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設計的成功與否是決定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在進行高中政治教學時,一定要提高對教學設計的重視度,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對教材進行充分研究,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這樣才能保障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已成為一項重要的輔助工具被應用于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使高中政治教學設計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多樣化,有效提高了高中政治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政治;教學設計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高中課堂教學不再圍繞著教師,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明顯,課堂教學形式也由傳統(tǒng)呆板、枯燥的說教式變得更加形象、生動活潑。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學設計也要有所改變,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但在進行政治教學設計時,越來越多的問題暴露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其中濫用信息技術問題較為嚴重,很多教師錯誤地應用信息技術不僅沒有提高教學效率,反而設計的教學內容過于復雜、繁多,而且邏輯不夠清晰,沒有突出教學重點,這種花哨的教學手段毫無使用價值,不僅浪費教師制作課件的時間,而且使得教學效率大打折扣。下面本文對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高中政治課教學設計的策略進行簡單探討。
一、通過聲像,激發(fā)學生興趣
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都發(fā)生了變化,因此,在開展高中政治教學時要以教材為主要依據(jù),按照教學目標,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設計,改變傳統(tǒng)教師講、學生記的教學形式,將學生視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設計內容要圍繞學生,通過聲音、圖像、視頻等直觀的方式將知識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改變沉悶的課堂學習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進行知識學習。例如,在學習“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我國慶祝民族節(jié)日時的影像視頻,同時要給學生播放各國的文化遺產,通過形象的展示和感官上的刺激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學習知識就會變得更加輕松,也使學生萌生出對祖國五千年文化的熱愛之情,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
二、設置情境,引導學生參與
高中政治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利用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主動對知識進行學習,因此,高中政治教學設計必須滿足這一點。只有讓學生產生對知識學習的欲望,再讓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就不再是教學目標,而是學生自身的一種需要。信息技術的應用恰好能達到這一目的,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的空間,使學生能夠發(fā)散思維,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習效率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文化塑造人生”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的案例,給學生展示全國道德模范的相關視頻。同時,列舉出一些負能量的事例來說明文化的雙重性。例如,老人跌倒無人扶,公交車上無人給老人讓座,節(jié)假日出行時高速路口成為垃圾場等現(xiàn)象。之后,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討論,可以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讓學生自己去判斷對錯是非,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同時使學生養(yǎng)成了正確的道德觀念。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將成為不可替代的輔助教學工具,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政治教學設計質量,對于高中政治教學效率的提升將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必須要對信息技術加以重視,把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相互結合,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設計進行優(yōu)化,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教學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最佳的狀態(tài)進行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陳永明.信息技術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4).
?誗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