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運?!≈x華 段升炅
摘 要: 為提高日本落葉松良種無性繁殖系數(shù),以采穗圃半木質化嫩枝為試驗材料,開展不同扦插時間、不同無性系與采條部位、不同扦插基質、不同扦插激素與濃度處理及母株年齡等因素的試驗研究,結果表明:以6月26日~7月5日,2.5 a生母株主干上的半木質化萌條,以泥炭20%+鋸末50%+谷殼30%或鋸末作基質,采用激素IBA200 mg/L浸泡0.5 h效果最好,其扦插成活率達到85%以上,平均生根量達到13.8根,平均根長達到11.6 cm。
關鍵詞: 日本落葉松;無性繁育;扦插育苗
中圖分類號:S723.1+32.1;S791.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020(2015)02-0009-04
日本落葉松Larix kaempferi速生、材質好、抗性強、適應性廣,在中國北方地區(qū)以及南方高山區(qū)大面積推廣,已發(fā)展成為重要的造林和工作用材樹種。由于日本落葉松種子產量大小年明顯,種子質量良莠不齊,嚴重影響林地生產力和日本落葉松速生豐產林的產業(yè)化發(fā)展。而無性繁殖技術在針葉樹種的良種繁育中的應用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推廣,逐步發(fā)展為簡單、快速、高效的林木品種改良及生產方式。
1 試驗地自然概況試驗地位于在建始縣國有高巖子林場,東經109°38′,北緯30°45′,系巫山山脈分支,年均氣溫9 ℃,海拔1 890 m,年降雨量1 800~2 000 mm,年平均氣溫8 ℃,棕壤,土層深厚達1 m以上。pH值6.5,坡度小于5 ℃。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采穗圃母株為建始縣國有長嶺崗林場日本落葉松種子園優(yōu)良家系2 a生實生苗,以60 cm×60 cm定植2 a后按高桿修剪模式促進萌條生長并進行常規(guī)管理。試驗材料選用生長健壯、頂芽飽滿的半木質化穗條,插穗長度12~15 cm,切口平整,摘除基部5 cm以內針葉,根據(jù)試驗設計在全光噴霧插床上按3 cm×4 cm株行距進行扦插。保證插穗與基質緊密接觸。
2.2 試驗設計
從1999~2010年,分不同的扦插時間、不同無性系和取條部位、不同扦插基質、不同激素處理和母株年齡進行對比試驗,其它管理處于同一水平,每項試驗均采用50株小區(qū)5次重復。次年春季起苗時,對扦插成活率、苗木生根量、平均根長進行調查。
2.2.1 不同的扦插時間
2005年,分不同的扦插時間進行對比試驗。7個時間段見表2。
2.2.2 不同的無性系和不同部位萌條
2006年6月26日~7月5日,用15個無性系的主干上的萌條和一級側枝上的萌條進行對比試驗。15個無性系:“26”、“245”、“57”、“365”、“646”、“868”、“459”、“405”、“892”、“912”、“736”、“357”、“400”、“373”、“358”;2個部位:主干上的萌條和一級側枝上的萌條。
2.2.3 不同的基質
2006年6月26日~7月5日,在7種不同的基質上進行扦插對比試驗。7種基質:泥炭80%+鋸末10%+谷殼10%、泥炭50%+鋸末30%+谷殼20%、泥炭20%+鋸末50%+谷殼30%、泥炭20%+谷殼80%、泥炭50%+谷殼50%、泥炭30%+鋸末20%+谷殼50%、鋸末100%(對照)。
2.2.4 不同激素處理和母株年齡
2006年6月26日~7月5日,采用不同的激素和不同的母株年齡進行扦插對比試驗。對IBA進行了不同濃度和浸泡時間試驗。設6種濃度:50,100,150,200,250,300 mg/L;5種浸泡時間:0.5,1,2,3,4 h。
2007年6月26日~7月5日,另外對4種激素扦插效果和不同年齡母株進行了雙因素試驗,4種激素為:粉劑1、吲哚丁酸、粉劑2、“911”生根素,加空白對照;采穗母株3個年齡段:4.5,5.5,7.5 a。
2.3 數(shù)據(jù)處理
分別對扦插成活率、苗木生根量、平均根長進行調查,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的扦插時間之間的結果比較
