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強大的國家,必須要有強大的海軍。近年來,中國海軍大型中華神盾艦從近海走向深藍,使得中國在維護海洋權益中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而引領海軍現代化建設走上新航程的,就是中國兩代導彈驅逐艦的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鏡芙。
造艦報國恩
潘鏡芙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在他七歲那年戛然而止。日本侵略中國的戰(zhàn)火燒到了他的故鄉(xiāng)浙江南潯,潘鏡芙跟著家人逃難。在逃往上海過黃浦江時,潘鏡芙看到江上全是外國的軍艦和大船,我們國家的一艘也沒有。他聽到父親和舅舅在議論:“我們中國沒有軍艦可以抵擋日寇,只能任人宰割!”“爸爸,為什么我們沒有自己的海軍?”潘鏡芙不解地問父親。父親愛惜地摸著他的頭說,你要好好讀書,將來給我們國家造自己的軍艦。
從浙江大學畢業(yè)后,在工作的第一年,潘鏡芙負責上海電機廠汽輪發(fā)電機車間設計,成功制造出水內冷汽輪發(fā)電機。三年后,他調往艦艇設計部門。這段時間,他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又學習了金屬加工、動力供電、通風取暖等學科理論并付諸實踐,為以后擔任艦艇總設計師儲備了豐厚的知識。
為適應洲際導彈全程試驗海上護航警戒的需要,中央軍委批準自行研制第一代導彈驅逐艦西安艦,36歲的潘鏡芙受命主持總體設計工作。
潘鏡芙和一大幫年輕設計人員抱著為國爭光的信念,夜以繼日地工作著。設計工具是直板、直尺、圓規(guī)這些最原始的工具,計算數據就靠一臺常出故障的手搖式計算機。對照著從前蘇聯購買的圖紙,潘鏡芙帶著設計人員們忍著夏日的高溫、冬日的寒冷,歷時兩年多才完成設計圖。
西安艦的設計是參照蘇制驅逐艦進行的。蘇制驅逐艦沒有導彈系統(tǒng),因此,潘鏡芙在原艦106米的長度基礎上加長了6米,為兩個導彈發(fā)射器留出位置。但裝上導彈后,一系列問題產生了:發(fā)射導彈時所帶來的高溫、高壓和超級大的后坐力,對船身的穩(wěn)定造成了破壞性的影響。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里,潘鏡芙帶領設計人員進行了艱難的技術攻關:通過試射,尋找導彈發(fā)射的最佳位置;發(fā)射器周圍產生高溫,就加厚周圍的鋼板,設立防護欄;發(fā)射導彈過程中產生的高壓也通過改進鋼板的構架和周圍結構來緩解。
歷經五年時間,西安艦制作完工并交付使用。此后兩年多,潘鏡芙與一幫設計師一直呆在船上,檢驗艦艇的各項技術參數?!拔靼才炆嫌袔装倜俦麄兌加凶约旱匿佄?,可我們設計人員沒有。白天做實驗時我們就上船,到了晚上,我們就住在岸上的旅社里,或者老百姓家里?!迸绥R芙記憶最深刻的是暈船,他每次上船前都要買好多餅干和咸菜。遇到風高浪急,潘鏡芙就嘔吐,有時連黃膽都能吐出來。吐完了,就吃點餅干,再吐,再吃點咸菜。終于,經過測試,各種技術參數均達到設計要求的西安艦正式交付海軍。
藍水海軍夢
1985年2月,在一次中美海軍軍事交流會議上,一名美國海軍上將觀看了西安艦的武器系統(tǒng)后,對潘鏡芙說,這就是你們最先進的導彈驅逐艦?我認為這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古董。潘鏡芙深受刺激,他向國家軍委上書,要求建造新一代導彈驅逐艦。當時公認的先進導彈驅逐艦有四個要素:有防空導彈,有艦載反潛直升機,有互不干擾的衛(wèi)星通信,有燃氣輪機。同年7月,潘鏡芙擔任了我國第二代導彈驅逐艦的總設計師。
首先解決衛(wèi)星通信問題,這在我國水面戰(zhàn)斗艦艇上是第一次,潘鏡芙格外重視。通信設備裝艦后第一次調試,發(fā)現雷達和衛(wèi)星通信互相干擾十分嚴重。潘鏡芙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每天晚上翻閱專業(yè)書籍,查看同類艦艇的相關資料,尋找干擾源原因和途徑,提出改進的措施。當時正值酷熱的夏天,已經60歲的潘鏡芙穿梭在上海、南京、石家莊的科研院所里,每天要看上萬次試驗結果。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幾次海上聯合調試總是不理想,有人對潘鏡芙說,這個問題,英國人研究了幾十年都解決不了,我們才搞了幾個月,什么時候能成功呢?潘鏡芙什么話也沒有說,他又組織了幾個聯合攻關小組,親自參加每周的匯總報告會,分析抗干擾效果不佳的各種可能原因,把它們排成隊,然后一條條一點點進行測試,終于在數千條的可疑原因中,發(fā)現了新的干擾源。他興奮地大聲說:“這個間諜終于被我們抓住了,這下有辦法對付了!”潘鏡芙直起身,向窗外望去,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有多少個這樣的不眠之夜,他已記不清了。潘鏡芙破例地宣布,中午讓食堂加菜,然后放一天假,大家都好好地睡一覺。幾天后,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出臺,再次進行調試,衛(wèi)星通信和雷達同時開機,干擾源消失了。
