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luò)時代的流行語更替得越來越快,但總有些詞會被一直用著,它們是真正反映這個時代精神的詞,比如“人生贏家”。這個詞被用在“女巴菲特”的趙薇身上,也被用在我們身邊某個朋友身上?!叭松A家”往往有如下特質(zhì):事業(yè)有成、手頭有錢、愛情甜蜜、兒女爭氣、朋友貼心等等,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成功人士”的代名詞。
“人生贏家”的流行并不奇怪,因為這是一個成功學(xué)盛行的時代,而成功的標準也前所未有地復(fù)雜。大數(shù)據(jù)把我們每個人的參照系都變得更為廣闊,以前我們會把自己和周圍的幾十上百人比較,而現(xiàn)在我們每天都面對無數(shù)的陌生人。每個想在這個時代獲得社會承認的人,都會有意無意地希望自己有些地方能比別人強一點、好一點,而這個世界也不停地用各種方式告訴我們,怎樣的生活才是更好的生活。譬如樓盤的廣告語“成功人士住這里”“理想人生的棲居處”;譬如微博里熱傳的女碩士畢業(yè)照,面容姣好抱著可愛兒子,肚子里懷著二胎,旁邊還有多金愛人陪著;譬如新聞里的女明星,永遠光鮮亮麗不缺人愛,仿佛輕輕松松就可以擁有全世界。人們向他們投射自己的欲望,希望自己也能和他們一樣,成為人生的贏家。
人人都有成功夢,人人都想贏,不想輸他人一分,可是,我們是否想過這些人生贏家的標準是否真的合理呢?
關(guān)于普通人的成功夢,有兩部電影用不同的敘事手法講述了兩個相近的故事,體現(xiàn)出對人生贏家的不同理解。美國電影《百萬寶貝》和日本電影《百元之戀》,兩部電影都以“高齡”女拳擊手(超過30歲才入行)為主人公,都講述普通女子憑著自己的熱愛努力練習(xí)拳擊、改變自己的故事。在《百萬寶貝》里,女主人公麥琪,生于一個糟糕混亂的家庭,自己是個默默無聞的女招待,窮到只能把客人吃剩下的牛排帶回家當晚餐。她對拳擊的熱愛打動了著名教練法蘭基,并在其的訓(xùn)練下成為一名出色的女拳擊手,最終獲得拳擊冠軍。在影片結(jié)尾的決賽中,她在氣勢恢弘的音樂和燈光中出場,儼然英雄。雖然意外受傷,但她畢竟獲得了無數(shù)的勝利,是一個成功的拳擊手。
而在《百元之戀》中,32歲的女主角一子,是個無所事事只會和外甥玩游戲的臃腫女青年。被趕出家門后在百元店打工,被暴躁老板謾罵,被猥瑣同事強奸,還被男友拋棄,人生一塌糊涂。和麥琪一樣,她也喜歡拳擊并刻苦訓(xùn)練,但是,當她好不容易獲得參加比賽的機會時,賽場放的卻是百元便利店的浮夸音樂,她自嘲說自己“只值一百塊”,第一場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即使她拼盡全力還用上了最有力的左勾拳,還是輸了,電影以她哭著說“好想贏一次”結(jié)束。
這不是一個屌絲逆襲成為人生贏家的故事,而是一個屬于普通人的故事。我們的平常人生不就是這樣么?我們不也每天在各種各樣的境況里搏斗,總想贏一次么?辛辛苦苦做的項目,被老板一句話否決;總會遇到偏執(zhí)奇怪的同事,不知道如何與之相處;沒能在30歲前結(jié)婚,回家總會聽到父母的嘆息;好不容易結(jié)婚生了孩子,娃兒又不懂事……
我們原本希望平凡的一子也成為拳擊英雄,成為贏家,完成我們內(nèi)心深處那個咸魚翻身的夢想??上龥]有。但,她給我們另一種面對搏擊的方式——拼命的努力,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挽起亂發(fā)清爽利索地重新生活,把自己從一個肥胖宅女練成靈巧強壯的小獸。和一子一樣,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贏得聚光燈下的比賽、贏得陌生人的歡呼和掌聲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何過好每一天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與平庸人生的搏擊。在一子的故事里,我們看不到成功學(xué)的冷酷標準,看不到要人去扭曲自我而用力迎合的外在的“人生贏家”的標準,她想贏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艷羨贊許,而只是喜歡比賽結(jié)束時,與對手擁抱致意的感覺。
魯迅先生寫道:“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我們可以說,真正的贏家,不是順服于眾多成功學(xué)范本的人,而是敢于悅納平凡的人生,在真實生活里造就更強大自我的人。
(作者為哲學(xué)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