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師王澍:讓自己沉寂10年
2012年2月27日,中國建筑師王澍榮獲2012年建筑界的“諾貝爾獎”普利茲克建筑獎——從此,世界建筑殿堂上,有了中國人的姓名。
王澍1981年考入南京工學院建筑系,畢業(yè)前夕,導師特別叮囑他:“切忌急功近利,要守得住寂寞,多思索,多體驗,厚積薄發(fā)。”畢業(yè)后的整整10年,他沒有參與任何一座房子的建造,放棄了很多唾手可得的賺錢機會,一直扎根于文化的吸收與探求中,和最基本的實踐中。在此期間,他常常與工匠們一起工作,在實踐中獲取經驗,充分發(fā)掘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價值和經濟實用性,從各地的拆房現場收集了700多萬塊不同年代的舊磚棄瓦。這些積累,終于成就了《瓦園》的驚艷出世。
此后,王澍一發(fā)不可收,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中國美院象山校區(qū)、寧波歷史博物館等系列經典建筑相繼問世。這些作品,讓西方的建筑權威人士毫不吝嗇地將普利茲克建筑獎破天荒地頒給了中國人。得知自己獲獎后,王澍表示:“我突然意識到那沉寂的10年是多么重要,看來真誠的工作和彌久的堅持一定會有某種結果。”
多維解讀
1.厚積薄發(fā)。鳥兒要想飛得更高,必須花大力氣練就一雙堅硬的翅膀;樹木要想長得茂盛,必須在根部積聚大量的營養(yǎng);人要想成就大的事業(yè),必須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里積累豐富的學識。中國建筑師王澍用10年的時間為未來積聚能量,終于迎來了一座座頂級建筑的問世。如果他畢業(yè)之后就急急忙忙投入到建筑設計中,設計出來的作品就會少了10年的思考和沉淀,就不會彰顯出豐厚的文化底蘊,就難免被打上“普通、平庸”的烙印。
2.守住寂寞,切忌急功近利。當今社會,很多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很少有人能耐得住寂寞,眼睜睜地看著掙錢的機會流失而不為之心動,但王澍做到了。畢業(yè)后,他一直謹記導師的教誨,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為設計高質量的建筑積聚了能量。
3.成功在于堅持。王澍的成功,是10年積累的爆發(fā),更是十年如一日堅持的結果。10年里,他一直恪守自己的建筑理想,為設計出理想的作品而默默堅持。他的成功證明:成功沒有捷徑,唯有腳踏實地,點滴積累,默默堅持。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只要堅持,即使天資不好,也能到達成功的彼岸;反之,即便天資聰慧,如果缺少堅持的毅力,也會半途而廢,貽笑大方。
4.成功沒有捷徑。當今中國,無論在商業(yè)還是學術領域,許多人都在追求成功的捷徑,好高騖遠,內心浮躁。但任何想求得事業(yè)速成的想法,都是錯誤的,真正做學問、搞事業(yè)要學會沉下去,沉得越久,將來才能飛得越高。我們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后都隱藏著辛酸的奮斗故事。成功的路上沒有“速成法”,唯有腳踏實地,不斷積累。
適用話題
厚積薄發(fā)、守住寂寞、成功在于堅持、成功沒有捷徑
周仰杰:跪下去的世界大師
周仰杰是已故英國王妃戴安娜的御用鞋匠,他打造了Jimmy Choo這個與香奈兒等名牌鞋子齊名的世界品牌。在制鞋領域里,周仰杰堪稱世界級大師。
有一次,香港某電視訪談節(jié)目采訪他。節(jié)目錄制結束后,回休息室時,女主播邊走邊問他:“晚上我要參加一個派對,您說我該穿什么樣的鞋子去呢?”聽到咨詢,他馬上站住,仔細打量女主播的雙腳。忽然,他不顧身著筆挺的正裝,雙膝一曲,跪在地毯上,俯身低頭,趴在地上,用手仔細測量著女主播的腳長,并伸手拿過紙筆,認真記錄著,勾畫著,然后,從鞋子的款式選擇和色彩搭配等方面,向女主播提出了詳細的建議。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神情專注,動作專業(yè),完全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