時光飛逝,在十年的時間里,潘鏡芙帶領設計人員,邊造艦,邊改進,1994年,凝聚著眾多科研設計人員心血的中國新一代導彈驅逐艦首艦正式交付中國海軍使用,舷號112,命名為哈爾濱號。在新一代導彈驅逐艦設計建造中,潘鏡芙創(chuàng)造了幾個第一:第一次跨越了蒸汽動力,實現柴燃聯合動力;第一次實現了艦艇的隱身功能;第一次跨越武器的單機單控,實現了對海、對空綜合反潛作戰(zhàn)的集中指揮和分散控制。在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系統(tǒng)和電磁兼容等新技術領域都有了重大突破。
1997年2月20日由“中華第一艦”112號和166號導彈驅逐艦及南運953號補給船組成艦隊,從湛江港出發(fā),進行中華民族有史以來首次環(huán)太平洋洲際遠航。在98天中,艦隊總航程2.4萬多海里,期間遭遇8級大風和9級陣風,浪高6米,在驚濤駭浪中持續(xù)航行了15個晝夜。抵達美國西海岸圣迭戈美國海軍基地的四天中,有五萬美國居民、海軍和華僑爭睹“中華第一艦”的英姿和中國海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風采。一位華僑拉著潘鏡芙的手,哭著說:“祖國強大了,我終于在有生之年看到我們國家有了強大的海軍?!?997年5月26日,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將軍在遠航歸來的首艦上,親切地稱呼時齡67歲的總設計師為“老潘”,看到潘鏡芙步履穩(wěn)健,精力充沛,劉將軍高興地說:“老潘啊,你要干到80歲??!”
拳拳赤子心
潘鏡芙書桌的一角,擺放著愛人的一張照片。
1966年到1992年的26年里,妻子許瑾每年只能見到潘鏡芙一次,那就是過年的時候。假期一到,他就急著離開家,好多次,女兒都拽著潘鏡芙的衣袖大哭著不讓他離開。在這期間,潘鏡芙的單位從上海搬到南京,又從南京搬到武漢。他的時間都交給了研究所、造船廠和海上試驗現場?!拔覍廴撕秃⒆诱娴暮芾⒕巍D切┠?,我和她們唯一的聯系就是寫信。后來組織上考慮到我年紀大了,身邊需要人照顧,就把妻子從上海借調到武漢,還專門為她安排了工作??墒牵拮釉谖錆h還是經常一連幾個月見不到我,最后只好又獨自默默回上海去了。”1995年,第二代導彈驅逐艦研制工作基本完成,年過花甲的潘鏡芙正式調回上海,全家人得以團聚。
2009年,許瑾查出癌癥,在她治療期間,潘鏡芙在腫瘤醫(yī)院門口,拿著別人推廣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問女兒:“我們去買這個好不好?這會有效嗎?”女兒總是勸他:“爸爸,咱不能信這個,咱相信醫(yī)生好不好?!迸绥R芙何嘗不知道不能信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他只是想讓老伴多活幾天,彌補多年來對她的虧欠。
2010年12月19日,帶著對親人無限的不舍,許瑾離開了人世。潘鏡芙強忍內心傷痛,把妻子生病時使用的移動式病床放在自己臥室的床邊。每次吃過晚飯后,就坐在上面,聽聽他們都喜愛的中國古典音樂,想想他們聚少離多卻始終兩心相印的幾十年歲月。
雖然潘鏡芙因為年事已高不再擔任第一線的艦艇設計任務,但他心系祖國深藍海軍的建設,關注國際艦艇現代化的趨勢。在當年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的引進爭論中,潘鏡芙力排眾議,極力陳說中國需要航空母艦,而且不是一個,而是十個或更多。潘鏡芙說,中國有一萬八千公里漫長的海岸線,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特別是南海,因為距離大陸遙遠,許多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島嶼被他國強行占領。如果有了強大的航空母艦戰(zhàn)斗群,中國將在更多的領海中擁有強硬的話語權。潘鏡芙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你們見過哪個國家和美國有領海島嶼爭端的嗎?
如今,已經85歲的潘鏡芙熱衷于接納新鮮事物,iPhone6手機剛剛發(fā)布,他就在第一時間讓女兒給自己買了一部,微信微博發(fā)紅包,許多年輕人喜歡的功能,潘鏡芙也玩得得心應手。他還喜歡看《史記》《資治通鑒》等歷史書籍,偶爾也看看金庸、古龍、瓊瑤的小說。每天清晨打打太極拳,吹吹口琴后,就步行去單位,接受科技咨詢和對科技人員進行指導,為一些重大的設計項目出謀劃策。
從參加工作到2015年,潘鏡芙已經為中國的軍艦事業(yè)整整工作了63年。風濤已遠,波瀾不驚,潘鏡芙以拳拳赤子心堅守著多年的中華巨艦夢,這是一場漫長而寂寞的馬拉松,他,一定要贏。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陳陟 "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