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5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8882(2015)09-124-01
教了這么多年學,我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在所有的游戲課上,最讓孩子們感興趣的莫過于給孩子們講故事,因為生動有趣、積極健康的故事,就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孩子的心。我想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以期能夠得到所有“孩子王”的認可。
首先,我想談談孩子們?yōu)槭裁磳适氯绱烁信d趣,我想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童年都與故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故事中錯綜復雜的情節(jié),廣泛的涉及范圍,神奇的人物關系等,正好滿足了孩子們豐富、天真的想像與好奇。正由于如此,所以大多數(shù)孩子對故事十分感興趣,不僅在故事中學到了知識,還認知了道理。很顯然,一個能夠被孩子們接受的故事不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有助于發(fā)展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那么我們在給孩子講故事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我覺得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精選不同能力層級的故事
故事的種類很多,但并不一定都適合孩子聽。我們應選擇那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故事來講。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選材也不應該一樣,給二三歲的孩子講,要選擇那些主題明朗,愛憎分明,情節(jié)簡單,人物單一的故事,而給五六歲的幼兒講,則要選擇情節(jié)比較復雜、曲折的故事,否則,給小的講復雜的故事,他們聽不懂,給大的講簡單的故事,對他們又沒有吸引力。這樣反而適得其反,弄巧成拙。
二、把好會說話的肢體語言
給孩子講故事時,肢體語言是不可少的。因為孩子們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在認識上也多是感性認識,所以當你借助手勢、表情、動作、眼神等肢體語言來表達故事意思時,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情節(jié),增強印象,并給孩子一種親切感,因而你的故事也就更能受到孩子的歡迎。
三、鼓勵孩子多開口多說話
一個故事講完了,可圍繞故事給孩子提出幾個問題。如:講完《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你可問孩子:“孔融把大梨送給了誰?”“孔融自己吃了個什么樣的梨?”……這樣既能幫助孩子記憶故事情節(jié),鍛煉思維能力,又可以使孩子開口,鍛煉他的口語表達能力。而當孩子對你講的故事有了一定的記憶和理解之后,你就應該讓他自己試著講述,忘了的地方給他提示,讓他接著講下去,這樣無疑會鼓勵他講故事的積極性,天長日久,這對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也就不會出現(xiàn)前面我們所說的那種讓孩子們復述卻無法完成任務的尷尬局面。
在完成了這一任務之后,我們在實施故事教學時,必須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能力方面的引導,那么又如何在故事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們的能力呢?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培養(yǎng)孩子對詞語的理解能力,加深詞匯記憶。
在傾聽故事的過程中,首先要培養(yǎng)的是孩子對故事中詞語的理解能力。只有讓孩子理解故事中的語言,知道故事里形象意味著什么,才能激發(fā)孩子傾聽故事的欲望。這就要求我們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邊講邊作解釋。特別是對年齡小,詞匯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孩子,一方面可以結合本地方言進行解釋,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肢體語言進行解釋。
第二,培養(yǎng)孩子對語言的概括能力,加強語言訓練。
如果只讓孩子聽故事,而不試著讓他們講故事,就不能很好地發(fā)揮故事的作用。孩子在傾聽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內容,記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這時可以讓孩子兒嘗試著復述故事。起初,教師和家長可以用提問的形式,幫孩子回憶故事的重要情節(jié)及發(fā)展過程,把握好故事的整體。但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要盡量讓孩子自己組織語言,概括性地復述故事內容。當孩子基本掌握故事內容后,就可以讓孩子自己組織語言復述故事了。
第三,培養(yǎng)孩子對事物的想象能力,引進創(chuàng)新機制。
當孩子聽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難時,他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決,結果怎樣?這時,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提問,讓孩子展開想象,思考解決的辦法,也可以通過語言引導,讓孩子說出正確的答案。
第四,培養(yǎng)孩子對美的認知能力,注入審美情趣。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它能培養(yǎng)孩子的品質與情操。孩子在故事中認知道理,反思自我,教師與家長應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區(qū)分好壞,讓孩子說怎樣做才對。在故事《懂禮貌的好孩子》中,孩子在大人的引導下能正確區(qū)分小貓懂禮貌,小狗不懂禮貌,我們要向小貓學習,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故事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而且能陶冶孩子的情操。
綜上所述,正由于孩子們對故事有如此濃厚的興趣,再加上故事所承載的內涵又比較豐富,所以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契機,充分利用故事的教育功能,讓故事發(fā)揮出更大的更有效的作用,讓故事陪伴著孩子的童年,讓孩子在故事中學習、成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