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yè)學校課程改革要求中職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學習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日常生活和職業(yè)崗位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因此,作為引導者的教師首先應當擺正態(tài)度,以引導、學習、交流的態(tài)度去進行教學活動,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的氣氛,真正詮釋語文教學的意義所在。同時,在實施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探究能力和主動性培養(yǎng),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提高及個性發(fā)展,進一步激發(fā)中職生創(chuàng)造能力,使語文教學真正實現其價值追求。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研究性教學;多媒體教學
語文教學是提升學生語言類知識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過程,隨著中職新課改的不斷探索和中職新課程的穩(wěn)步推進,素質教育成為主題,這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目的和觀念,也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促進了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多元化呈現。中職生即將步入社會,這一階段他們渴望自主性和選擇性,他們希望得到更加實用的科學知識,他們已經不滿足于傳統的聽、說、讀、寫模式,他們所接觸到的信息量非常豐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課文的核心將課程學習聯系社會生活中的有關實際情況,通過以自主性、探究性、互動性的學習為基礎所形成的一種新型的多元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展開想象力,激發(fā)他們的靈感,不斷提高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興趣,最終鍛煉他們對事物的創(chuàng)新、改造能力,為走上社會打好基礎。
一、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多元化的重要性
隨著中職課程改革不斷深入,關于文化課程要求學得會、用得上的呼聲越來越響,如何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培養(yǎng)符合我國新時代發(fā)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已經成為職業(yè)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的問題。教學方法是語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傳統的語文教學大部分都是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其方式主要為老師說教,學生聽課,屬于灌輸性教學,學生在被動中學習。中職生處于與社會接觸的邊緣地帶,學習興趣本來就不如初中生和普高生,如果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更會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難以吸收語文知識,無法達到教學效果。因此,新課改背景下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必須改革,必須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造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環(huán)境,并隨著教學理論深入實際,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自主學習。
二、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多元化的呈現
1.融入生活化教學模式
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中職生由于有了一定的閱歷,其對生活的理解能力較強,語文教師可以采用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促進其對生活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夠讓其吸收教材知識,還能提高人文素養(yǎng)。教師要深挖教材,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比如教學《祝?!窌r,可先聯系《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給學生講講魯迅,講一講魯迅故居,講一講舊時的紹興,講一講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tài),這樣使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進入作品的環(huán)境,進而帶領學生研讀課文重點內容,分析人物形象,揭示課文主旨,琢磨教材的人文價值。
2.研究性教學
語文學科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從對語文課文的了解開始,結合課文的核心將課程的學習聯系社會生活中的有關實際情況來確定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專題,通過以自主性、探究性、互動性的學習為基礎所形成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在研究性教學推行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不少問題。諸如,這種學習方式鑒于老師或其他原因使得其適用性很小,以及這種學習方法并不適用當下的考試制度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這種改革式的學習方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從新課改語文教學目標看來,實行研究性教學對于中職生的學習、思考及發(fā)展是十分必要的。在《雷雨》一課中,為襯托壓抑的氣氛,將主題環(huán)境布局在陰霾之中:“開幕時,周樸園一人坐在沙發(fā)上讀文件,旁邊燃著一個立燈,四周是黑暗的。外面還隱隱滾著雷聲,雨聲淅瀝可聞……”這為學生在語文課文中情節(jié)、環(huán)境、塑造人物形象設置了研究性學習的情景,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不僅從側面描繪出了周樸園這個人的內心,也為即將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做了鋪墊。
3.多媒體教學模式
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是優(yōu)化語文教學過程、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改變了“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進行學習,可以對提供的問題、練習題進行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具有現代教育的思想,并能掌握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有關知識和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作為信息的提供者,采用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動態(tài)三維模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編寫教學課件、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學生則通過交互的活動來獲得與建構新的知識。將文學作品以形象的方式呈現在課堂中,通過教學內容的場景進行對比,以音樂渲染情境,以畫面再現情境,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對于學習興趣不太高昂的中職生來說,更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吸引他們自主學習。例如在教授《〈詩經〉二首》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電教媒體出示畫面,并配上一段曲調明朗、節(jié)奏輕快的音樂,讓學生聆聽老師誦讀,并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讓學生進行口頭描述,訓練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是必然的,中職語文課堂從教學理念到教育模式都應作出適當調整,才能創(chuàng)建適合中職學生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之路。因此,老師在課堂中應采用探究教學模式來實現教育形式的轉變,開放課堂,活躍課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符合時代要求的中職生。此外,老師還要運用良好的教學方式來尋求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并滲透人文理念,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他們的高尚情感和道德品質,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鄭文清.探討中職院校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J].教育百科,2011.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