后來,在節(jié)目中女主播說:“或許,正是因為多年以來肯于這樣俯身低頭,保持一絲不茍、兢兢業(yè)業(yè)的專業(yè)態(tài)度,周大師才最終打造了Jimmy Choo這個美麗、優(yōu)雅而又尊貴的世界品牌。”
多維解讀
1.態(tài)度決定一切。對事情有端正的態(tài)度,對事業(yè)一絲不茍,就一定能有所建樹。在制鞋領域里取得卓越成就的大師周仰杰,就是憑著對工作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獲得成功,博得美譽的。當女主播問他穿什么樣的鞋子參加派對合適時,他馬上專注地測量,設計,這種兢兢業(yè)業(yè)的專業(yè)態(tài)度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2.敬業(yè)。周仰杰伏在地上測量鞋子折射出的精神,是敬業(yè)。諸葛亮為了蜀國復興大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也是敬業(yè)。只有敬業(yè),才能樂業(yè),才能把所有的聰明才智奉獻出來,才能把事情做好。
3.謙遜。有很多人,取得成績后沾沾自喜,目空一切;而有些人,即使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仍謙遜平和,繼續(xù)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周仰杰作為已故王妃戴安娜的御用鞋匠,已經是享譽全球的大師,但他依然肯躬身,低頭。這體現出的,不僅是對工作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不僅是敬業(yè)奉獻的品質,還有謙遜平和的胸懷。常言道:“謙遜的人十有九成,自滿的人十有九空?!彼谌〉煤贸煽儠r不自滿,再接再厲,才使自己的事業(yè)更上一層樓。
適用話題
態(tài)度決定一切、敬業(yè)、謙遜
托馬斯·薩金特:淡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還記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紐約大學教授托馬斯·薩金特及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西姆斯嗎?托馬斯·薩金特有一個古怪的習慣:給學生授課或準備講義時,絕對不允許有外界干擾。一天,正在家里準備講義的他,不得不接起了已經第三次響鈴的電話,他不客氣地喊了一句:“你一次次打來煩不煩?”電話那頭是一個溫柔的女聲:“不好意思,請問您是托馬斯·薩金特先生嗎?這里是瑞典皇家科學院。感謝您為世界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所作的努力,您在宏觀經濟中因果關系的實證研究上取得的成果令人矚目,所以我們把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您?!?/p>
“好的,謝謝,我還要準備講義呢?!彼_金特說完就掛斷了電話。
半個小時后,講義弄好,薩金特匆匆乘地鐵趕往學校講課。臨出門,他平靜地告訴妻子:“親愛的,我好像得了諾貝爾獎。”
多維解讀
1.淡定的心境。淡定是一種美德,成功時,我們要有淡定的心境和謙卑的胸懷,這樣才不會在成功的光環(huán)里迷失自己。托馬斯·薩金特憑著自己在經濟領域里的研究成果,獲得了諾貝爾獎。他得知這一消息時,沒有表現出欣喜若狂,更沒有到處炫耀,而是繼續(xù)準備講義,只是在上班臨走時才平靜地告訴了妻子。他在榮譽面前表現出來的冷靜和淡定,是一種把成就視為過往的睿智。
2.專注。托馬斯·薩金特在準備講義時,非常專注,這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只有專注,才能把聰明才智發(fā)掘出來,從而把事情做得更好。反之,懷著浮躁的心態(tài)去做事,對事情的理解和探究只能流于表面。荀子的“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道出了專注與浮躁的利弊。像蚯蚓那樣專注一心,而杜絕螃蟹的浮躁,沉醉于自己喜歡的事情里,一定能取得佳績。
