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份我開始醞釀此文時,和許多商界的朋友一樣,對中美雙邊關系前景充滿憂慮。兩個多月后的今天,我變得比較樂觀。我得說,中美兩國領導人都是杰出的戰(zhàn)略家,對兩國關系的意義有著清醒認識,并且敢于決斷。
在去年11月的APEC峰會上,中美簽署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協(xié)議,美國支持中國倡導的亞太自貿區(qū)的可行性研究,奧巴馬總統(tǒng)宣布雙方將商務和旅游簽證從一年期延到十年期,這在相當程度上驅散了此前籠罩著兩國關系的陰霾。
《中美氣候變化聯(lián)合聲明》無疑是雙方最具影響力的合作。在聲明中,美國宣布計劃于2025年實現(xiàn)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28%,中國宣布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將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
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此評論說:“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的政府所展現(xiàn)出來的領導力,將給國際社會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在2015年成功達成一項有意義且具廣泛性的協(xié)議?!?/p>
從一名商界人士的視角來看,這的確是中美關系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標志著中美作為世界第一第二的能源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將在挑戰(zhàn)全人類的氣候變化問題上攜手合作。
要知道,從氣候變化的1992年里約會議,到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一直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峰會,中美立場一直有重大分歧。
能源問題是氣候變化問題的核心所在。 對于中國,這個問題首先意味著能源供給安全,自然環(huán)境保護,改善大氣質量, 然后才是溫室氣體效應和氣候變化。
對于美國,由于頁巖氣開發(fā)和深海鉆探等技術的突破,美國的能源供給從此有望走向獨立,而且有能力出口更多的清潔能源并重振制造業(yè)。
作為最大的發(fā)達國家,美國企業(yè)擁有各種各樣的能源技術,比如改善煤炭燃燒效率的技術、改善燃煤發(fā)電工藝的技術、脫硫脫硝除汞的技術、油氣藏地層裂解的微生物技術、核電技術、智能電網技術、冷熱電三聯(lián)供技術、清潔交通燃料技術、各種提高工業(yè)能效的技術、節(jié)能建筑技術,等等。
并不是說中國就沒有這些技術,但是看看我們已有的能源消費總量,還有發(fā)展的目標所帶來的新需求,再看環(huán)境和大氣的承受極限,我們就知道,中國在這個領域的技術需求量遠遠超出我們的估計。而中美合作,將是滿足這個需求的主要途徑之一。
中美在清潔能源技術和能效領域的合作完全符合中美的長期戰(zhàn)略利益,而且這一合作將持續(xù)相當長的時間。中國已有不少企業(yè)已經具備在美國投資的能力,他們已有能力在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一展身手。在合作的過程中,中國企業(yè)的整體技術、管理和治理水平、風險管理能力等都會有長足的提高。
而這些提高,將幫助中國能源企業(yè)更好地走向世界,成為像IT互聯(lián)網領域阿里巴巴華為聯(lián)想這樣的全球性跨國企業(yè)。
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只要雙方的合作大門敞開,彼此都給對方企業(yè)公平的市場準入,遵守共同的游戲規(guī)則,最終必將是雙贏的局面。其實不光在能源領域,其他領域也是一樣的。
中美在1979年正式建交后36年的歷史證明,這樣的合作不總是一帆風順的,而要排除地緣政治的干擾,保證穩(wěn)定合作的局面,就需要兩國政治家傾聽雙方的民意。
第一,中美兩國人民有親善交流的歷史。中國人民喜歡美國人民,喜歡美國文化,許多人接受了美國的價值觀,這是不爭的事實。
早在“二戰(zhàn)”期間,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就積極尋求與美國政府接觸,熱烈歡迎美國代表團訪問延安,當時的新華日報發(fā)社論,高度贊揚美國的民主制度。
一代又一代,中國的年輕人喜愛好萊塢電影。一個世紀以來,除了中國自我封閉的30年,中國大學生中學生出國留學的第一目標國就是美國。中國人移民的第一目的地國也是美國。
上個世紀早期,美國用庚子賠款建立了清華學堂、協(xié)和醫(yī)院。到今天,它們仍然是中國醫(yī)院和大學的翹楚,在為中國人民的教育和醫(yī)療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第二,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起恢復在中國投資,這是美國重新認識中國的開始。美國制造業(yè),美國科技企業(yè),都在中國有巨大的發(fā)展機會和市場潛力。
