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東四五條窄窄的胡同,尋尋覓覓中恍然以為要闖入尋常人家的住宅了,卻抬頭看到“吾十”并不張揚的牌子。被說話細聲細氣的溫柔女孩引領進去,院子里已經(jīng)散散地坐了一些客人,他們是《iLOOK》本次線下活動從全國各地聚來的讀者。
因為有著前雜志主編和現(xiàn)“吾十”老板的雙重身份,院子的主人卡生為了準備這次讀者聚會花了不少心思。不光是保證菜式的挑選,還在飯前的交談中,為讀者們介紹了《iLOOK》近十年的發(fā)展歷程。
卡生辭去主編工作后,在北京胡同里尋到了這間小小院子,這是她為自己找尋到的新的生活方式。在北京生活了這么久,嘗遍了大大小小的云南餐廳,卻沒有一家能讓她吃到屬于家鄉(xiāng)的純正味道。于是,把地道的家鄉(xiāng)菜帶到北京,便成了這間胡同小院的主旨。
狹長的胡同邊,大門緊閉的深宅小院里,推門而入的那一刻,就走進了這隔絕現(xiàn)代車流嘈雜、人聲喧鬧的世界,也將喧囂的心隱遁了起來。你可以在這里找到任何關于“文藝”的消息,閑時看看攝影展、藝術展;興起時一起插花、做陶藝;晚上享用一頓正宗云南家宴,而后一起聽音樂、評戲劇……
待桌上擺好了午飯,老板昆明人的第三身份凸顯出來,為我們用最地道的視角介紹桌上的家鄉(xiāng)菜。同樣來自云南的師傅會選擇當日最新鮮的食材,根據(jù)時令季節(jié)選擇合適的菜品,這也使得菜品每天都不同,卻往往帶來驚喜??ㄉ鷭寢屪约译缰频呐D肉、家釀的梅子酒,以及讓人念念不忘的云南酸菜魚,絕對可以說是吃過的云南菜中最難忘的幾道。
如果問《iLOOK》十幾年的成長,積累的最寶貴的資源是什么,一定是我們最忠實的讀者伙伴:有特意從南方飛來參加這次小聚的、有相伴十幾年的老朋友、有懷揣著理想的年輕設計師,樂于感悟生活的各式讀者和我們一起組成了《iLOOK》的大家庭。
《iLOOK》從開始關注中國獨立設計師,到尋覓和倡導優(yōu)質生活方式,這期間經(jīng)歷了不少變化,最讓我們感到驕傲的,是我們的堅持:最開始雜志確立方向的時候,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可報道的設計師,而我們始終堅持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方向,堅持發(fā)掘越來越多的獨立設計青年,也伴隨著中國設計從起步到現(xiàn)在的蓬勃發(fā)展?,F(xiàn)在,《iLOOK》進化成了更關注生活、關注新一代年輕人,找尋和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的雜志。有位讀者說“這本雜志難得的是,里面文章讓人在不同的時間翻看,都能受到鼓舞和啟發(fā),都能體悟到不同的心得。不追隨時下的潮流,有自己的節(jié)奏”,我想我們依然做到了堅持。
主編洪晃曾說《iLOOK》是我們的一份分享,我們一直在尋找身邊的好東西、好人、好去處。這是《iLOOK》現(xiàn)在的關注點,但《iLOOK》一直未變的堅持,是希望所有有想法的人,無論是想讓更多人能嘗到家鄉(xiāng)菜,還是堅持自己每天的閱讀,甚至只是堅持去照料好一盆植物,只要堅持做你想做的事,就是屬于你自己的、最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