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案例教學法在經(jīng)濟法教學中的應用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案例的實踐操作能力。探討了案例教學法應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應用案例教學法及其特征。
所謂案例教學法指的是在授課教師的引導下,按照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目標的要求,甄選典型案例,在課堂上分析所選案例,讓學生對案例有感性的認識與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教與學相互促進。經(jīng)濟法是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且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相關問題。抽象的法律知識不容易理解與掌握,學生覺得單調(diào)乏味,而案例教學能把抽象的理論知識簡化,方便學生掌握理解。
一、在經(jīng)濟法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典型案例分析,能把學生從乏味的法學理論學習中解脫出來。學生帶著興趣主動探尋法學知識的奧秘,保障教學的效果。另外,教師把認真篩選的案例呈現(xiàn)給學生分析時,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及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備課時所選的案例不是理論知識和簡單的事例相結(jié)合,而是需要通過思考,研究所提問題與案例內(nèi)容的邏輯關系。案例中的問題,都是為解釋實際問題而設置的。根據(jù)案例中的問題,學生去分析、剖析,在思考案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尋求答案。一些學生在思考中還會提出自己的見解。當有不同意見時,學生會爭論、辯解,教師及時解惑,提高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學生樂在其中,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2.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經(jīng)濟法教學的目的是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jié)合,便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實踐。案例教學法恰恰是能夠把經(jīng)濟領域的典型問題整理成形象的例子,根據(jù)案例的內(nèi)容設置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剖析案例,探索案例背后隱藏的法理。教師引導學生采取研討與爭辯方式解決案例所提問題,學生找出解決方案。在討論和爭辯中學生既能夠掌握法學知識,又能夠開闊眼界和思維,拓寬知識面。在這種教師和學生的良性互動中,真正達到教學相長。
3.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緊貼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目標選取案例,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假設自己就是案件當事人,在情景分析下,對撲朔迷離的案例梳理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對策。這種教學方法既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又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學生既增強了對法學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又提高了實踐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的特征
通過教學實踐,可以歸納出案例教學法的主要特征:社會現(xiàn)實性、有效針對性、正確引導性。
1.社會現(xiàn)實性
教學案例在編寫的過程中是以現(xiàn)實社會中的事實為基礎,折射出的是現(xiàn)實生活問題。因此案例具有客觀性、代表性等特征。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依據(jù)已掌握的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思考當時的情境,教師把案例角色分配給學生,在這種情景模擬下,學生根據(jù)案例情況進行實際演練,可以高度地貼近社會現(xiàn)實,在這種練習中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
2.有效針對性
運用案例教學法的目的是實現(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案例都是圍繞教學目的遴選出的,所選的案例都是針對教學內(nèi)容篩選出的。這樣有利于教師將所要教授的理論知識融入案例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具體案例來理解、掌握枯燥的法學理論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正確引導性
運用案例教學法的目的是積極引導學生思索與探討問題。通過實際案例教學,引導學生總結(jié)和反思,歸納成功的思維模式與解決方案,引導學生用開放性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剖析、判斷,最終解決實際問題。
三、在教學中如何應用案例教學法
實踐證明,正是因為案例教學法被廣泛應用于經(jīng)濟法教學,才使得枯燥的法學理論能夠輕松地被學生接受。因此,教師在備課中必須嚴格篩選教學案例,課堂上引導學生討論,及時總結(jié)討論結(jié)果,課下歸納案例分析報告,將抽象的理論變成形象具體的知識。
1.教師嚴格篩選案例
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進行案例教學的前提。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法學素養(yǎng),廣泛收集經(jīng)典案例。甄選針對性強的案例,將反映經(jīng)濟法理論知識的典型案例分享給學生,提高教學成效。
2.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是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或?qū)W生自由組合小組,針對案例中的爭議性問題讓學生進行剖析、辯論,提高學生法學素養(yǎng)敏感度,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及時記錄討論過程和總結(jié)討論結(jié)果
教學中教師要記錄學生在案例討論過程中的思路、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進行總結(jié)與評價,最后給學生確定的案例答案。要注意學生的分析思路是否正確,思考方法和解決方案是否恰當。教師指出案例討論中應用的理論知識、難點與重點,哪些問題需深入探討等。對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給予中肯的評價,激勵思維活躍的學生,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案例討論中。
4.歸納案例分析報告
歸納并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是案例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要對學生的分析、討論進行詳細的總結(jié)歸納,以加深學生對經(jīng)濟法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提升學生的法學綜合素養(yǎng)。
經(jīng)濟法是一門應用性強的法學課程,其中的定義、原則、規(guī)范、條例、制度等知識往往比較抽象,采用案例教學法可以將抽象的理論轉(zhuǎn)化成形象具體的知識,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法律理論的興趣,學生又可以把握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途徑。因此,案例教學法是目前較為科學合理的經(jīng)濟法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閆燕.淺談案例教學法在經(jīng)濟法教學中的應用.中國管理信息化:綜合版,2006(2).
?誗編輯 趙飛飛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