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平均數(shù)、巾位數(shù)和眾數(shù)都是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集中趨勢的重要數(shù)值.由于平均數(shù)能夠把一組數(shù)據(jù)中的每一個數(shù)據(jù)都牽涉到,所以平均數(shù)也是衡量一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水平的最重要的依據(jù).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有時候還會遇到以下的平均數(shù)“趣題”,
例l 商店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水果糖各300斤.銷售時,甲水果糖定價10元2斤,乙水果糖定價10元3斤.售貨員小李嫌麻煩,他認為,既然賣甲水果糖2斤,乙水果糖3斤,合起來是5斤,共20元,平均每斤水果糖4元,不如把甲、乙兩種水果糖混合后按4元一斤賣,經(jīng)理知道后,批評了他,說他不懂平均數(shù)的計算,這樣賣會少得100元錢的.小李百思不得其解.清你解釋一下.
解析:我們不妨替小李算一筆賬:銷售時甲水果糖10元2斤,平均每斤5元,300斤甲水果糖能夠賣5x300=1500(元);乙水果糖10元3斤,平均每斤,300斤乙水果糖能賣斤水果糖共能賣2500元,若按小李的賣法,4x600=2400(元),所以少得了1000元.
例2 一個人騎白行車過拱橋,上橋的速度為每小時12千米,下橋的速度為每小時24千米.上下橋所經(jīng)過的路程相等.中間沒有停頓,求此人來回一趟的平均速度.甲同學的解法:平均速度為(12+24)÷2=18(千米/時).乙同學的解法:平均速度等于總路程除以總時間.假設上橋路程為s千米,則上橋時間為小時,下橋時間為小時,所以來回一趟的平均速度為.請問:誰的解法正確?
解析:顯然,甲同學的解法錯了,他的錯誤在于把求平均速度當成求“兩個速度的平均數(shù)”來計算.這里讓求的是平均速度,故只能用速度的定義來求,而不是兩個速度的平均數(shù).
請同學們結(jié)合上面的內(nèi)容,解決以下問題:
1.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其中上坡路程占總路程的,下坡路程占總路程的上坡時的速度是2米/秒,下坡時的速度是3米/秒,則汽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一人騎自行車要走2千米的路,上山及下山各1千米,且上山時的平均速度為每小時15千米.問:當他下山走第二個1千米的路時速度要多快才能使全程的平均速度為每小時30千米?
3.如果3只貓在3分鐘內(nèi)捉了3只老鼠,那么要在100分鐘內(nèi)捉100只老鼠,需要用多少只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