美國的資本也在中國找到了好出路——今天中國的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海外融資上市的理想地就是紐交所或者納斯達克。
20世紀70年代以來,兩國經濟上的巨大互補潛力今天已轉變?yōu)閷崒嵲谠诘南嗷ヒ来嫘浴磕杲?000億美元的貿易額,而且會繼續(xù)增長。
兩國企業(yè)在對方的直接投資和在當?shù)氐臉I(yè)務,規(guī)模已經巨大,潛力難以估量。我沒有做過專門調查,但是粗略估計,兩者加上貿易額,每年超過1萬億美元。
第三,中美之間有眾多的兄弟省州關系、姐妹城市關系。兩國人民在文化上的融通,已經越來越深入和廣闊。香港的迪士尼已經是成千上萬中國兒童的樂園,上海的迪士尼也快建成了。與此同時,中國的電影、藝術也頻繁在美國開花結果,姚明、朗朗、李連杰、章子怡,不僅是中國人的明星,也是美國人的明星。
這就是民意, 這就是中美關系新時代的基礎。有什么事能大過每年1萬億美元的商業(yè)?有什么意識形態(tài)和地緣沖突不能為人民的發(fā)自內心的友好交流讓路?這個民意值得雙方政府,或者每一個有決策影響力的人仔細傾聽。
在這個新時代,無論是中國的一些人士一方面堅持在意識形態(tài)上和美國對抗,一方面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國讀書;還是美國的一些人士一方面經常批評中國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一方面又樂得在中國發(fā)財致富,都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
中美雙方的人民和企業(yè)需要與雙方的政府有更清楚的溝通, 而雙方的政府需要更仔細地傾聽人民的聲音、企業(yè)的聲音,特別是對方人民和企業(yè)的聲音。政府傾聽人民和企業(yè)的程度不足,這是前不久雙方關系明松暗緊的真正原因。
中美友善合作,是兩個國家長久共榮的發(fā)展之道。人民有意愿,經貿有潛力,政府要做的就是順應人民的意愿,釋放經貿合作發(fā)展的潛力。
套用馬云的話,就是讓兩國間沒有難做的生意。
如果我們回顧100多年中美交往的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但凡中美友好合作的歲月,都是中國充滿活力的時代;而只要是中美交惡的時候,都是中國經濟極端困難的年代。
而兩國經貿的深度依賴,文化的深入交流,民眾的水乳交融,對很多重大問題的共同關注,從來沒有到達過像今天這樣的深度和廣度。
當然,合作是建設性的,經常也是競爭性的,競爭的程度有時還非常激烈。這是人性使然,不足為怪。我們常??吹缴屏嫉脑竿篮玫挠媱澮驗槿狈φ位バ哦荒苈鋵?、大大延遲或者誤入歧道。也許這都是正常的, 是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忍受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樣的爭斗處在可控的、無傷大局的范圍,不要成為顛覆整個友善合作局面的炸彈。
應該說,在上世紀中葉,由于中國復雜的內因,和同樣復雜的國際政治背景,中美關系就出現(xiàn)過這樣的炸彈。炸彈爆炸的結果,是中美在四分之一世紀長的時間內幾乎沒有文化經貿交流。這難道不是人類發(fā)展史上的一大悲劇嗎?沒有這個悲劇,世界的地緣政治將是完全不同的局面, 中國的經濟狀況和人民生活水平也將完全不同。
歷史沒有假設,但可以引之為鑒,為現(xiàn)實提供參考。
現(xiàn)實就是,中美關系第一次從地緣性戰(zhàn)略關系走到了經濟政治和民間全方位深入依賴和合作共存的關系, 走到了中美必須攜手世界才能充分應對諸如氣候變化這樣的全球性挑戰(zhàn)的地步。也就是說,中美之間應該如何相處?新型大國關系到底意味著什么?這是此前無人回答過的問題。
但是,商業(yè)是現(xiàn)代社會的核心。從商業(yè)來看,中國人民要追求和美國人民一樣的生活水平,這個目標只有實行更徹底的市場經濟才能夠實現(xiàn)。
所以,中國需要盡快掃清一切有悖于這個目標的內部障礙。而美國經濟要想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也離不開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
從外部講,中國的企業(yè)需要和美國企業(yè)相同的國際發(fā)展空間,而美國在這個問題上,有時卻有意無意地站到了中國的對立面。這也是導致許多民意逆向發(fā)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認為,中國應該多學習美國的市場經濟法治經濟,盡最大努力打破行政壟斷國企壟斷,給與所有企業(yè)不分國家不分大小,一樣的公平待遇,實現(xiàn)既定的完全的市場經濟目標。 而美國,應該多換位思考中國的海外商業(yè)追求。
2013年6月,奧巴馬總統(tǒng)和習近平主席在美國加州親密會晤了一整天,這在元首會晤中很罕見。一年半后,這一會晤終于在APEC北京峰會上開花結果了。他們重拾善意和承諾,再次為新型大國關系撥準了方向,注入了新內容,讓兩國關系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新時代一定還會有波折,但只要方向正確,它帶給中美兩國和世界的福祉就將超乎想象。
作者為陶氏化學公司國際政府事務總監(jiān)、2012-2014年度中美能源合作項目董事會執(zhí)委會聯(lián)席主席、2010-2014 年度中國美國商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