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從日本旅游歸來,奉上伴手禮——一盒唐招提寺的天平香。欣喜之余隨口問了句:“去唐招提寺是為了瞻仰鑒真?”朋友也隨口回了句:“鑒真是誰?”
鑒真是誰?鑒真是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唐開元天寶年間的高僧。鑒真55歲那年,答應了日本留學僧的邀請東渡扶桑弘法。在未來的11年中,他六度渡海,歷經(jīng)生死劫難,終于成功抵達日本時,雙目因為鹽性海風的侵襲而失明。唐招提寺便是鑒真抵達日本后,于奈良親自主持修建,寺院內(nèi)至今仍供奉著鑒真的坐像。
旅游是非常私人化的活動,有人喜歡歷史古跡,也有人喜歡自然風光,更有人將旅游簡化為單純的一個字“買!買!買!”不過,對于今天的中國人來說,也許去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旅游,都不像去日本那樣,會遭遇各種口誅筆伐。連馬桶蓋這樣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往往會在逢年過節(jié)之后,成為人們唇齒間最生動的談資。該不該去日本和去日本我們究竟應該游什么?這居然成為了一個令許多國人糾結(jié)的問題。
個人以為,國人前往日本瘋狂采購各種器物乃人之常情。物美、價廉,這屬于主婦經(jīng)濟學的范疇,完全不必上升到政治學的高度。當然,在購買日本精美器物、賞覽秀麗自然風光、感受城市文明程度的同時,其實對于中國人來說,還有更多有價值的東西值得流連。
比如鑒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的金堂從一千多年前的中國盛唐一路走來,有著古樸的單檐歇山頂,屋頂?shù)膬啥?,曾?jīng)安裝著巨大的從唐朝專門運送到日本的唐式鴟尾。
鴟尾是中國古代建筑屋脊上的神獸造型。在西安的大明宮遺址公園博物館中就陳列著幾只新近發(fā)掘出來的唐代鴟尾。它們形制巨大,但線條流麗,在屋脊之巔,為莊重含蓄的單檐歇山殿堂平添了幾許靈動。只可惜,唐招提寺金堂上的鴟尾因為是瓦制,早已破損,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是多次修繕替換過的。
圣武天皇天平年間的日本佛法興隆,但佛教界沒有一位具備三師七證可以授戒的高僧,又因大批流民混入佛教界,使得佛俗混亂,綱紀大墜。于是,日本佛教界求助于大唐高僧鑒真,希望他能東渡弘法傳戒。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東渡日本難如登天、百無一至,很多僧人都望而卻步,只有鑒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日本留學僧的邀請。
鑒真?zhèn)鹘鋾r,日本的天皇、皇后、皇太子都次第登壇受菩薩戒,這是日本佛教史上正規(guī)傳戒的開始。后日皇將故新田部親王舊宅送給鑒真作為建筑伽蘭之用。鑒真即指導弟子們開工建筑,兩年后落成,即“唐招提寺”。在當時的日本,奈良的東大寺堪稱“國立大學”,唐招提寺便是“私立大學”,更因為鑒真的緣故,唐招提寺的權(quán)威遠高過東大寺。
日本著名的作家井上靖為鑒真東渡扶桑弘法寫過一部小說。這部小說名為《天平之甍》。天平,即指日本圣武天皇天平年間。而“甍”意為屋脊之巔,是古代建筑物的最高處?!疤炱街笔侨毡疚幕鐚﹁b真的最高評價,認為他帶給日本的佛教文化代表了天平時期日本文化的最高境界。
中國與日本一衣帶水,盛唐之時,日本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全面學習中國。經(jīng)過了一千多年的歷史變遷,在無數(shù)的天災人禍兵燹之后,能遺留到今天的唐代木構(gòu)殿堂,在中國僅余四處,皆在山西境內(nèi),其中有著名的五臺山南禪寺正殿和佛光寺正殿。而這四座建筑的建造時間都晚于唐招提寺金堂。難怪,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曾感慨:“對于中國唐代建筑的研究來說,沒有比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鑒了?!?/p>
一千多年前,鑒真的弟子們曾苦勸鑒真,希望他能留在大唐。“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jié)來緣?!毙≌f《天平之甍》中,鑒真借此四句勸說弟子,決意東去弘法,終于將佛教戒律帶到了日本。
今天,無數(shù)中國人躑躅在日本大街小巷,拖著沉甸甸的行李箱。無論旅游的目的為何,但愿他們的心中也有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將一份盛唐的遺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帶一點回來。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