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的實體隱喻研究已經(jīng)積累了雄厚的基礎,是人以體悟性的方式對世界進行知覺、通曉的產(chǎn)物,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分析英國青年作家阿蘭·德波頓的小說《愛上浪漫》中的實體隱喻,解釋人們對隱喻理解的深層機制,有助于構(gòu)建特定語言的文化模型及甄別基于該模型之上的文化異同。
關(guān)鍵詞:愛情;實體隱喻;映射
隱喻在德波頓的小說中具有模糊性、多樣性和矛盾性等認知語用特性,作者基于心理學格式塔理論的隱喻思維模式以及古典哲學中的隱喻認知語用觀,深入淺出地把人類最復雜的男女關(guān)系分析得極為透徹。德波頓認為“愛情中,一切存在的東西本身就是現(xiàn)實的,所有被視作現(xiàn)實的東西也會被認為具有某種價值。”在對現(xiàn)實構(gòu)成的剖析上可謂博古通今,實體隱喻暗含其中。
首先,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也稱愛奧尼亞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泰勒斯將“現(xiàn)實”的構(gòu)成譽為水;人類在發(fā)展的最初階段,生存方式是物質(zhì)的,“水生萬物,萬物復歸于水”,現(xiàn)實的構(gòu)成即為水,人類對物體的經(jīng)驗為我們將抽象的概念表達理解為“實體”提供了物質(zhì)基礎。在德波頓對愛情的描寫中,滲透著“愛情中現(xiàn)實的構(gòu)成是水”“愛麗絲的柔情就像水一樣”“愛麗絲和埃里克的相處需要水一樣的包容”這樣的實體隱喻。
實體隱喻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是容器隱喻,其實是把一些抽象的行為、狀態(tài)看作具體的、可觸摸到的、可感知的容器。小說中,愛麗絲對于人生的觀點,一派以樓梯為代表,另一派以滾筒式烘干機為代表。根據(jù)Lakoff和Turner(1989)的總結(jié),每個隱喻有始源域和目標域兩部分,隱喻的映射包括以下特征:
一、始源域圖示中的空缺被映射到目標域的空缺上
例如:人生的歷程是樓梯這個隱喻,正在上樓梯的人這一空缺映射到人生的經(jīng)歷者,其他的目標域空缺是由映射創(chuàng)造出來的。愛麗絲認為,“人生就好比上樓梯,慢慢地但不可阻擋地一直往上,朝著頂部一個幸福安寧的樓梯口爬去”。所以,將上樓梯過程中每一次“樓梯階層的跨越”這一空缺映射到人生的歷程中這一領(lǐng)域,意味著在人生中每一次挫折的戰(zhàn)勝,這就使我們必須在人生這一領(lǐng)域創(chuàng)造出“人生的樓梯”這一空缺。
二、始源域各部分的特征被映射到目標域的特征上
一個上樓梯的人有自身的強勢與劣勢,這會影響他向上的速度,這被映射為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面對各種問題的成熟處理和懵懂無知。因此,如果說一個人可以克服攀登階梯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其中的實體隱喻就是一個人可以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克服許多艱難險阻。
三、始源域向目標域的映射單向性特征
隱喻是由源域向靶域的單向、不可逆轉(zhuǎn)的映射過程。例如,在“愛的永久性是一座懸索橋”的概念隱喻中,我們可以把愛人比作過橋的行人,但絕不可以把每個過橋的行人比作愛人,這種映射的單向性是受恒定原則的制約。
“我們可以將愛的永久性比作是一座懸索橋,對愛情的承諾就像是支撐的橋塔,而冷淡的時間就像是兩個塔橋之間懸索的距離?!睈矍橹苯钦f明某人對某人一往情深??梢?,隱喻在認知中的作用是自發(fā)的,人們的思維方式已經(jīng)不自覺地將愛情直角和一往情深兩種事物相提并論。在此隱含著愛情是圖形的常規(guī)概念隱喻中,其中隱喻的意象圖式是潛藏在人類心靈深處的一種先驗的范疇,不是具體的視覺形象,而是空間關(guān)系和空間位移的動態(tài)類比表征。愛情是直線,予以無阻力的意象;愛情是直角,予以阻力下仍然堅持愛護彼此的意象;德波頓給予自然生動的隱喻意象,尊崇近代認知心理學提出的“心智的信息加工和符號運算”觀點,認為心智和身體其實是兩相分離的,人類的想法只是對于現(xiàn)實的內(nèi)在的心智表征。
Lakoff和Johnson等語言哲學家在《體驗哲學——基于身體的心智及對西方思想的挑戰(zhàn)》一書中也給出一些證據(jù),支持體驗是人們理解隱喻的基礎。通過對德波頓小說《愛上浪漫》中語言的解析,我們發(fā)現(xiàn)概念隱喻中實體隱喻的三個特征,始源域圖示中的空缺被映射到目標域的空缺上,始源域各部分的特征被映射到目標域的特征上,始源域向目標域的映射單向性特征。但是小說中語料收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主觀性,應將語料的范圍擴張開來,將認知隱喻學的理論應用于其他學科門類。
參考文獻:
[1]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阿蘭·德波頓,劉凱芳.愛上浪漫.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