3.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擺脫塵世的名利誘惑,超然于物外,以淡然的心態(tài)對待榮譽和功名,完全沉浸在對事業(yè)的追求中。托馬斯·薩金特獲得諾貝爾獎后,只是平靜地告訴妻子這一消息,他對待榮譽的這份從容,讓他的精神達到了極高的境界。視名利如水,就不會被其束縛住手腳,限制前進的腳步;視榮譽為過往,就會在追求事業(yè)的路上繼續(xù)前行?!皩櫲璨惑@,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些千古名言,都是對境界最好的詮釋。
適用話題
淡定的心境、專注、境界
靈機一動
歐洲有個書店有三種書積壓甚多。推銷員靈機一動,把其中一種書送給總統,看看總統有何感受??偨y忙于公務,只得禮節(jié)性地回了一句:“此書不錯。”書店立即為這種書做廣告:總統最喜歡的書!這種書很快銷售一空。不久,書店又把第二種書送給總統,總統怕被人利用,就沒好氣地說:“此書糟透啦!”不料,書店也立即為這種書做廣告:總統最討厭的書!這次比上次更管用,人們紛紛搶購,要看看“總統最討厭的書”究竟是什么樣子。第三種書送到總統手里,總統一言不發(fā),誰知,這又成了書店的廣告——“總統懶得看一眼的書”。至此,積壓多年的三種書全部脫銷。
多維解讀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什么時候也不要輕言放棄,看似無路可走的迷局中往往隱藏著通往成功的康莊大道。善于從山重水復中尋找到轉折點,你就會到達柳暗花明的新境地。
2.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幾種滯銷的書靠與總統結成的各種緣分而成功脫銷。如果書店的營銷思路僅僅圍繞著宣傳圖書本身的內容或者包裝,結果肯定不盡如人意。成功的道路往往不止一條,很多時候,一件事情的成敗往往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看似與它無關的事物上,這需要你發(fā)散思維,思路靈活,也許成功的金點子就在這些“旁逸斜出”的思路上。
3.轉換思路明確目標。一般情況下,當我們遭到拒絕的時候,是什么心情?會怎么反應?灰心喪氣,勃然大怒?但自信樂觀的人、聰明的人不這樣,他的思想脫離了各種各樣的情緒,完全集中在自己的目標上——我要的不是發(fā)泄情緒,而是利用這難得的機遇達到我的目的??峙戮瓦B總統本人也想不到,連他的批評和沉默都可以成為推銷員最成功的廣告!天才的推銷員就是這樣修煉成的。
適用話題
不輕言放棄、發(fā)散思維、轉換思路、目標明確
心算家也被難住了
哈特是著名的心算家,最擅長別人說完問題就立刻給出準確的得數,從無失誤,一天,哈特照例表演心算能力,不斷有人上臺出題,他都輕松搞定。后來一個看起來很憨厚的女士走上臺來出題:“一輛公交車上有45個人,第一站下了8個人,上了10人。”這不是弱智題嗎?哈特輕蔑地笑了笑?!跋乱徽居窒铝?人,上了15人。再下一站下了11人,上了4人。再下一站下了10人,上了13人——”女士頓了頓,哈特大度地說:“你慢慢說,還有嗎?”“當然?!迸拷又终f了一串數字。哈特不屑地撇撇嘴說:“就這樣嗎?我可以說出答案了嗎?最后車上還有——”女士打斷了哈特的話:“我的問題不是算車上還有多少人,而是這輛車到底停了多少站臺?”哈特一下子呆住了。
多維解讀
1.思維慣性。人總有思維的慣性,如不克服這種慣性,就是最偉大的心算家也可能失算。我們需要時常檢查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對人對事的思維拐進了死胡同沒有。走熟路并非總是好事,試試走走生路,也許就能另辟蹊徑。
2.偉大與普通。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不要總被“大”“最”之類的字眼迷惑,這位普通的女士難倒了最偉大的心算家,只是因為她了解人的心理,深知人的思維的弱點,所以才敢于挑戰(zhàn)最偉大的心算家。
適用話題
思維慣性、偉大與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