對不同的扦插時間之間生根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1和2,由表1可知:不同的扦插時間之間的扦插成活率、生根量、平均根長均存在極顯著差異,不同的扦插時間之由表2可知:以6月26日~7月5日的效果最好,6月5日~6月15日效果最差,究其原因為這段時間日本落葉松枝條基部半木質化時間較短,穗條上部未木質化部分就會彎曲下鉤,造成插床上穗條相互疊壓引起葉腐;8月6日~8月15日的扦穗木質化程度高,但隨著氣溫的降低,大部分插穗只形成愈傷組織而不生根,導致成活率、生根量、平均根長均有所降低。
3.2 不同的無性系和取條部位之間的比較
對不同的無性系和取條部位之間扦插生根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3和4,由表3可知:不同的無性系之間的扦插成活率、生根量、平均根長均差異不顯著;不同的取條部位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由表4可知:主干上的萌條的扦插成活率、生根量、平均根長分別是一級側枝上萌條的1.22倍,1.18倍,1.21倍,原因是主干上的萌條比一級側枝上的萌條粗壯、積累的營養(yǎng)成分多一些。
3.3 不同扦插基質之間的結果比較
對不同的基質之間扦插生根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5和6,由表5可知:不同的基質之間的扦插成活率、生根量、平均根長均存在極顯著差異。由表6可知:扦插成活率、生根量、平均根長均以泥炭20%+鋸末50%+谷殼30%作為基質的效果最好,扦插成活率可達83.2%,平均生根量為15.22根,平均根長為12.18 cm;以泥炭50%+谷殼50%作為基質的效果次之,用鋸末作基質的扦插成活率為78.4%,平均生根量為12.4根,平均根長為10.3 cm;以泥炭20%+谷殼80%基質的效果最差,扦插成活率僅為21.2%,平均生根量為5.1根,平均根長為4.16。用鋸末作基質與以泥炭20%+鋸末50%+谷殼30%和泥炭50%+谷殼50%作為基質的效果相差不大,但用鋸末作基質可不用裝容器袋進行扦插,生產成本低,簡單易操作,可在生產中大量應用推廣。
3.4 不同的激素處理及母株年齡對扦插的影響
不同的IBA濃度和浸泡時間處理后扦插生根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7和8,由表7可知:不同的濃度之間的扦插成活率、生根量存在顯著差異,平均根長沒有差異;不同的浸泡時間之間的扦插成活率存在顯著差異,生根量和平均根長存在極顯著差異。由表8可知:以IBA200 mg/L浸泡0.5 h的效果最好,以IBA50 mg/L浸泡0.5 h的效果最差。
不同的激素種類處理和采穗母株年齡對扦插生根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9 和10,由表9可知:不同的激素和年齡之間的扦插成活率、生根量、平均根長均存在極顯著差異。由表10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激素中,以吲哚丁酸效果最好,扦插成活率、生根量、平均根長分別是對照的3.82倍,2.76倍,2.91倍,湖北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配制的粉劑次之;在不同的年齡中,以4.5 a母株插穗效果最好,扦插成活率、生根量、平均根長分別是5.5 a的1.25倍,1.46倍,1.36倍,是7.5 a的1.67倍,2.09倍,2.10倍。其原因是母體樹齡小,枝條幼化程度高,生理活性強,發(fā)育健壯易生根。
4 結論
通過對日本落葉松嫩枝扦插的系統(tǒng)研究表明,不同的扦插時間之間、不同的取條部位之間、不同的基質之間、不同的激素處理和采穗母株年齡之間,扦插成活率、平均生根量、平均根長的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不同的無性系之間沒有顯著差異。以6月26日~7月5日,在采穗圃2.5 a生主干上的半木質化萌條,以泥炭20%+鋸末50%+谷殼30%或鋸末作基質,采用激素IBA200 mg/L浸泡0.5 h效果最好,其扦插成活率達到85%以上,平均生根量達到13.8根,平均根長達到11.6 cm。
參 考 文 獻
[1]章定青,解平書,馬定文,等.南方日本落葉松嫩枝扦插育苗技術[J].林業(yè)實用技術,2008,(7):2627.
[2]田志和主編.日本落葉松育林學[M].北京:農業(yè)大學出版社.1995.
[3] 孫時軒.林木育苗技術[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鄭京津)