷史,著述上讓人更加厚重。在著書立說、寫文章時,如果能結合歷史,或者增添歷史知識,那么著述必將更有深度、廣度、厚度和指導性、思想性、理論性,更有說服力、厚重感與真實感。許多大師級的人物(如錢鐘書)寫文章,要么是旁征博引、引經(jīng)據(jù)典,要么是談古說今、縱橫捭闔,要么是視接千載,思通萬里,讓人覺得他們不僅僅是文思泉涌、倚馬可待,而且思想深刻、非常高端。文史歷來就不分家,文化素質里面包含著歷史知識素質,歷史的發(fā)展包涵著文化的演變,文化的進化包涵著歷史的進程。只有文史結合,才能做成真正的文章大師,才能寫出更有份量的精品力作。
7. 學點歷史,思想上讓人更有境界。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記得電影《大腕》中有經(jīng)典的一段臺詞:我們普通人的境界是這里(階梯最下層),圣人的境界是這里(臺階最上層),佛的境界是無限遠(臺階的最遠處)。學點歷史可以了解時代變遷大勢,追尋歷史演進規(guī)律,尤其是在這個“深刻變革、深刻變動、深刻調整、深刻變化”的時代,多讀點歷史,能有效深化對歷史與現(xiàn)實的理解,啟發(fā)對當前各種問題的思考,在更高的起點上提供理解自己、理解時代、明確奮斗方向的參照坐標,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能更好地規(guī)劃設計自己未來的道路。
8. 學點歷史,生活上讓人增加情趣。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但是我認為歷史是生活的調味劑。讀史不會讓人死氣沉沉,變成老古董。死讀歷史的人,把歷史讀得枯燥無味、昏昏欲睡;活學活用的人,把歷史讀得饒有興致、味如氤氳。會讀史的人,往往讀到精彩處暗自叫好、拍案而起,體會到讀史的樂趣,讓生活增添情趣。比如,想象自己的某位歷史人物,和他同呼吸共命運,沿著他的人生軌道去創(chuàng)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對于重大歷史事件解讀,暢想自己也是其中一員,乃至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去做出決策,假如自己身在其中,該怎么承擔和作好自己的歷史角色;再比如,探究歷史未解之謎,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探賾索隱、史海鉤沉、尋古覓幽是件多么愜意和有味道的事情!又比如,在飯桌上、辦公室、聚會等交際場合,不妨說說歷史劇、名人軼事、古代見聞、成語故事、詩詞歌賦、對聯(lián)佳句等等,會讓話題很輕松,也令人覺得你很有知識、內涵和層次。
與此同時,學點歷史要注意這么幾點:
1. 注意思考,學會甄別。學會思考,不能人云亦云、盲目崇拜,切忌拿來主義、唯書唯上;學會甄別,不能全部接受,要分辨真?zhèn)??!氨M信書,則不如無書?!睔v史總是由勝利者按照其意志去書寫的,篡改、偽造、虛構歷史事實或情節(jié)的人或事件很多。所以,我們要通過深入思考,用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考察,用辯證的眼光去考量,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明辨是非真?zhèn)巍?/p>
2. 學以致用,古為今用。學是為了用,不能為了讀史而讀史,去炫耀歷史知識,不做學歷史的“掉書袋”、“兩腳書柜”,不做讀史的書呆子。只是引經(jīng)據(jù)典,只知考證索隱,只能埋首故紙堆,只不過在歷史中穿梭而行卻不能運用于實際與實踐,都是毫無意義的讀史。讀史是為了更好地指導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讀史貴在讀其精髓(再厚的歷史也讀成薄薄的一張紙、然后又讀成厚厚的一本書、最后再到一張紙),貴在轉化運用,貴在活學活用,貴在指導當前工作與生活實踐。
3. 常懷憂患,居安思危?!皯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睂€人而言,牢記“落后就要挨打”、“一日不進退三日”,杜絕不思進取、渾渾噩噩過日子、做天和尚撞天鐘,只有時刻保持一顆居安思危的心,才能永葆奮斗的激情與前進的動力,要增強勵精圖治、奮發(fā)圖強,要“這山望到那山高”、不滿足于現(xiàn)狀,要不斷追求更高的境界、更大的進步;對黨政工作來說,決不能“馬放南山,兵槍入庫”,要為構建和諧社會和提高百姓幸福指數(shù),做出自己應有的最大貢獻。貴州的現(xiàn)狀與發(fā)達省市來說還存在較大差距,貴州黨政的面貌與黨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的期盼還有一定距離,我們一定要頭腦清醒、永不止步。這一點,日本民族值得學習。眾所周知,日本人多島狹、資源有限、地震頻仍,他們有著強烈的憂患的意識,這也是日本成為世界第二號經(jīng)濟強國的一個重要內因。
綜上所述,“中國夢”的實現(xiàn)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的不懈努力,歷史以無法阻擋之勢把黨政干部推到了引領時代潮流的第一線。黨政干部要做踏浪前行的弄潮勇士,絕不做畏縮不前的懦夫,要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進取、不斷前進,未來的任務更艱巨、形勢更嚴峻、擔子更重、責任更大。如不善于從歷史中吸取營養(yǎng),就不可能成為稱職的干部;如不善于讀史、從歷史中汲取養(yǎng)料,就很難成為高明的干部。因此,要想黨政工作有一套、基層工作有一手,學點歷史不無裨益,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銘記歷史、了解歷史、讀懂歷史、應用歷史,才能做到胸中有法、心里有數(shù)、手下有招,進而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黨政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