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上大學時培養(yǎng)的習慣,看電視劇我要看美劇,聽歌要英文的,報紙雜志只要是英文的我就會特別留意。畢業(yè)之后我做了英語教師,現(xiàn)在又成為一名英語教研員。我的生命中總是充滿了英語。憑著我對專業(yè)的敏感,我也總是有意無意地在生活中尋找和英語有關的東西。英語為我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一扇門,學英語不僅僅是學一種語言,更是學習西方文化,學習西方人的價值觀。有了這些學習的基礎,我對于新課程、新理念,接受得特別快。事實上我感覺我也一直默默實踐這些理念——英語學習是用來服務于生活的,最終還是要回歸于生活。因此,英語課堂上情境的創(chuàng)設尤為重要。
鑒于我多年一線的教學經驗,我認為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和問題要有真實性
如果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和問題時脫離了現(xiàn)實或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很遠,我認為這樣的問答算不上是真正意義的語言交流。而是單純地為了交際而交際,只能把它稱之為機械的操練。比如,學習了“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這兩個句型后,讓已經非常熟悉的同學之間相互問答,是明知故問,是假交際,也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那就又返回到機械練習的老路上去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創(chuàng)設具有真實性的情境。
二、問題應該有層次性,要由淺入深
問題的創(chuàng)設要根據(jù)具體時間、具體課型,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情況來設計,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有興趣,有自信。但如果問題創(chuàng)設過于簡單,也會讓學生覺得像是在飲一杯白開水,平淡無味。缺少刺激的體驗。學生不喜歡簡單、無聊、重復的機械練習,所以一定要使學生對老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辛伺d趣,學生就能自覺地、投入地學習。因此,問題的設計一定要有層次性,由易到難,要有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戰(zhàn)勝挑戰(zhàn)的成功感,強化其學習信心和興趣。
總之,教師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語境,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欲望,讓他們能夠輕松自由地表達。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為他們提供一個廣闊交流的天地。
?誗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