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省級、市縣三級政府稅種布局之外,稅和稅之間的此消彼長、大稅小稅的角色定位,觸及本輪稅制改革的更深層次。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完善稅收制度部分中,“逐步提高直接稅比例”是緊跟在完善地方稅的第二項內容。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個人所得稅改革。由于事關每一個微觀個體的切身利益,個稅改革或將成為本輪稅改以來,繼“營改增”之后的又一大看點。
稅種結構之困
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將財政納入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而稅收制度作為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huán),如何體現“現代”二字自然成為更高的改革目標。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看來,現實可能十分嚴峻,稅收收入結構和稅收來源結構共同反映了這一點。
先看稅收結構。我國直接稅收占整體稅收收入的比例較經合組織國家低。間接稅占比偏高、直接稅占比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稅收自動穩(wěn)定器的作用,對政府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能力和經濟社會轉型帶來一定影響。
再看稅源結構。2013年我國各類企業(yè)所繳納的稅收,達到全年稅收總額的90%,而自然人納稅額不足10%。
這兩個結構讓中國的現行稅制凸顯兩個特點?!耙皇情g接稅比例過高,直接稅比例過低?!备吲嘤抡f。二是大部分稅收走企業(yè)這個“出口”,而難以觸及自然人。
所謂間接稅,也就是納稅人可以通過商品價格,把稅負轉嫁出去,人們只要購物,便會不可避免地承擔這筆稅。而間接稅并不會像個稅一樣具有選擇性,對高收入者多征、對低收入者少征。
這意味著,如果恰恰是生活必需品的稅負過高,那么就對低收入群體帶來了不公平:雖然他們的收入可能還沒達到個稅起征點,但實際上卻承擔了較高的稅負。
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李繼鋒表示,目前我國最終需求的平均稅收負擔率大約在12.4%?!霸谖覀兘y(tǒng)計的42個行業(yè)中,有16個行業(yè)的稅收負擔超過這個平均水平,大部分與居民衣食住行密切相關,比如汽車、成品油、交通運輸設備、金融服務、食品?!?這兩個特點可能給低收入群體帶去不公平。
“提直”緊迫
眼下,稅制改革行至中盤,間接稅減稅的效果愈發(fā)明顯。如果營改增如期推進,至今年年底僅這一項改革的減稅規(guī)模就會超過 5000億元。折讓提高直接稅比例的緊迫性越發(fā)明顯。
“如果直接稅沒能相應增上來,穩(wěn)定稅負的改革前提就會被打破?!备吲嘤卤硎?,這不僅會讓財政收支更緊張,還可能給如期推進營改增又設置了一道障礙。
按照目前規(guī)劃中的稅種圖譜,可以達到“提直”目標的稅種主要是兩類,企業(yè)所得稅以及自然人直接稅。
由于來自于企業(yè)的稅收在我國稅收總額中的占比已經高達90%,因此,所謂提高直接稅比重,也就可以理解為增加自然人直接稅,包括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和遺產稅三個稅種。
開征遺產稅雖然是大勢所趨,但要經歷從零到有的過程,短期內難以指望;而房產稅雖然從2011年起就開始在上海、重慶率先試點,但多年來并未有實質性進展,短期內也難見突破。
如此一來,“提高直接稅比例的重任,就直接關系到個人所得稅改革了。” 社科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
個稅怎么改
《財經國家周刊》從國稅總局人士處了解到,個稅改革方案今年內有望出臺。
“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方向非常明確,是綜合與分類相結合。”上述國稅總局人士透露。正在研究中的改革方案是采取“兩步走”戰(zhàn)略,第一步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等項目綜合,歸為勞動性所得,叫做“小綜合”。第二步是把財產性所得納入綜合征稅的范圍,實現“大綜合”。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未來,綜合征收的稅目將集中于個人經常性收入,除了“小綜合”三項外,還包括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財產租賃所得等。綜合征收的部分適用超額累進稅率。
對其他臨時性收入,例如轉讓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等,則維持目前分項征收的方式。
從分類計征、到“小綜合”,再到“大綜合”,意味著將有更多的所得稅稅目以及更多的個人收入,將采取超額累進稅率。
“因而,在超額累進稅率的框架下,由分類轉為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這一過程,對于個人所得稅收入規(guī)模絕對是一種增稅效應?!备吲嘤卤硎?。這一點對于那些各項收入加起來達到高收入水平的人們,可能更為明顯。
調整級次和稅率,是本輪稅制改革的另外看點。據記者了解,個稅級次上,本輪改革將由7級并到6級或5級。稅率方面則面臨一大爭議,集中于45%這一最高邊際稅率如何調整。
“個稅改革的專家組有上調、下調兩種意見。”上述國稅總局人士表示。上調派認為,我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個人所得稅在調節(jié)國民收入上理應發(fā)揮更大作用。
而下調派則認為,45%的最高邊際稅率在全球范圍來看也是偏高的,不利于吸引國際人才。過高的邊際稅率可能讓結果與初衷背道而馳:高稅率會造成富人惡意偷逃稅,如果稅率適當下調,總稅額反而會有所提高。
此外,個稅稅前扣除項目可能也將有所調整。有專家建議,費用扣除標準應考慮將教育、醫(yī)療和住房方面的支出作為調整扣除標準的一個依據,還應納入家庭贍養(yǎng)系數對稅基做出差別化的扣減。同時,應將個稅的費用扣除標準與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掛鉤,進行定期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